- +1
上海市一医院钟力炜:有序、有力、有效地打响抗疫阻击战
张斯文 健康界
来源:健康界
作者:张斯文
正文共:3418 字
预计阅读时间:9 分钟
“
打仗的时候,拖上去的兵是没有用的,要训练有素拿得住枪的战士才有用。
”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上海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3例。目前,128例病情平稳,13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186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
在抗疫过程中,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或第一时间支援武汉,或镇守后方严防疫情扩散,都在为这场抗疫阻击战抛洒着热血与担当。
钟力炜便是其中之一。从小年夜那天起,作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上海市一医院)副院长的他,就没有休过一天假期,始终奔波在医院两个院区间,确保医院抗疫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钟力炜响应:隔离扩容与人员培训并进
上海市一医院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2006年,医院在发展虹口院区的基础上,在松江区设立分部,开创“一院两址、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与蓬勃发展并存的还有医院承担的责任。健康界了解到,上海市一医院两个院区都设有发热门诊,并且都是此次上海市指定的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防控疫情的压力显而易见。
为了应对疫情,上海市一医院首先对隔离病房进行了扩容。
“疫情刚刚发生时,我们有21个发热的隔离病房,超过了上海市规定的单个发热门诊10个隔离病房的要求,现在已经扩展到了27个(松江17个,虹口10个),另外我们现在正在松江院区建设一个有23张床位的新发热门诊,投入使用后,隔离病房上限会有40张床位。”对于这些数据,钟力炜早已烂熟于心。
上海市一医院对于此次抗疫,举措也绝不仅仅是完善硬件、腾挪空间这么简单,提升医务人员对疫情的认识水平和救治能力更是关键。
据了解,在疫情还没有全面暴发之际,上海市一医院就已经进行了全院层面的培训。
“那时候疫情没这么严重,但医务人员都很关心,年前我们就组织了一场相关的培训。那是我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看到的员工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一场专业培训,会场站满了人,还有一些同事在线学习。”钟力炜回忆说,“培训后,我们还下发了PPT,并要求科室再培训,落实相关的要求。”
随着疫情不断变化,诊疗指南、防控重点也发生了转变。上海市一医院“与时俱进”,用网络、微信等方式取代现场授课第一时间为医院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
因为担心员工“走马观花”落实不到位,医院还设置了相关的考试。“考试分为必考题和随机题,通过测试软件随机出题进行,确保每一名医务人员都能够掌握这些培训知识。”钟力炜对健康界表示,“医务人员虽然是专业技术人员,但对于新冠肺炎的整个知识储备来讲,可能还不是特别充足,所以要确保他们掌握这些培训内容,掌握这些最新的知识。”
“您好等一下,请先测个体温。”作为此次疫情中上海市第一批进行楼宇管理的单位,先测体温再放行这样的常规操作,已经在上海市一医院运行20余天。
钟力炜(中)在检查院内疫情防控工作据钟力炜介绍,为了避免有些病人或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盲目地进入医院,医院第一时间在所有楼宇都设置了入口管理。“我们一共设置了12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红外的体温检测,另外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这样才能把病人有效分流,确保进入楼宇的人理论上是没有流行病学史、也没有发热咳嗽的。”
为了降低人员反复进出交谈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医院设置了二维码,进出人员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填报相关信息后,一天内只要凭码就可进入医院大楼。另外,对于一些需要书面填写信息的患者来讲,医院严格一人一笔管理,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人来人往,陪护家属围在患者床边照护,是不少医院住院里的常见景象。当意识到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后,上海市一医院迅速反应,严格规定,所有住院病人陪床护理者不能超过一名,并且建议陪床者相对固定,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缩短探视时间,陪床人员与探视者不能同时在病区逗留,非探视时间不能探视,最大程度限制病区内活动人数。
这一系列迅速、有力的响应,离不开上海市一医院一直以来对于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医院两个院区的2000多张床位,配备了11名专职院感人员。”钟力炜直言此次医院能够迅速反应,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关键所在。
健康界了解到,上海市一医院的院感科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两个院区的院感科工作人员都由大内科副高以上职称专家组成,并且都在院感科工作了很长时间,有着丰富经验。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一名主治医师,那时候戴的还是纱布口罩,每天下班之后要自己洗口罩第二天继续使用。”时至今日,非典防控给钟力炜留下的印象依旧深刻。
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的一种,它的一些传播途径应该和冠状病毒有所相似,钟力炜说,“早在疫情刚刚开始时,院感科就做了一些预案,比如第一时间就封掉了隔离病房的下水道,对于病人的排泄物都按照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防患未然,降低传染风险等。”
春节前,当新冠肺炎的名字还没引起百姓足够重视时,在上海市一医院的发热门诊、发热留观病房、呼吸科门诊等传染几率较高的地方,医护人员已经戴上了面屏,做好了充足的防护。
“对于医护人员的防护,我们特别重视培训,就算你有防护物资,如果培训没到位,效果也会差强人意。”钟力炜说。
现在,在上海市一医院从发热门诊到隔离污染区的通道中,特设了一道“关卡”。在医护人员进入隔离污染区前,都要经过护士长的亲自检查,确保进入人员的防护服、防护用具穿戴正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制度的保障还不够,物资的充足才是保障防控工作按部就班进行的基础。
钟力炜(左一)在部署工作据了解,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市一医院的采购中心,每天会对全院的所有防护用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避免过度使用、违反防护原则使用,并且采购中心通过联系各种采购途径,确保了到目前为止医院所有的防护都符合国家要求。
针对疫情的不断进展以及节后复工潮的到来,上海市一医院及时调整门诊设置,确保急诊和重症病人收治入院的同时,在取得病人理解的情况下对择期手术进行延期。对于化疗等限期诊疗活动,对患者反复审查后,进行集中式入院管理。同时,医院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务人员到岗上班,节约了医用防护用具。
此外,医院开设了网上咨询平台,让在家办工的医护人员充实到网上咨询平台上,为患者远程提供诊疗服务。
启示:相关人才储备不容忽视
在疫情暴发初期,重灾区不少疑似患者未能被及时收治入院的状况网络上引发争议。收治能力不足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医院感染科建设的缺失。
“并不是每家综合医院都有严格意义上的感染科设置,所以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还不能满足暴发传染病的需求。”钟力炜进一步解释说,假设一家医院有2000张床,它可能一间房间6个病人,但要作为隔离病房就只能使用六分之一,实际只剩下300多张床的容量,必然导致收治能力会浓缩。
“近些年,综合性医院专科、亚专科的发展迅猛,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弊端,医生已经不太具备直接面对重大传染病重症病人的诊治能力。”钟力炜坦言,专科医生长期从事专科工作,很少到内科或者急诊进行诊疗活动,对于突发传染病的意识较为薄弱。
疫情之下,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医院要加强对于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包括设置、硬件、物资、人员配备等方面。“打仗的时候,拖上去的兵是没有用的,要训练有素拿得住枪的战士才有用。”钟力炜的比喻很形象。
事实上,突发卫生事件正是对医院院感科能力的一次考验。“这次我们医院反应迅速,策略得当,得益于院感科的人员配置。”钟力炜说,“我作为分管院长,虽然以前也做过医务处长兼过院感科科长,但是我的专业知识还是不足,很依赖于我的两个院感科科长的专业应急。我经常会出一个方案,他们推翻说不行,然后再不断讨论制定一个更好的方案,解决一些临床需求。”
据钟力炜透露,现在上海市一医院的院感科由医生、公卫和护理三类人员组成,平均学历居于各科室领先水平。在管理上,院感科虽在医务处的组织架构里,但办公地点、人员架构、评审职称甚至日常排班都是完全独立的。
对于到目前为止,医院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表现,钟力炜表示很满意。
“在整个防控过程中,包括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周新教授在内的德高望重的业界权威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不少一线医生护士积极主动请缨,这让我们特别感动,大家的干劲是100分的”但钟力炜依然认为,对于整个治疗方案、个人防护甚至疾病的认识还在不断的更新中,还需要医院不断优化管理,及时面对新情况,才能确保打好打胜这场阻击战。
版权声明
注:本文系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或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标题:《上海市一医院钟力炜:有序、有力、有效地打响抗疫阻击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