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防疫调研|江西贫困村如何做到防疫与脱贫两不误

刘建华
2020-02-22 08:3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骤降。

然而,对于湖北近邻的井冈山一隅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神泉乡永坊村村民而言,封城是远在天边的事,他们不以为意。

正当乡亲们吃着团圆饭,穿着新衣服,坐在火炉边,话家常看春晚谋划拜年的时候,永坊村支书尹小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新冠病毒是一个极其狡猾的敌人,来无影去无踪。唯一的办法就是防御,必须马上召开支部会议,商量对策,组织人马,布置阵地,作积极的战略防御。

作为永坊村防控疫情指挥长的尹小军,提出了“今年春节不出门,就是为了年年春节能出门”的口号,使全村百姓认识到严防严控的重要性。

党员+志愿者,组成五个工作组

尹小军认为,村里必须成立各种组织,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保障人财物和信息畅通,确保人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乡野空间能够正常生活生产,遇到敌人时,要能随时随地监测发现,指挥各部力量,或者坚决阻击在本村之外,或者有效隔离在本村之内。

永坊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于1月24日迅速成立,并获得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的支持。尹小军任领导小组总指挥,村主任、村会计等村两委成员也都进行了分工,各司其职。在领导小组内,有一个庞大而有机的组织架构,确保了各项机制的有效发挥,为最终成功抗疫扎紧了制度保障。考虑到党员人数及年老生病等诸多不利因素,村支部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参与防控疫情工作,避免了各组各户派任务,被动工作,心有牢骚的局面。志愿者有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获得感,充分彰显了其主体地位与工作能力,减少了行政强制手段,极大动员了不同姓氏、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男女老少的积极性。

永坊村前线组在村口执勤。

抗疫领导小组在依托志愿者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引导,委派党员及一些退伍军人为负责人,成立了前线组、后勤组、宣传组、消毒组、机动组等专门组织,涵括了最大多数的志愿者骨干,每天24小时分班有序开展工作。

永坊村共有600多户1800多人口,是神泉乡的一个大村,其中,原有贫困户95户,贫困人口354人,现未脱贫有5户14人。2020年是莲花县的脱贫年,让这几百人脱贫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冠毒疫情的突然而至,给全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永坊村自然也不例外。这就给该村今年的脱贫攻坚增加了困难和阻力。

村民尹志清说:“我们要学习建设兵团的战斗精神与生产方式,不但要把冠毒拒之村外,而且还要不误生产,扎实开展春耕备耕,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尹小军说:“在当前抗疫工作压倒一切的前提下,我们也清醒地牢记农村农业农民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责,时时刻刻不放松春管春种工作。”

在抗疫方面,首先,前线组、后勤组、宣传组、消毒组、机动组等5个工作小组近百名成员每天活跃在抗疫战场的各个阵地,工作组采取轮班制的形式,确保在村口前线随时有人守卫。从空中俯瞰,永坊村呈狭长地形,如同一张弯弓卧在青山绿水之间,土地肥沃,植被丰富,由西北的村头至东南的村尾纵深达20多里,两头都与湖南省的茶陵县交界,人口流动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前线组第一时间封堵了与湖南交界的两个村口,只留下与本乡兄弟村庄互连的关口进行密切防控,确保村民必需的生活生产物资流通。

第二,后勤组每天收集人们的物资需求,统一组织采购,与批发商议定最优惠价格,既不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又确保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第三,宣传组一方面通过贴海报、喊喇叭等形式,积极宣传流行病防范的相关知识,并做好村民禁足家居的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排查外来人口,尤其是从湖北返乡的人员,及时上报,及时隔离观察,做到零死角,零遗漏。据笔者了解,该村曹某携儿子从湖北回村过年,因为她和丈夫胡某长期分开,夫妻感情出现危机,双方情绪显得格外急躁。按照抗疫规定,尹小军上门做工作让曹某与儿子隔离观察,曹某情绪受挫,态度极为不好,指着尹小军的鼻子破口大骂。尹小军仍苦口婆心劝说,后来曹某母子终于同意去安置房生活。为了安慰其情绪,尹小军对她的需要有求必应,还把家里唯一一块腊肉送给了曹某(因为猪肉贵,每户人家只做了一、二块腊肉)。尹小军的寡母70多岁,体弱多病,对腊肉很是不舍。

第四,消毒组每天进行多次消毒,尤其是生活垃圾场所,在快速清走垃圾的同时,也完成了各项消毒工作,保障了全村环境健康卫生。看着直贯全村的曲江溪清澈的泉水,村民心情也舒缓愉悦很多。

第五,机动组头脑活络、行动迅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第六,除了这百余人的工作组,各姓氏家族、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也炽热起来,吴氏、尹氏、陈氏、张氏、胡氏家族在村支部及本族乡贤的推动下,纷纷关闭了本族的宗祠,取消了各项娱乐活动,取消了家族祭祖活动,取消了10多家婚嫁活动。各小组也主动请缨,组织年轻人加入抗疫战。居家的村民尽量不给工作人员增加麻烦,与家人围炉话家常。

在农业生产方面,各家各户都在谋划着春耕备耕的事情,今年哪块田种什水稻,哪块地种什么瓜果,哪块山种什么林木,大家都有自己的算盘,全村确保抗疫生产两不误。种子、化肥、饲料等农资问题也是村干部努力确保的大事。

产业脱贫做后盾,村内物资充足

产业扶贫在抗疫工作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再一次印证了其在农村精准脱贫中的重要性、科学性与正当性。在近几年的脱贫工作中,永坊村一直坚持产业扶贫,永坊村的贫困户掀起养猪、养牛、养鸡、养鹅的产业脱贫高潮。很多贫困户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腰包鼓起来了。尹小军说,今年要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争使剩下的5户家庭全部脱贫。

2月7日,养猪户张德生向莲花县红十字会捐赠猪肉。

张德生就是产业脱贫的典型代表。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刻苦钻研养猪技术,在去年全国猪肉奇缺肉价猛涨的背景下,张德生共养殖了包括黑猪、香猪、花猪在内的近400头生猪,一举扭转家庭贫困的局面,成了产业脱贫的典型。抗疫封村期间,2月7日,张德生将杀好的一头黑猪送到莲花县红十字会,捐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食用。他说,看到医护人员为救护病人日夜战斗,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将市值6000元的一头黑猪捐献出来。并且自己宰杀好,骑着三轮车送到县红十字会,由县红十字会再分发到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给医务人员捐赠猪肉后,张德生还以最优惠价为本村及邻村乡亲们提供猪肉,充分满足大家的需求。

此外,永坊村的各项养殖业在抗疫封村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老百姓所需要的猪肉、牛肉、鸡鸭鹅肉都由本村养殖户解决,在村支部的统筹安排下,全村物资供应充足,没有疫情封村带来的食材涨价或紧缺之感。

除了养殖户的爱心,全村老百姓积极捐款捐物,慰问战斗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据统计,本村共有160多人参加捐款,资金总额达26000多元,全部用在防控疫情工作中。永坊村的捐款时间之先、人数之广、金额之多,在全乡甚至全县各行政村中,都是第一位的。

充分利用微信群,辟谣+发布物资需求

全村老百姓都搬进了微信群这个虚拟社区,继续熟人社会的交往与沟通,大家分享信息和观点,彼此鼓劲,成为村庄抗疫的主体战场。

村两委的干部也不时对微信群进行舆论引导,及时传播上级组织的公告与决定,传播真相,使各种谣言没有空间和市场。老百姓发布最多的是生活物资需求信息,譬如鲜鱼4斤、芹菜2把、豆腐10块、菜油一桶、奶粉两罐之类的信息,譬如生姜、大蒜、葱、面粉、面条之类的信息,譬如购买猪肉接龙的信息,这成百上千条的购物信息,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登记造册,或者交给一些批发商铺,或者自己直接去代购,几乎都能在第二天把所需物资挨家挨户送到门上。这些贴心行为使村民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在生活生产中的不可替代性,凝聚了民心。

微信群还有关于教育的信息,如孩子们网上直播课情况的交流,课本发放情况,教育部门的相关通知等。

同时,村支书尹小军要求同志们积极利用微信群,恰到时机地发布各种工作信息,诸如雨夜守点值班的照片、量体温的照片、消毒的照片、巡防的照片、劝返外来车辆的照片、爱心人士捐款的照片、上级领导巡查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可信,借助微信群这个社交媒体,超常发挥了人际传播作用。一个村庄,利用最现代手段进行了流行病传播教育。

(作者刘建华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