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先组CP,后入国宴,中原之中,看黄河鲤鱼如何走上巅峰

2020-02-20 07: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的主角鲤鱼,素来受国人钟情

它常被视作吉祥物

就连它的名字,也颇有讲究

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鲤鱼当胁一行三十六鳞

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

文从鱼、里者,三百六十也。”

翻译成白话,大致是说:

鲤鱼的侧线上有三十六片鳞

鳞上有类似十字的黑纹

三十六乘以十,就是三百六

古时候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鱼”和“里”就组成了“鲤”,故称为鲤鱼。

作为近一千年前

这个星球上最顶级的科学家,沈括老先生

就连研究一条鱼的名字,都充满创造力

分别用到生物学、算术、造字法

北宋,果然是人们心中那个北宋

当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里头部鱼类代表

鲤,也当得起这份骄傲

东晋《搜神记》里为病中继母「卧冰求鲤」

堪称孝道典范

《太平广记》寓意金榜题名的「鲤鱼跃龙门」

告诉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同志们

此外,老百姓也在用鲤鱼,表达各种祝福

「莲里(鲤)生子」是希望子孙满堂

「年年有余」则祝愿大吉大利不愁吃喝

就连圣人孔子,给儿子取名,也用「鲤」

可见鲤鱼影响之大,着实非一般

当然,对国人而言,吃永远是头等大事

《诗经》载: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想当年,这鲤鱼在古人饭桌上

那就如“82年的拉菲”、“神户牛肉”一般

绝对的彰显地位和富贵

更何况还是道硬菜

简直的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鲤鱼焙面

全称:糖醋软熘黄河鲤鱼焙面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菜十大名菜之一

Made in 开封

1.

说到鲤鱼,就不得不提黄河

提到黄河,就怎么也绕不过开封

黄河九曲,波涛滚滚,奔流东去

古城开封,中原腹地,千年沧桑

当黄河母亲从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

经过开封段时

送给当地子民一种“金色鲤鱼”为礼物。

开阔的河床,平缓的水域

充足的阳光,两岸茂盛的植被

这里养出的黄河金鲤,历代最珍贵

肉味醇正,鲜美肥嫩,形色艳丽,口鳍淡红

两侧鱼鳞金光闪闪

又名金色黄河大鲤鱼

江湖人称:诸鱼之长,鱼中之王

被奉为一百多年前“吃货宝典”的

《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就有

“黄河之鲤甚佳,以开封为最

甘鲜肥嫩,可称珍品……”

听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于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

就没忍住这一口诱惑

还留下一段“不惜百金持与归”的佳话。

一个老餮,宁可花百金

去换一条刚出水的开封黄河大鲤鱼

夸张是夸张了点,但更是让人羡慕

开封人靠水吃水的这口好福气

作为开封本土最尊贵的“河鲜代表”

从宋朝到现在,这里的百姓极尽所能

用代代相传并不断改良的烹饪技法

对鲤鱼,表达了至高无上的Respect

这其中,堪称独步天下、冠绝古今的

莫过于黄河大鲤鱼组CP

最大程度发挥了北宋古都传承的同时

又富含极致浪漫的想象力。

 

2.

鱼肉色泽柿红、软嫩鲜香

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

甜中有酸,酸中带咸,咸中透鲜

当黄河鲤鱼遇上极品拉面

竟是如此绝美的味蕾反应

于是,巧思的开封人,给这一对神奇组合

取了一个极富画面感的名字:

鲤鱼焙面。

1900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

为躲避八国联军入侵,仓皇出逃

途经开封时,汴梁名厨就献上了这道菜

两人吃完,大为称赞

光绪赞曰:“古汴一佳肴”

慈禧叹曰:“甘美滑如玉,焦脆细如丝”

还让太监专门写下对联:

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

从此,这道菜便彻底名扬天下,成豫菜花魁

后来“鲤鱼焙面”,更是跻身国宴菜单。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宴会上吃到“鲤鱼焙面”赞不绝口

询问菜名时,翻译人员傲娇的告诉他

这道菜叫做——“鲤鱼盖被子”

吃的时候先食鱼肉,而后以焙面蘸汁入口

被称为先食龙肉,后食龙须

据说,这道菜的前身,是北宋年间

在开封地区盛行的“宋嫂醋鱼”

后来,经过开封历代厨师总结改进,搭配

细如发丝、可穿针引线点火即燃的手拉焙面

彻底达到菜品巅峰。

“糖醋熘鱼焙面的制作技艺呢,很独特

把软熘和烘汁熘技法同用

为河南独有,以开封为代表

独步多年,以活汁著名

所谓活汁,历来有两解

一是熘鱼汁需达到泛出泡花的程度

就像鱼眼泡一样,称作汁要烘活

二是取方言中,和、活之谐音。”

开封饮食文化学者 | 孙润田

【关于豫菜】

中国烹饪之圣-商相伊尹(开封杞县人)

3600年前创五味调和之说

豫菜借中州之地利,得四季之天时

调和鼎鼐,包溶五味

讲究五味调和,质味适中

“中”,指豫菜

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

而于甜咸酸辣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

“和”,指融东西南北为一体、为一统

融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豫菜“黄埔军校”及它的学生们】

作为拥护民国革命的四大“共和客厅”之一,豫菜老店又一新,曾有无数军政大员、社会名流出入其中。它被誉为豫菜餐饮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的名师,更是遍布国内重要接待部门,还不乏国宝级的豫菜大师。

豫菜大师苏永秀(1906-1987),又一新创始人之一,河南省第一位特一级厨师,培养出一大批豫菜名师

豫菜大师侯瑞轩(1920-2011),1936年入又一新,1954年调入北京饭店,后任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

豫菜大师李天耀(1918-1994),1960年调入北京人民大会堂任国宴主厨

豫菜大师韩佰胜(1923-1995),1964年起先后被派往中国驻马里、越南大使馆任主厨

豫菜大师马广田(1922-1978),1972年被派往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厨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