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误解的杨福东,他的艺术绝非是献给西方的文化快餐
时代的旁观者
大艺术家——世界级艺术家传记纪录片
《杨福东:影像的诗人》
一个待业三年的北漂青年,在遇到一位台湾老太太后获得一个机会,成为了中国最受瞩目的影像艺术家。
YT大艺术家—第六集:杨福东——影像的诗人
22岁,3个月,他决定不开口说话
今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在90年代是古老的通县,京杭大运河的起点。
1993年,一个来自北京通县的青年,在杭州西湖边忍受不了在美院学习写实油画,他决定三个月不开口说话,只用眼睛和身体观察、感受身边事物的变化。
“三个月中,我保持沉默”,22岁的杨福东以此作为人生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在90年代初那个混杂着青春迷失与变革激情的现实中,他像是一个远航的诗人,向着别处漂流。
后来,杨福东回忆:“那三个月的经历不仅是艺术化的,而且是极其有决定性的。那一年,他就读的“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培养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批新媒体艺术艺术家。那件作品也成为杨福东整个艺术道路的基石——十年后,他成为中国最受国际瞩目的影像艺术家。
在自己的故乡北京,成了一名“北漂”
杨福东出生在北京郊区通县的一个随军家庭,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1995年毕业时,他没有找到工作,随着户籍迁回北京。
他在浙美的老同学蒋志,当时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蒋志居住的呼家楼成为一帮艺术青年的据点,邱志杰像个“疯子”一样,刘韡、吴美纯不停地抛出新问题……
杨福东在拍摄中杨福东揣着自己写的剧本,中邪似地在北京找演员、找赞助,一门心思觉得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行。他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故乡,成了一名“北漂”,从1995年到1997年,杨福东在待业中漂了三年。
创作中的杨福东1997年底,春节的时候父亲跟整日无所事事的杨福东摊牌:“我们当时说支持你三年,你想拍电影就拍,但是三年以后你得工作,想办法挣钱,不能老指望我们给你钱。”
事实上,1997年春天起,杨福东就开拍第一部电影长片《陌生天堂》,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全凭自己零零散散、懵懵懂懂掌握的一点镜头意识。这部带有青年人歧路彷徨色彩的电影,因为资金问题悬在了空中。
杨福东 - 《陌生天堂》剧照,1997-2002杨福东只好接受父亲的建议,开始找工作。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上海一家法国游戏公司,接到朋友的信息时,他想都没想,立刻就走。“每个月有工资,又可以学电脑,那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缓冲的时间。”
有一位老太太愿意资助艺术家
离开北京前,老朋友蒋志帮助杨福东找拍摄资金说,有一位老太太资助诗人,给你个电话号码,你试试。杨福东结识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贵人——从90年代开始持续资助大陆诗人和艺术家的台湾人刘丽安女士。
杨福东 - 《陌生天堂》剧照,1997-2002二人约在丽都饭店见面。杨福东去和她谈拍摄计划,甚至把在大学里画的一本很厚的大画册也带去了,他想用作品回报这位陌生的好心人,结果刘丽安说:“这是你辛苦画来的,你留着吧。”
什么也没要,分别时她问杨福东大概需要多少钱,杨福东说四万块。第二次见面,杨福东拿到四万块钱的时候,刘丽安只说了一句话,“希望你拿着这个钱,真的是去拍你跟我说的那个电影。”
杨福东 - 《陌生天堂》剧照,1997-2002在上海,杨福东将自己的工资大部分都投到了拍摄影像上,那几年他拍了不少作品。当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用来完成《陌生天堂》。
《陌生天堂》在杭州拍摄完成,演员都是杨福东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胶片是跑到各片场以最便宜的方式得到别人的变相赞助。2002年完成后期制作,并参加了当年国际上最重要的卡塞尔文献展,杨福东在国际艺术界声名鹊起。那一年他31岁,成为进入卡塞尔文献展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
这部片子,刘丽安并没有看到,当初二人见面时杨福东说拍好会将DVD寄给她,刘丽安说有机会要去上海当面看。那次一别,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二人再没有相见。
“她并不愿意我提她的名字,我尊重她,但我自己还是想说出来,真心想感谢她。因为真的很难得,她会相信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杨福东 - 《陌生天堂》剧照,1997-2002似乎年轻一代已经失去了理智
很多人说,《陌生天堂》带有自传的性质,但杨福东纠正说:“男主角和我个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我只是写了一个短短的剧本《不幸被陌生人言中》,不到两千字,整理思考了自己经历的美院生活。”
片中的男主角,怀疑自己身体有病,不停去医院,医生说没病,他还去。结尾的时候,梅雨季节过了,心情好了,觉得自己可能确实是没病,又开始跑步锻炼。“其实我讲的就是年轻人面对社会生活的时候,面临的心灵状态。
”那个年轻人,杨福东是幸运的。
Ms.Huang at M last night , photo 120x180cm 2006坐在卡塞尔文献展大厅门前的台阶上,杨福东陷入感慨,他甚至无法高兴起来。在剪辑制作《陌生天堂》的过程中,2002年春节前后,他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这对杨福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往日的一幕幕在德国卡塞尔的台阶前闪现:“母亲扶着你学习自行车,慢慢撒开手,你骑着向前,再回头,那个人不在了。你整圈地骑、拐弯,但后边不会再有人推你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可不要艺术。”
杨福东在拍摄《竹林七贤》现场在母亲病重的时刻,杨福东激情喷薄,创作了多部影像作品:《今夜月色》(2000年)《后院,太阳正在升起》(2001年)《蜂蜜》(2001年)《苏小小》(2001年)。支离破碎的故事线索、多重声音叙述、新媒介技术的运用,交织成一代年轻人的问题背景。
“似乎年轻一代已经失去了理想。我尝试着在作品中,寻找他们所失去的东西。”
杨福东 - 《竹林七贤》(第二部)拍摄现场面对的现实世界,也是一个沉重的时刻
用这种方式,杨福东在抚平自己而立之年心灵上的创伤。2001年至2002年间,杨福东筹划规模宏大的影像史诗《竹林七贤》,用五部影片调查一代青年人的焦虑。
“我希望故事主人公是年轻人,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过去,甚至不需要忘记它,我以现代世界为背景,尝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杨福东 - 《竹林七贤》(第二部)拍摄现场2000年后,中国迅速加入全球化的秩序,暴增的经济规模、无节制扩张的城市——一个更加剧烈的时代在中国展开。这是杨福东面对的现实世界,也是一个沉重的时刻,新一代年轻人迷失在对角色和身份的寻找中。杨福东说:“我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国。”
杨福东 - 《竹林七贤》(第三部)拍摄现场从2003到2007年,在黄山、杭州……杨福东用几年时间,不停地用影像去战斗。男女主人公赤身裸体坐在传统绘画中的岩石上,由此开启一个全新的的精神生命。他们谨慎地谈论童年回忆、目前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渴望。
在第三部分,这群人前往乡村,他们的日子在阅读和乡村生活之间交替;到第四部分,这些年轻人生活在小岛上,对应着乌托邦的生活模式。
在总结整个系列的第五部分,背景重新回到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人们自由而开放的生活,快乐的年轻人似乎忘记了在另外四部短片中发生的一切。
杨福东天色· 新女性 II2014 (10月)15 minutes 48 seconds五屏有声彩色影像装置, 12'00-15'48''2004年,杨福东入围古根海姆Hugo Boss当代艺术奖的华人艺术家。在此之前,蔡国强、黄永砯两位分别于1996年、1998年得此荣誉。有评论说:“他的艺术绝非是献给西方的文化快餐。”
杨福东不习惯被称为知识分子式的艺术家,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拥有良好教育的人。而他的影像史诗《竹林七贤》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史的经典之作。
杨福东天色· 新女性 II2014 (10月)15 minutes 48 seconds五屏有声彩色影像装置, 12'00-15'48''干净、近乎洁癖,带着丝丝不合时宜的沉思气质的男女形象,成为杨福东的最显明的艺术面孔。他创作的《新女性》《国际饭店》等一系列摄影和影像艺术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经典。
杨福东天色· 新女性 II2014 (10月)15 minutes 48 seconds五屏有声彩色影像装置, 12'00-15'48''他说自己喜欢法国新浪潮和20、30年代早期的中国电影,因为那里面渗透着“时间和距离的落差”,有很棒的审美趣味,是自由的“想象的行走”, 在今天看起来依然非常当代。
就像那个20年前,三个月不开口说话的青年一样,杨福东身上始终散发着那样一种不合时宜的气味。
杨福东天色· 新女性 II2014 (10月)15 minutes 48 seconds五屏有声彩色影像装置, 12'00-15'48''杨福东,用诗一样的影像,雕刻着生活的不协调。
大艺术家•成长与探索时间
Q:你怎么看待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
A:北京像柿子,冬天特别好吃的柿子,上海像芒果,同样是黄颜色,但是质感不一样。
Q:你获取创作灵感的方式是什么?
A:走神,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闲逛,很多时候不经意就有感触。
Q: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怎么看“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看法?
A: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有些在外边已经呈现出来了,有些可能没呈现出来,属于潜水的艺术家。应该就是宽容,尝试以轻松的姿态去接受它吧。所谓新的东西,一种“新”可能是表面上的状态;另外一种新可能是他含着很多内核的东西,或者说有很多精神气质的东西。
Q:你怎么看待自己变老?
A:你可以拥有衰老的忧伤,但是你无法拒绝。
Q: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A:尊重艺术,相信生活
关于《大艺术家》
《大艺术家》——时代的旁观者。
《大艺术家》第一季是由云图传媒制作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传记纪录片。第一季由云图与小米科技联合出品,小米NOTE2双曲面支持实现。
10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张晓刚、喻红、丁乙、王广义、Sean Scully、周春芽、杨福东、隋建国、罗中立、Michael Craig-Martin向年轻观众敞开心扉,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与人生转折。
编辑✎YT大艺术家
图片鸣谢✎杨福东工作室
原标题:《被误解的杨福东,他的艺术绝非是献给西方的文化快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