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银行为何都要建立灾备中心

薛键
2020-02-19 20:1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之前生活在欧洲小国卢森堡,初到社区报到的时候,领到的通知说明和物资里面,居然包括了一个防核辐射面罩,原因是在离卢森堡市中心仅二十多公里的法国境内有一座核电站,万一电站发生核泄漏,那么这个面罩能给社区居民在逃生时提供一定的庇护,这个口罩,其实就是一个“灾难备份(灾备)”计划的一小部分。

之前熟悉“灾备”这个词,主要来自在银行这些年的工作日常。

由于近年来银行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越来越集中,即便这些数据中心都已花重金配置安全措施,但谁也不能百分百地保证“百密没有一疏”,不能认为系统和数据完全不出事故,所以长期以来,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当中,“灾备”的概念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有“灾备”中心,“灾备”计划,也有相应的“灾备”演练。

在小概率的极端情况下,银行的系统及数据中心可能会遭到洪水、地震、盗抢、黑客侵袭、乃至恐怖袭击、甚至战争等天灾人祸的破坏。此时如果没有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会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银行业务因此完全无法开展。这对一家银行来说风险巨大,甚至会成为灭顶之灾。

所以,银行都会建立灾备中心,这样的灾备中心有时在同一个城市,同城灾备的话两个场所需要相隔足够远的距离;有的也会在同城之外的异地再建立另一灾备中心,这样就形成同城加异地的三地灾备体系。比如将数据中心建在在上海市区,而在上海外环以外的郊区再建一座同城备用中心,为防范上海整座城市遭受灾难性事件的风险,又在广州再设立一家灾备中心。这样,由于上海和广州两座城市同时遭受灾难的可能性更小,整体又降低了风险。由此可见,银行对灾难性事件的防范和未雨绸缪也是煞费苦心。这也是为什么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哪家银行因为账本丢了而没法开门的主要原因。

“灾备”除了数据备份,还有更高端的形式,那就是“双活”,也就是有两个“活着”的数据和系统。这样的配置,当主中心服务器一旦有故障,灾备中心立刻接管,并对外提供服务。接管的时间可以按秒来计算。在这样完备的准备之下,即使一处有灾情发生,银行还能持续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外界甚至都不会察觉得到。

一个完好的银行灾备计划,除了数据备份和系统双活之外,对整个人员、企业架构还有具体的“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对于遭受灾难打击的银行来说,只要数据在、系统在、人在,既定的架构和流程在,银行的业务基本就能持续开展,银行也不至于瘫痪。

金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银行业牵涉国计民生,银行的风险事件如处置不力动辄引起系统性风险,因而建立能抗击风险、抵御灾难的“灾备”计划尤为重要。经过这些年的建设,“灾备”在银行业基本已是深入人心的概念,而且也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双活”体系下,有时候外界都不知道其实银行内部有过重大风险,但随即已消弭于无形。

不只银行,国家与社会也有过“灾备”计划,共和国历史上的“三线建设”也类似一场轰轰烈烈的灾备。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当时冷战的国际背景下,为防止以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为主的工业设施在或有的战争中毁于一旦,在我国的大西南、大西北广泛开展了以基础工业、国防科工和交通设施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而且,即使在东部地区,在一二线城市的腹地,也开展了类似的“小三线”建设。这个宏大的灾备计划,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分布,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灾备计划准备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完全防范灾难的发生。在西方战争史上,马奇诺防线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著名的失败的“灾备计划”。一战之后,法国为防范德国未来的入侵,沿法比、法德、法瑞、法意边境修建了一条由要塞、堡垒、炮兵阵地以及其他军事设施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这个以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名字命名的“灾备”计划,最后却没有如当时的法国人想像的那样,抵御住德国人的入侵。1940年,德国装甲部队从荷兰包抄过来,入侵法国,随即占领巴黎,虽然即便在巴黎陷落之后,马奇诺防线要塞里的士兵仍未失守,仍在抵抗,但法国已经被击垮,从这点来说,法国的“灾备”计划已然失败。

现代国家的灾备计划,强调物资的储备,很多国家都有战略物资储备,包括石油、粮食、军火以及医疗物资等。因为一旦灾难或战争来临,随着而来的是加倍的匮乏和挤兑,因此必须有大量的战略储备物资以防万一。在我国,现在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行这一功能,它属于国家发改委管理,实施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轮换和管理。

灾难如果是一场疫情,当它突如其来时,类似银行灾备中心备份了足够的数据那样,首先得有足够应急的备份物资,比如口罩、病毒测试试剂、防护衣或其他医疗物资;同样,类似银行有可以迅速响应的备份作业系统那样,应对疫情要有可以启动的备份医疗体系;再次,类似银行灾备有业务连续性管理(BCM)计划,应对疫情,如能启动未雨绸缪时准备并演练过的应急计划,则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紧急面对时的应对失措。

不只银行、国家及社会需要灾备,具体到每一个个人的话,人生也需要有灾备计划。灾难或者疫情来临时,人生中寻常发生、习以为常的可能会一夜消失,这包括在拥有时往往不甚在意的呼吸与健康,也包括日复一日、使人倦怠的上班工作,甚至包括以为将能永远陪伴,而有可能被灾难或疫情夺去的亲人。

人生的灾备计划不可能完备,也不可能佶屈聱牙如银行内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文件。但在心底,是否每一个未雨绸缪的个体也应该有一个大概的灾备念想,应有一份“如果……那么……所以……”这样的逻辑在?

这样的灾备计划应该会使我们更积极的投入锻炼,好让自己更健康,因为在医疗资源遭受挤兑时,自己的免疫力是我们最后的武器;也应该会使我们更努力工作,因为能拥有一定的积蓄,我们才能安全度过万一会遭遇的没有收入的一段。这样的灾备概念,应该也使我们更热爱学习,因为只有促使自己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才能在经济不济,行业洗牌时更可能继续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样的灾备概念,也会让我们更加的热爱亲人,珍惜和父母、爱人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因为我们知道时光并不恒久隽永静好,所以要对美好的时光格外爱惜。

时间如长河,灾难将残酷的教会我们生活不只是涓涓溪流,也不只是风平浪静,有漩涡泥潭、甚至洪水滔天,有些我们能安然度过,有些甚至一时难以度过。若能以悲观与悲悯预见和准备应对灾难,才能以乐观和达观更有为的度过艰难时刻。

(作者薛键为某外资法人银行总行部门总经理)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