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防控十堂课⑥|国士无双:钟南山
2月2日,甬派和宁波出版社共同发起征稿倡议书,面向广大市民征集优质课堂内容,甄选优质内容,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给孩子们的十堂课”栏目,制作成音频课件。今后,课程内容将在甬派客户端、宁波出版社“乐听经典"公号、喜马拉雅三大平台同步发布。征集发出后,收到广大热心市民的踊跃投稿。
今天,发布第六堂课《国士无双:钟南山》,原文如下——
国士无双:钟南山
宁波外国语学校国际部高三学生 何溯源
国士无双:钟南山
2020年的春节,注定会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深铭记。这个春节,没有万家灯火,没有千里逢迎,没有高朋满座,有些人,甚至没有阖家团圆。
原因无他,只因疫情肆虐、来势汹汹,一时间人人自危。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担忧着未来,似一个孤独的行者,渴望着、盼望着光明的到来。
我是一个高三学生,每日在家虽闲闲无事,却心急如焚。可当我看到一张照片和照片上的那个人时,霎那间,焦躁的心似乎安定了下来。
因为我陡然间发现,这个人,能带给我们希望。
他是谁?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2003年的SRAS疫情,相信有许多中国人记忆犹新,相比于此次疫情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全国的防疫状态也如今日一般,更可怕的是,这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高的疫情,却始终找不出病原体。
病情十万火急,国难当头,当时的医学专家们普遍认为,SARS是由一种衣原体细菌所导致的,可钟南山和他的团队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病情的研判和治疗方案据理力争,坚持SARS是由病毒引起而非细菌的观点,并以科学的方式得出了SARS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这一科学结论。
殊不知他们的坚持,使多少人得以生还,使多少家庭不用经受阴阳两隔的痛苦,使国家的抗疫工作得以有的放矢。
当所有人都为这种未知的病魔而恐慌时,钟南山以医者之仁心,敢为人先,对全国喊出“把最严重的病人转到我这里来”。他一个一个接诊,一个一个治疗,一个一个带给病者以生的希望。
正如感动中国2003年对他的颁奖词所写的那样:“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2003年的他,就是中国人的希望。
2020年,17年后的他,又是一场大疫,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对全国发出不要去武汉的呼吁之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武汉的路。
又一次,他肩负起了这重担,又一次,带给中国人以希望。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的一个杏林世家,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可以说刚出生的他,就几乎注定了要成为一个医生。他的父母也对这个儿子抱有深深的期待,于是取名为钟南山,意为如南京紫金山一般,不断超越自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他出生的年代战火纷飞,1937年日寇攻陷南京,他们全家被迫离开故土,踏上了茫茫未知路。
小时候的他贪玩、调皮,又有极强的自尊心:“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还留过两次级。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很高兴,她对我说,‘南山,你还是很不错的啊!’”
钟南山微笑着说,“那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发现了我的一个亮点,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于医学逐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父亲从小做科研专注、严谨,做人诚信、敢言的作风,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是,不论是在之后的学习,还是行医或是治学的过程中,他都谨遵着这信念,矢志不渝。
17年前的新春佳节之时,他临危受命,连夜动员,组建隔离病房,取消休假。很快,他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带领他的团队,于死神激战。
17年后的新春佳节之时,本可颐养天年的他又一次走到了最前线,他被任命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又一次站在了最前沿。
何为楷模?
我第一次了解到钟南山院士,也是在他前往武汉之时,当时在网站上看到关于他的访谈,弹幕上齐刷刷地写着“国士无双”。我当时仅仅是听说过钟南山爷爷的名字,可具体并不了解,因此有些疑惑,何人担得起此等褒扬?
但当我细细了解了他的生平后,我不禁为我的幼稚和才疏学浅感到可笑。
钟南山院士,当得起,并且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国士,吾辈楷模。
于是我想,我们这些人,能够在他身上学到什么?能够真正体悟到什么,而不是单单表达对他的尊敬和崇敬之情。
于我而言,我们应该学他的心,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一颗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济世报民之心,一颗敢医敢言的追求真理的纯洁之心。
在他身上,我似乎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范仲淹笔下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人,似乎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怀激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止是钟南山院士,在千千万万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解放军官兵,每一个默默为这次疫情奉献的普通人,每一句发自肺腑的“武汉加油”里,我也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何为民族之魂”。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是一个90后的护士小姐姐说的,17年前,前辈们用尽全力保护我们90后,现在,到了我们90后保护全世界的时候了。
我是一个00后,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就在想,10年、20年之后,我们这一代人,能否扛起前辈的旗帜呢?能否接过父辈手中的枪呢?有许多长辈也时不时会说,我们这一代人不如上一代人能吃苦,并且担心那时我们能否担得起责任。
我对此一笑了之,因为历史和实践已经不止一次证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担起了自己的担子,都骄傲地带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步一步、坚强而又坚实的迈进。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可这句话之前的叙述,我认为也同样精彩:“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便是上述楷模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年轻人该学什么?学一种共赴国难的慷慨激昂,学一种指点江山的风华正茂,学一种坚定真理的赤子之心,学一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气节。
假期延长了,我们闲居在家,却不代表无所事事,哪怕顺口提醒身边人勤洗手、戴口罩,也是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些事看起来小,可却意义非凡。因为若是十四亿中国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次疫情结束之期,指日可待。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都能从这些楷模身上学到些什么,体悟到些什么,那便是这次灾难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了。
本文所用图片来自新华网,央视新闻,广州日报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