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核观察|马克龙讲话阐述核战略,“以核领导欧洲心态凸显”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高辰
2020-02-18 11: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讲话,就法国的国防和威慑战略进行了阐述,尤其提及了法国低于300枚的核武器数量。去年,法国军备总局还披露ASN4G空射高超声速导弹的一些技术细节,这款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导弹将大幅提升法国空基核力量的实力。

在美国开启大国竞争、军备竞赛有卷土重来之势之时,马克龙的讲话吸引了世人对法国核武力量和核政策的关注。

独具特色的“二位一体”核力量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启动了核计划, 1945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成立,20世纪五十年代,法国制定了发展军用核能力的计划。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撒哈拉沙漠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三国之后第四个成功研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虽然身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法国的核武库规模、武器种类逊色于美俄(苏联)等国。

法国实施独立的国防政策,核战略方面也不例外。冷战时期,即便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国,法国依然表示执行独立的核威慑战略。冷战时法国主要面对的核对手即是前苏联,法国核战略以有限的核威慑、核报复为主,强调打击对手的人口、工业城市和首脑机关,以此为威慑慑止对手发动战争的企图。虽然法国核力量处于弱势,但是仍以弱制强对抗苏联的核压力,维护法国的独立和安全。法国在冷战超级大国两级对抗格局下能成为“核武第三级”意义重大,打破了美苏两级核垄断的局面,为维护国际战略平衡提供了重要支撑。

“凯旋”级核潜艇下水

在技术方面,法国具有独立的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研发生产链条,法军的战略武器装备都是国产装备。相比较来看,英国的核武库完全以海基战略导弹核潜艇为主,英国“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具备较高技术水平,但是英国的潜射弹道导弹则使用了美国的“三叉戟”型导弹。法国在战略武器方面完全自研自产,彰显了较强的军工水平能力,也体现了防务独立自主的态度,同时避免在关键的战略武器技术上受到其他国家干预。

法国现在的核武力量强调精干和精确,呈现海基为主、空基为辅的格局。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法国实施核打击的主力。法国海军现役四艘“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单艇配备16具弹道导弹发射筒。法国的潜射弹道导弹为自主研制,主要型号有M-45和M-51两型,2010年M-51导弹进行首次试验后,已经逐步开始替换M-45导弹。M-51可搭载分导式核弹头,最远射程可达一万千米以上,突防性和精度也大幅度增加。搭载M-51的“凯旋”成为法国核武库的绝对主力。

为了使核作战能力更为灵活,法国还具备一定的空基核力量。法国空基核力量规模较为有限,主要依靠战术战斗机,这与美俄两国庞大的重型战略轰炸机部队相比逊色不少。法国早年依靠“幻影”战斗轰炸机和“超军旗”攻击机投掷自由落体核炸弹来完成空基核打击任务,但是随着防空武器技术的发展,法国意识到临空核轰炸的有效性越来越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法国开始研发列装ASMP-A导弹(法语意为中程空对地导弹)。ASMP-A导弹是一款可搭载核战斗部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可用于法国空军和海军舰载机部队的“阵风”战斗机。搭载核巡航导弹的“阵风”战斗机成为法国空基核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战略导弹核潜艇共同构成法国的“二位一体”核威慑力量。根据媒体报道,法国正在研制ASN4G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取代ASMP-A导弹,新导弹射程超过1000千米,速度约为8马赫,射程和突防能力较现役导弹都有大幅提升。

M-51导弹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射程和打击能力比M-45导弹有大幅提升

法国核战略带有积极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时发表关于法国威慑战略的讲话,其一方面,声明法国核武能力的威慑作用,表达积极地核政策。另一方面,在核政策领域表现出与美国的不同,彰显法国的独立自主地位。

作为“老欧洲”国家的法国虽然是美国领导的北约集团中重要盟友国家,但是近年来频频与美国“唱反调”。例如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美俄之间持续着较为紧张的安全对抗态势,作为美国盟友的法国,马克龙提出欧洲应当与俄罗斯对话,恢复关系互动。马克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欧洲要建立自己的军队,保护欧洲免受俄罗斯及美国的威胁。他还认为,恐怖主义应当是欧洲的敌人,而不是如美国所言的俄罗斯等国。2019年的北约峰会上,马克龙更是提出北约已经“脑死亡”,美国正在抛弃欧洲的言论。由此可见,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在安全政策、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方面不会与美国一致,而是希望保持独立的对外政策,以法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美国的安全利益为标准实施对外政策。

马克龙在此次威慑战略的讲话中指出,法国核战略的根本目的是阻止战争,法国的核武器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国家,法国拒绝将核武器用作战场。这些表述体现了法国核战略的根本作用是用于威慑,即威慑外部威胁对法国发动的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行为。法国的这种核政策表述体现了核武器作为维持稳定的积极效应,把核武器只用于威慑对手的行为实际上提高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马克龙的表态是在向欧洲国家及世界表示法国积极地核战略,表示法国的核武器是用于和平。反观美国,现在正做出一系列核战略和核政策的消极举动,增加核武库的现代化水平、规划研发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采取依托核武器的大国竞争战略等。法国与美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和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携带ASMP-A导弹的法国“阵风”战斗机

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老欧洲”国家对美国此举表示反对,“老欧洲”国家中只有英国坚持追随美国,美俄中导对抗的阴霾又回到了欧洲上空。而作为北约成员国中具备核武能力的法国却表示出独立的核防务态度。在与美国和北约的核关系上,马克龙指出,法国的核力量将有助于强化北约的核威慑力,但是法国不参加北约的核作战体系,今后也不会参加。法国只在北约的政治层面进行涉核问题讨论时才会做出贡献。这番言论也反映出法国在核战略方面继续保持着独立性,法国不会参与北约成员国中美国与英国进行的任何针对特定对手的核作战计划。这实际上即表明法国不会与美国和北约部分成员国一道加入以核反俄的阵营,法国在对俄的态度上保持着与美国不同的独立性。

讲话中马克龙还多次提到国际上关于核不扩散的规范和制度。例如他提到,我(马克龙本人)的职责是按照国际规则保护法国的安全,尤其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法国会积极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下的五核国讨论;法国呼吁所有国家一道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关于核裁军的内容。马克龙的表态把法国摆在了国际核秩序中的道德高地,遵守国际规则,强调核裁军的言辞,实际上也在反衬美国破坏国际规则、核扩军的消极举动。

马克龙此番关于威慑战略的讲话,一方面阐释了法国威慑战略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法国核武器的定位作用,尤其是北约框架下的法国核武作用给出了定位。马克龙的讲话显示出了法国核政策的积极性,美法核政策判若鸿沟,对比法国、美国核政策对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的消极性显而易见。

ASMP-A导弹配备了冲压发动机,可超声速飞行

英国脱欧给法国新的“核机会”

法国元首选择此时就威慑战略发表讲话,体现法国有意主导欧洲自主防务的意图。早在1958年戴高乐执政法国时就提出过以法德两国为核心、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戴高乐一系列谋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策思想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体现在防务问题上,就是要谋求摆脱美国控制,欧洲人自己保护自己,而拥有核武器的法国,自然就要担负起军事防务中最重要的战略威慑任务。

2020年1月31日,英国“脱欧”、结束了近五十年来的欧盟国家身份。英国离开欧盟,使得欧盟中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剩下法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其较强的综合国力处于欧洲国家的第一梯队,但是在安全防务问题上,英国几乎完全依附于美国;德国虽拥有较强军工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但是没有核武器,无法担负起欧洲的对外威慑重任;放眼来只有法国这一传统的欧洲大陆国家具备战略核威慑能力,有资格成为欧洲核盾牌。

英国脱欧后,法国成为欧盟唯一拥核国家,马克龙讲话时机选择可以说是意味深长

2006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就提到核威慑应用于欧洲共同防务的想法,他提及法国的核保护伞已经延伸到法国的盟友。同样,马克龙进一步强调法国的核威慑能力与法国在欧洲防务事务中的重要作用。马克龙讲话中多次把法国和欧洲的安全并列在一起,例如提到核威慑能力对维持地区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欧洲;法国的核力量未来会进一步发挥威慑作用,法国的核力量增强了欧洲的安全;欧洲的利益就是法国的切身利益。

虽然希望依托核威慑能力领导欧洲防务,但是马克龙讲话中没有明确谈到把法国的核威慑力量与欧盟分享,这是因为法国一直以来实施独立的核威慑战略。马克龙的讲话展示了一种政治姿态,即欧洲要摆脱对美国的依附,尤其在防务领域,欧洲需要法国,法国的核威慑能力对欧洲安全至关重要。作为欧盟唯一的核武国家,法国元首在英国脱欧后不久就对威慑政策进行阐释,并且多次强调法国的核威慑能力和欧洲的安全息息相关,带有较为明显地强调法国在欧洲重要地位的色彩,讲话时机选择可以说是意味深长。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军备控制与国家安全方向)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