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2020年中国经济前景,我们需要很悲观吗

彭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0-02-17 11:0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20年的中国比2003年经济实力更强,组织也更加有力。图为2月16日,河北定州,工人在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骤然遭遇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大批人染病治疗。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2020年2月16日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确诊病例57934例,累计死亡病例1770例;港澳台地区累计确诊87例。

受严重疫情影响,全国进入戒备状态,可能多达数亿人集体在家禁闭,无数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吸引大量就业人口的餐饮、零售和旅游业更是受到严重冲击,由此对经济整体的影响堪称天文数字。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的经济前景成为一个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社会上大多数较为悲观的预测相比,笔者宁愿相信,2020年的中国经济仍会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前景。

一、经济学界的不乐观预测

新冠肺炎冲击之下,一些研究机构和国内经济界人士普遍对2020年的中国经济走势报以悲观态度。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认为,新型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将拖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如果疫情在进入第二季未有受到良好控制,中国首季经济增长或只有3.2%,全年增长更跌至5.2%。一批证券业内专家学者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的最保守预测是,一季度中国经济会是负增长,而全年的GDP可能会减慢到5.5%甚至更低。

网上流传一篇题为《10位知名经济学家研判:相比“非典”,此次疫情对经济影响有多大?》的文章,总结了包括许小年、余永定、张燕生、黄益生在内的国内10位知名经济学家的意见,其中显示,他们大都对2020年的中国经济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

与大多数人相比,笔者则存在不同的意见,对2020年的经济前景,在总体上抱以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

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巨大系统

当前的经济学分析具有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以物理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标杆,倾向于进行线性分析,寻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却忽视了复杂系统通常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

但实际上,人类及人类社会不是一般的物体,作为复杂巨大系统,其运动规律是高度捉摸不定的,并不完全受外部冲击的直接影响。打个比方说,一个足球,你对他踢一脚,它只能顺着你用力的方向运动。但是如果你对一个人踢一脚,他的反应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也就是说,人及人类社会的主观意识及能动性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其运动是经常会出现断裂和跃迁的,不仅“黑天鹅事件”经常出现,“白乌鸦事件”也会经常出现。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常常会出人意料地糟糕,但也可能经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好。

另外,人类的判断通常并不理性,也不具有前瞻性,而是往往会受到眼前暂时性的形势蒙蔽,不是过分乐观,就是过分悲观。理性的经济人通常是稀有动物,所以巴菲特才会强调:“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因此,根据当前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短期的冲击,对2020年全年的中国经济前景持整体性的悲观态度,并不是非常理性。

三、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依旧有力

2020年春,中国虽然遭受到新冠疫情的突然冲击,但是整体发展趋势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有利的支撑因素较多,足以给2020年的经济带来一个较为乐观的结果。

(一)新冠疫情不会在根本上影响供求总规模及平衡

一国经济规模,基于经济学的视角,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决定:供给与需求。

就供给方面而言,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当前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大大过剩的,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当前为止,湖北省外的其他省市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新增确诊连续10天下降。湖北地区的疫情则早在2月下旬,迟到3月中旬,也将肯定能够得到控制。也就是说,新冠疫情可能会影响中国一两个月的正常生产秩序,但是以中国当前的生产能力,剩余的10个月完全可以满足全年的生产需要。生产秩序恢复,市场供应就将迅速得到弥补。

就需求方面而言,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全年需求总规模出现下降的概率极低。春节的这个消费高峰的确是浪费掉了,补不回来了。但是对全年而言,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居民口袋里的钱总是要花出去的。受春节期间疫情爆发影响而减少的消费对全年的影响只有结构性意义,不具有总规模意义。而且,从人的心理来说,在突发性疫情带来的惊恐平复之后,人的心理会产生补偿效应,会在一段时期内扩大消费。

因此,今年全年的消费仍然会扩张,而且相对于正常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长,这对总消费规模的扩大是有帮助的。

(二)中美之间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经过将近两年的鏖战,2019年12月15日,中美之间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贸易纠纷暂告一段落。这个协议是中美双方实力对比的结果,也是中美各自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2020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考虑到大选的需要,美国在2020年大致不会推翻这个协议,甚至大概率还可能有进一步改善的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一年的缓冲非常重要。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甚至扩大对美国的出口,还可以做好进一步调整产业链的准备。

这是因为,其一,大选之年,美国社会的需求通常会扩大,这会带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其二,贸易纠纷持续将近两年,中国国内部分产品的供给出现困难,中国将利用贸易纠纷暂停之机扩大自美国的进口,而这又能进一步带动中国的出口。其三,迫于贸易纠纷的压力,中国的企业转移出去的比较多。据调查,这些转移有成功的,但也有很多并不成功。贸易纠纷暂停之后,部分产业将会回流,相关企业会扩大对国内的投资。其四,贸易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国内的产业链,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投资。贸易纠纷暂停将会吸引美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根据“木桶理论”,一国的经济发展犹如木桶,其盛水的能力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对中国经济而言,最短的那块木板是需求,供给能力是超过需求能力的。正常情况下,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因为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及投资,所以非常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及成长。

联合国新近发布的报告《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20)也称:“美中两国经贸关系的缓和或能使今年全球GDP的增长从2019年的最低点2.3%回升至2.5%……”。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1%,如果按此回升比例,2020年中国GDP增长可达6.5-6.7%。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达不到这样一个水平,但应该还是会比去年有所改善。

(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极大干预了正常的经济过程,打乱了企业的经营秩序,各方面损失惨重,国家必然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补救与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当前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根据政治局会议精神判断,中国政府大致准备从如下方向对2020年的经济进行较大力度的支持。

一是大规模减税。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2020年可能会在2019年减税降费将超过2.3万亿元的基础上,再度大规模减税1万亿以上。考虑到2019年主要减的是地方财政的收入,2020年可能会较为显著地扩大中央财政的赤字。

二是扩大政府支出。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除满足疫情防控资金的需要之外,政府还会推动基建规模的扩大。

三是会采取较大力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事实上,之前货币已经开始放宽了。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灵活适度”,比上一年确定的“松紧适度”已有所放松。2019年12月,央行开展了 3000亿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初,央行降准,预计将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疫情爆发之后,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预计央行除在结构上引导银行对受疫情影响行业、地区进行信贷支持外,会适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总量操作,对企业的贷款目前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放松。

四是在产业政策上扩大支持的力度。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要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五是想方设法扩大内需。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因此,2020年中国政府将会采取较为有力的措施,保障内需的进一步扩大。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总需求规模能够得到保障,GDP增长就有保证。

参照中国在2003年应对“非典”和2009年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举措,今年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力度将会加大,足以抵消新冠疫情的冲击,甚至有余。

四、与其他国际重大疫情的经济冲击对比

21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现了至少六次大规模的疫情冲击,包括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9年美国H1N1病毒性流感、2012年的中东呼吸症候群(MERS)、2013年至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以及2015年至2016年的寨卡病毒。根据以往的数据,大致可以判断,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绝对损失不小,但是相对损失并不会很大。

以美国2009年爆发的新型H1N1流感为例。本次流感于2009年4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最终估计数据为:从2009年4月12日至2010年4月10日,美国发生大约6080万例感染(上下限分别为4330万和8930万例),27.4万例住院治疗和12,469例死亡。

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在次贷危机后的低谷期。H1N1流感疫情爆发后,制造业、非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维持上行趋势,新增就业持续改善。从总体来看,这次流感对企业开工和就业似乎没有太多影响。从GDP增速来看,2009年第二季度并未出现异常波动,消费分项有所下滑,表明疫情对消费需求有一定影响。不过,到第三季度,消费显著反弹,表明疫情的影响比较短暂。

再以中国爆发的“非典”为例。2003年3月开始,“非典”从广东地区蔓延至内地其他省份,与今年的处理方式相仿,同样是工厂关门,学校封闭,大家被关在家里或者学校里。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1%左右下行至二季度9%左右,但随着7月份疫情解除,生产活动恢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到10%左右。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分别为8.3%、9.1%、10.0%和10.1%,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持续时间方面,2003年“非典”的紧张形势持续了四五个月,本次疫情则有望在两三个月内结束。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势,估计到2月底,湖北之外地区的新冠疫情能基本得到控制;到3月中旬,湖北差不多也将能得到控制。新冠疫情总计将持续三个月左右,之后完全恢复正常。也就是说,本次疫情的冲击周期将明显短于“非典”,大约是“非典”时间的一半左右,因此对经济的冲击在总体上应该不会大于2003年的“非典”。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2003年中国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所以非典带来的冲击能够迅速平复。而这次中国经济处于调整期,所以冲击带来的干扰难以恢复。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2020年的中国比2003年经济实力更强,组织也更加有力。与2003年相比,2019年的中国,GDP增加了大约9倍,进出口总额增长3倍以上,其中出口总额增长接近4倍,基于增加值的贸易创造增长约6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提高了1.6倍左右。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速的确有所减缓,但是发展的质量更高,国家与人民也更加自信,国际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当前的中国承受疫情冲击的能力也将更强。

五、2020年中国经济展望

从历史传统上说,中国社会既有中央集权的整体动员能力,也有社会及市场高效的自组织能力,而且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较高,因此,在历次冲击之后的恢复能力较强,本次应该也是如此。总体上,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低开高走。

综合各方面的评估及预测,第一季度生产停滞,经济当然不会好,GDP增长可能只有4%左右,甚至更低。但是预计第二季度就大致能够恢复正常水平,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则会出现报复式增长。

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因为国内外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二是国际环境改善的支持,三是因为中国供求的基本平衡没有被破坏,四是生产扩张的惯性。某种意义上,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在国内相当于是一次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在国际上则相当于一次贸易纠纷。这两者都会在短期内冲击经济,但是在中长期则会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笔者预计2020年中国全年GDP增长应该能够高于2019年的水平。

新冠疫情当前,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的方法及依据,加之情绪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在普遍较为悲观的市场氛围当中,笔者给出一种较为乐观的判断,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与供职机构无关)

    责任编辑:李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