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下的情绪调节(二)科学认识情绪及其影响

2020-02-14 1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情绪的理解

情绪以人的需要为中介,是人的主观感受和态度体验,反映了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如果外界事物事件符合我们的需要,就能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情绪的成分及种类

(一)情绪的成分

1、生理反应: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以及消化系统等,会随着不同的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激动时血压升高,焦虑时心跳加快,愤怒时呼吸急促等。

2、主观体验:个人内心才能真正感受或意识到的一种体验,如痛苦、快乐、内疚等。

3、外部表现:主要是我们的面部表情,不同的情绪都可以通过外部表现来观察。比如烦恼时愁容满面,特别高兴时手舞足蹈。

(二)情绪的种类

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1、基本情绪:分为六种,即喜、怒、哀、惧、爱、恨

2、复合情绪:是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比如焦虑、抑郁、烦躁、紧张、抱怨

焦虑:愤怒+内疚+恐惧+痛苦+不确定

抑郁:焦虑+愤怒+痛苦+无力

抱怨:愤怒+厌烦+委屈+难受+害怕

疫情下负性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一)躯体不适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头晕、胸闷,气短,胸痛,尿频,口干、出汗,肌肉紧张,发抖,全身乏力;有些会出现头痛、心慌、心悸等;甚至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情况。严重的会焦虑发作、濒死感。

2、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下降、腹胀、腹部不适、腹泻 ,甚至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3、睡眠障碍:表现为害怕入睡;过度紧张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且多噩梦;早醒、醒后迟迟不能入睡。

(二)身心疾病

长期处于情绪不良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应激状态影响躯体健康,引发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支气管哮喘、慢性疼痛、神经性皮炎等。

1、过度求医,反复确认是否安全;隐瞒去过疫区或接触感染者,否认自己有病。

2、攻击行为

易激惹:由于恐惧和隔离,每个人心头都压着火,极度压抑,常常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大发脾气,相互攻击。许多在医院排队等待治疗的人,就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打架的现象。

3、失控行为

心理学家做过感觉剥夺实验:召集一群人分别进入一个封闭黑暗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狭小空间,受试者都出现了错觉、幻觉、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思维迟钝等。最多能坚持三小时,最少几分钟就逃离。

这场疫情应对的级别前所未有,很多人从来没有被隔离过,隔离带来的人际阻断、人身自由受限而焦躁不安。

疫情危机下健康情绪的标准

(一)诱因明确

情绪的发生与发展有明确的原因,这是健康情绪的重要标志,无缘无故的喜,无缘无故的怒,莫名其妙地悲伤与恐惧等都是不健康的情绪。

(二)反应适度

刺激强弱要与反应强弱成正比,弱刺激强反应,强刺激弱反应,这说明不健康。此次疫情危机,只要反应适度,说明情绪是健康的。如果反应过度,强烈惊恐,甚至应激危机,说明心理出了问题。

(三)稳定而灵活

情绪一旦发生,开始反应比较强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逐渐减弱,这就是健康的情绪。如果情绪发生以后,顿时减弱,变化莫测,即为情绪不稳;同时,如果情绪发生以后,减弱过缓,甚至情绪“固着”则是情绪变化不灵活,这两种情绪都是不健康的。

(四)能自我调节与控制

健康的情绪是可以受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所以,人们可以情绪转移,合理释放,也可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不健康的情绪则自我调节差,一旦激情爆发,犹如脱缰野马,不可驾驭。

(五)适应良好

适应良好是针对情绪的效能而言的。情绪是人们适应环境的重要心理机能,健康的情绪可以使人达到良好的适应水平。为此,情绪的指向应当是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有益的事物。比如说,激情爆发可以毁物伤人,这不是健康情绪。而激情发生,见义勇为,则为健康情绪。而且,要想使情绪产生积极的效能,达到良好的适应,就不能只停留在内心体验上,而应当变成积极的行为上。如果情绪的效能总是消极的,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有害的,那么这种情绪就是不健康的。

来源:垫江县心理咨询协会

***************************************************************

原标题:《疫情下的情绪调节(二)科学认识情绪及其影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