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泰勒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蜕变”

2020-02-16 1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西瓜 看电影杂志

泰勒·斯威夫特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歌手之一。

在维基百科的“最畅销歌手榜”中,泰勒以2.067亿张(唱片+单曲)销量位居第10名,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她是前十名中最年轻的一位;

泰勒还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女歌手,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她赚了1.85亿美元,这比第二名碧昂丝的两倍还多,放到名人榜中也是第一。

14岁签约索尼,17岁推出首张专辑,19岁成为格莱美年度专辑奖最年轻获得者。如今泰勒已经拿下了10项格莱美奖,23项公告牌大奖,29项全美音乐奖。

其中全美音乐奖由公众和粉丝投票选取,泰勒是这个奖项史上获奖最多的歌手。

比这些数字更直观的,是那些已经烂大街的歌。不管你是不是歌迷,这些歌词你都能唱出来:

"we were both young when I first saw you."

"I knew you were trouble when you walked in."

泰勒在音乐方面的影响不必多说。所谓人红是非多,公众对她的娱乐消费,早就超出了音乐范畴。

她有多红,就有多招黑。

人们讨厌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不停换男友、扮演受害者、虚伪、说谎、瘦、反妇女、拉帮结派。

2014年泰勒推出第五张大碟《1989》,正式出村儿,这张专辑拿下了第58届格莱美年度专辑和最佳流行专辑两项大奖,是公告牌评选出来的年度十大专辑之首。

里面的主打歌Shake it of和Bad blood唱出了对讨厌者的回击和自己的态度:shake it off。

但是这张专辑之后,迎来的是更激烈的厌恶。

2016年,经历了分手、撕逼、全网黑之后,泰勒消失了一年。

再回来后,她宣布:旧泰勒已死。

网飞出品的纪录片[美利坚女士]拍摄了2016年前后泰勒的生活,记录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蜕变”。

这并非一部满足粉丝窥探欲的纪录片,它所讲述的故事关乎名人、绯闻,也关乎个人成长、政治立场、话语权。当然,对于泰勒来说,这些都是她的一部分。

IMDb7.5,豆瓣8.7

旧的泰勒是什么样的呢?

泰勒总结出了自己的信仰体系核心:别人的认可。

年少成名,一路走红,拿奖拿到手软,在第一场巡回演唱会fearless tour中,泰勒的感受是:像做梦一样。

就像从小被教导的那样,掌声与奖杯是她的一切。

通过别人得到的,也会因为别人而失去。

2009年,音乐录像带大奖颁奖礼上,正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泰勒被说唱歌手坎爷打断,后者对着全场观众宣布:“碧昂丝才是最棒的!”

2009VMA,实际上台下在嘘坎爷

当时台下一片嘘声,19岁的泰勒手足无措,她以为大家在嘘她。

在纪录片的访谈中,她说:“对于人们是否为你鼓掌作为信仰体系基础的人来说,全场的嘘声真的是对你影响很大。”

这次事件不仅拉开了泰勒与坎爷近十年的恩怨情仇,还使得泰勒更加努力地去获得认可,她要证明,自己是配得上掌声和奖杯的。

她确实做到了“完美”。

在为人处世上,泰勒是一个“好女孩”:微笑,说谢谢,不说让别人不舒服的话。

被问到政治立场时,懂得给出最无可挑剔的回答:“我会行使投票权利,但我无权去影响别人。”

懂得自嘲:“我只是个22岁的歌手,没人想听我的政治观点,他们更想听我的恋爱故事。”

她还严格控制体重,为了身材保持纤细甚至不吃饭。

从乡村到流行,泰勒在音乐上一直在挑战自我,一直红透美国。可她的人缘儿就没这么一帆风顺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和名人,成为了她的“hater”。

嘲笑她总在和帅哥约会,国内网友称之为“公车婊”;

嘲笑她的“惊讶脸”,说她虚伪;

“44张泰勒·斯威夫特的惊讶脸”

嘲笑她纤细身材在加深女性刻板印象;

“麻辣鸡:如果你的录像带里的女明星有纤细的身材,你就会被提名”

嘲笑她无论是分手还是撕逼,总在扮演受害者。

“泰勒·斯威夫特总是扮演受害者”

2016年,公众的厌恶爆发。

这次事件又是关于坎爷的,矛盾核心是,坎爷在歌词中写到“是我让泰勒那个婊子出名的”,泰勒对此不满,而坎爷的媳妇儿卡戴珊放出视频,视频中坎爷与泰勒通话,歌词得到了对方的允许,泰勒解释说没有同意用“婊子”这个词。

视频使得公众认为泰勒在假装不知情,在撒谎,扮演受害者博取同情。

相较于2009年的抢话筒事件,舆论风向来了个大转弯儿,电视和网络上都是对泰勒铺天盖地的嘲讽,有人直接称之为“骗子”。

“泰勒·斯威夫特是音乐产业最糟糕的产物,关于她的一切都是算计和虚伪。”一时间,这条推特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泰勒·斯威夫特完了”一度成为热搜第一,这使得泰勒以外界认可为中心的信仰体系彻底土崩离析。

她消失了。

如果说公众所看到的艺人,是经过包装的商品,人们可以对其进行阐释与消费。那么[美利坚女士]就把阐释的话语权交给了泰勒·斯威夫特自己,她对自我进行反思,并对过去备受争议的事件进行私人叙事。

让公众看到“泰勒·斯威夫特到底是什么样的,她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这是对“虚伪”全方位的反击,也是泰勒个人的成长。

她意识到了别人的掌声无法弥补自身的糟糕,别人的掌声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开心。在消失的一年里,她开始重塑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

她宁愿选择反击也不再去做乖乖女,她宁愿选择吃东西保证演出的体力也不再去追求纤细完美的身材,她宁愿选择承担风险、危险也要在政治上发声而不是坚持“沉默是金”,她宁愿得罪“恐同”“厌女”的群体,也要挺同志撑女权。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她发自内心想去做的,不是为了他人的认可。

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清空了所有社交网络上的内容,用音乐宣布“旧泰勒已死”。

在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的MV里,她让过去的“泰勒”一个个出现并出丑,让新的泰勒缠绕在“蛇”之中——那些hater形容她是蛇。

2018年10月的中期选举期间,泰勒在ins上发文支持家乡田纳西州的民主党人。这是她首次打破政治沉默,[美利坚女士]记录了泰勒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

其他人并不支持她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会减少泰勒的粉丝;会使泰勒处于危险境地。但泰勒的态度很明确:“我必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美利坚女士]最珍贵之处在于,用真实的影像叙述真实的泰勒。

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她几度哽咽,正如所有人说出最真切的想法时那样,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她发自内心地关注女权、关注LGBT群体的权益,她是真切地想要改变世界。

纪录片选择的正是泰勒从音乐到人格上都在经历大转变的时期,她不仅在重塑着自己,也在重塑着公众对她的认知。

[美利坚女士]既是她的话筒,也是公众了解她的窗口。

泰勒从来不缺关注,且掌握着不容小觑的话语权。对她来说,问题在于如何去运用这份关注,以及用话语权发出怎样的声音。

迎合?沉默?示弱?这些都是她做过的。

作为一个创作型歌手,泰勒很早就指出自己的强项在于用音乐讲故事。

如果说前五张专辑是在讲爱情故事,那么从《名誉》(reputation)开始,她的音乐在情感经验之外,融入了更多维度的生命体验与介入姿态:黑暗的人生经历、浴火重生的强大、对网络暴力的反对、对女权和LGBT群体的支持。

她仍然是“fearless”、仍然要“speak now”,只是更加勇敢,说出来的也更多了。

她在音乐上仍然又优秀又努力,只是音乐里的世界更大了。

她仍然爱璀璨的珠宝,只是会奋起反抗社会中存在的双重标准了;她仍然爱粉红色,只是会勇敢告诉你她的政治态度了。

她告诉你,这并不矛盾。

VMA获奖感言支持LGBT群体

泰勒·斯威夫特注定是个传奇巨星,[美利坚女士]则是传奇的注脚之一。

影迷互动

你怎么看泰勒·斯威夫特?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原标题:《这部纪录片将成为传奇的注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