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治课|疫情期间从海外买口罩转售,要注意这些法律风险
在抗疫一线和恢复生产防控疫情的多重需求之下,口罩资源仍然紧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一些有海外关系或渠道的人,开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从境外代购口罩回国,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向身边熟人朋友转售,并从中赚取一定差价。
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月10日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涉及口罩的刑事犯罪设定为两种:一是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其次为非法经营罪。
律师提醒,疫情期间更要避免触犯法律,海外代购口罩要保证质量,渠道正规,可适当牟利,但不能过高。
疫情期间,海外口罩代购微商忙
1月31日凌晨1时左右,在成都从事旅游工作的钱女士从家里赶到双流国际机场,从一名刚从越南回国的导游手里接过一箱口罩。当时,成都口罩需求急增,而各大药房口罩已经售空。于是,钱女士将目光转向了境外。
钱女士对澎湃新闻说,她购买的口罩留够了自己和家人使用的之外,都转卖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了。每只口罩她按1.9元转售,总共卖了6000个出去。她说那个时候,其他从外面带回来的口罩都卖到三四元一只了,但她觉得适当赚点人工费就行了,卖得都很便宜。
她这批口罩卖完之后,发现好多人都在微信上卖口罩了,她有点后悔带少了,“再多带一两箱应该都能轻而易举销售出去。”她说,本来也还可以继续进货的,但怕多了以后触犯法律,也就没再继续进货了。毕竟,现在境外的口罩也不多了,何况许多国家的口罩本来就是从中国进口的。
2月14日,澎湃新闻进入一个名为“泰国直邮成本价KZ购买群"的微信群,群里有将近200人,而且群主已先后建立了三个这样的群。群主称,她三人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录订单信息,都忙不过来。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个群里仅一次性订购200只口罩的就有近百人。
据群里的人介绍,每只口罩3.5元。群主称,全部从泰国发货,每个人限量200只。群主表示“只想做善事,不发国难财”。
一位进了群之后一直不敢下单的女士对澎湃新闻说,卖口罩的群主看上去还是可靠的,据说是做旅行相关工作的,但她在准备下单之前犹豫了。因为她在泰国工作的弟弟说,他泰国朋友昨天送他的口罩都是中国产的。就是说泰国以前口罩都从中国进口,那么这个时候还能有多少正规口罩卖到中国?该女士最终放弃了从群里购买口罩。
澎湃新闻注意到,春节之后,各地政府积极协调、支持医疗器械企业恢复生产,口罩紧缺问题正在逐步缓解。在四川广安、内江、攀枝花等地,地方政府均筹集到大量口罩,市民可通过指定药房、网上预约等方式限量购买。但是仍有不少人在网上售卖,有的口罩来路不明,质量没有保障。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月13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扣假劣口罩1630余万只,抓获犯罪嫌疑人838名、刑事拘留356人。
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微指出:中国拥有全球一半的口罩产能,其中医用口罩占54%。而医用口罩生产有它的标准和工艺程序,一个口罩出来之后至少需要7至15天的解析消毒过程。但澎湃新闻注意到,许多在微商将口罩分拆,以展示厚度和层次来宣传其口罩质量,但这种方式无法体现口罩的效果。
律师:不把好质量关,将面临刑罚
对于团购海外口罩的法律风险问题,一名资深律师认为,通常情况下,华人在海外团购口罩发回国内不存在太大法律风险。但由于现在全球口罩资源紧缺,目前国内已经查获多起地下生产的假口罩改头换面,以高级海外口罩的身份赚取更高经济利润的情况。因此,负责这种海外代购有两大法律风险需要注意,首先是口罩质量本身是否合格。其次,如果不合格,代购人对口罩质量是否知情。
该律师表示,但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大多数民众是基于对口罩医用防护有所期待而购买,因此,现在销售和购买的口罩应当被视为医用防护用途口罩。如果经鉴定不具有医用防护性能,则属于伪劣产品。
该律师说,如果是伪劣产品,还需明确代购人对口罩质量问题是否知情。如果口罩发生质量问题而代购人不知情,本身也属于受害者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知情则属于共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将会面临最低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北京律师张艳玲认为,这种海外口罩代购销售应当注意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她提醒,海外采购口罩,首先必须是正规渠道入境,量不能太大,而且要有纳税或见面关税的海关证明。如果转卖他人,可适当牟利,但不能过高。北京目前的处罚标准是比进货价格高出四倍。尤其当前属于非常时期,更需谨慎行事,避免触犯法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