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J.M.库切|80岁生日快乐

2020-02-14 20: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企鹅兰登 企鹅图书

编撰:Chloe

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企鹅兰登英国官网

图片来源:news.uchicago.edu

J.M.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的名字拥有许多自带高光的标签:第一个二度获得布克奖的作家(1983年和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03年)、学者、文学家、翻译家。然而标签之下的作家本人却极度低调、内向、寡言:两次布克奖颁奖礼都缺席,接受媒体采访话语寥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库切接受采访的录音,你会惊讶于文笔如此锋利和冰冷的作家,语速是这样的缓慢、温和,似乎是一边讲一边思考,话语间处处皆是谨慎的分寸感。

今年2月9日,库切80岁了。他最近出版的作品是在去年,“耶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耶稣之死》(The Death of Jesus)。回顾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不难发现库切是一个相当勤勉的作家,从1974年第一部小说Dusklands开始,每两三年都有质量上乘的新作推出。库切是南非荷裔(Afrikaner),早期作品深深根植于南非的殖民、种族矛盾和“局外人”的身份危机。不知是不是巧合,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后,库切小说中的南非根源被更隐晦、更宗教的主旨所替代(或许是他对这一主题的思索在《耻》中已经得到了释怀),鲜有南非时期作品的那种“冷静叙述流血伤口的细节”的残酷。但毫无疑问,早期作品悲悯的声音、丰富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奠定了库切在文学界的地位。

库切笔下的南非故事总是矛盾重重,在道德判断上令人进退两难。作为读者,阅读过程往往不是愉悦的,而是沉重的。他文字的张力能够穿透书页,让读者和书中的人物共同呼吸、自省、挣扎,合上书页的同时留下一声叹息和难平的疑问。然而库切本人从不喜欢谈论自己笔下的故事,这恰恰给了读者更广阔的讨论与思考的空间。不妨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一起回顾几本库切早期的代表作,以此向80岁的库切致敬。

《内陆深处》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977)

(仅供参考:JD有售)

女主人公玛格达与父亲生活在南非一个偏远的农场。冷漠的父亲作为农场的主人,对农场的有色佣工、仆人以及自己的女儿都有绝对的权力。玛格达自称是一个丑陋的、没有人会留意的老姑娘,在暗处默默注视着农庄上的一切,与其说生活在农庄,不如说是被囚禁在现实和历史和幻觉之中。在“温顺的女儿”的伪装之下,玛格达的内心每一刻都在沸腾。有一天,父亲强占了黑人佣工的新婚妻子,羞耻感使得玛格达的幻觉愈演愈烈、终于有一天再也压抑不住,把弑父的幻觉变成了现实。然而在这之后,她迎来的不是来自这片土地和原本就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生活的人的和解,而是强大的反作用力、使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人女子与佣工的地位倒置,以及更加绝望的孤独。

《内陆深处》是一部实验性的小说,以玛格达的叙述铺开,每一节以数字编号开头,总共266节。库切说这一叙述形式深受电影语言的启发,从上一个编号到下一个编号正如电影场景的切换,指向“两者间的断层”(what is not there between)。

《等待野蛮人》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1980)

(仅供参考:JD有售)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帝国的边陲小镇,年迈的行政长官在此驻扎数十年,一方面效忠帝国,一方面与边境捕鱼为生的“野蛮人”部落维持和平。然后平衡不堪一击,听闻野蛮人侵犯小镇的消息,帝国派遣的官员来到这里,向野蛮人发起进攻、并抓回很多俘虏。严刑拷打的场面触目惊心,让行政长官愈发同情这些无辜的渔民。由一个被俘虏的女孩为契机,他在对自我、对帝国的怀疑中越陷越深,最终迸发出堂吉诃德式的反叛行为。

在个人的风暴过去后,传言野蛮人会再次入侵,然而这一天终究没有来。

《等待野蛮人》是库切对殖民话语的思考,“文明”与“野蛮”的人为界定和“土地”与“人”的自然关系相碰撞。此外这本书也展现了库切的故事中人性的复杂性和中立的道德观,在他的笔下没有一方是无辜,冲突的产生在于双方都以因袭的标准来衡量标准之外的人和事,但鸿沟永远不会因为一个清醒的局外人而消失。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1983)

(仅供参考:亚马逊Kindle有售)

迈克尔·K天生兔唇,和母亲在开普敦相依为命。在富人家做女佣的母亲一天比一天衰弱,终有一天再也不能工作,她临终的心愿是回到阿尔伯特王子城的故乡。然而困难重重,母亲没有等到回乡就已病逝,但K决意要将母亲的骨灰带回故乡。此时的南非因为内战动荡不安,孤身一人的K在路途中被掠夺、囚禁、劳役,但是他用尽全力挣脱、决意有尊严的活下去,在耕作土地的过程中找到了生而为人的意义和满足。虽然在混乱的时事之中K不可能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事外,但是K用生命坚持以最纯洁的方式活下去,扎根于土地,任时间在自己身上流过。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获得了1983年的布克奖。库切用冷峻的语言讲述K从一个简单的青年慢慢褪去与社会的连结、回归土地和原始的生活,每每被时代侵扰但最终超脱了时代的故事。受难的K并非圣人,只是一个以寻找自由为使命的朝圣者。

《耻》

Disgrace(1999)

(仅供参考:JD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有售)

52岁的大卫·卢里在开普敦工业大学传媒系教授浪漫主义诗歌,两次离异,和在郊外打理农场的女儿交流不多。卢里年富力强,对生活自我感觉不错,虽然犹如一潭死水毫无激情。在引诱了自己的一个学生后,生活终于有了改变——被迫停职,去女儿露西的农场暂住一段时间避避风头。农场上工作的还有一个黑人叫佩特鲁斯,有两个妻子。闲来无事卢里会去当地的护狗所帮忙、或者帮女儿一起出集市。很快平静被打破了,三个黑人以极其残暴的方式袭击了农场,重伤卢里、强奸了是同性恋的露西、杀死了露西看护的所有的狗。卢里气愤之下提出带露西离开这里,去安全、文明的荷兰居住,但露西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平静,并坚持要留下。但这只是开端,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都使父女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厚……《耻》无疑为库切南非主题作品写下了一个辉煌的句点,也赢得了1999年的布克奖。

《耻》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小说。语言方面,相比之前作品第一人称深度自省而带来的压抑感和第三人称冷眼叙述带来的疏离感,这部小说的语言更灵活,随处可见的文字游戏完全描画出了卢里保守、自恃不凡的旧文人形象。故事方面,《耻》的情节起落非常之干净利落,平衡了叙事和内省的分量。与此同时,库切一贯的母题——人、土地、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这里依然可以寻到,只不过这次作者给出了一条通往和解的小径。袭击事件后露西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也接受了将来在名义上嫁给工人佩特鲁斯、将自己的农场也交给他,以换取他的保护。露西将其视作留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活必须做出的牺牲,代表着新一代的南非白人为殖民历史之耻践行的救赎。卢里为代表的老派人士自然无法接受这种观念,但他也为自己找到了救赎之路——与自我和解,与衰老和解。

今日彩蛋:

那么回到我们摘要的问题,Coetzee该怎么念?听听大神自己来念吧!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企鹅图书| 故事启迪人生

“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

——赫尔曼·黑塞

企鹅阅品|企鹅明信片|企鹅手账|布克奖|企鹅兰登书单|知乎|从设计看企鹅|Coralie Bickford-Smith|书店|企鹅经典|小黑书|The Happy Reader|保罗•奥斯特|卡尔•奥维|卡尔维诺|辛波丝卡|F•S•菲茨杰拉德|

原标题:《J.M.库切|80岁生日快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