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护日记|听上海诊疗方案,尝家乡红肠,两者都是“食粮”

查琼芳(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
2020-02-13 10:06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2月12日,援鄂第十九天,武汉晴转多云。

三女将值班的运气还是不错的,除了零星处理了两例突发事件,真的是一夜无殊。上半夜的时间在熟悉新病人情况和复习老病人的病历中很快度过。

一起值班的周医生,她是个“雷锋”。在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也就是我们大家忙着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准备上岗时,他们医院一起来的一个小伙伴发高热,这位小伙伴到武汉前奋战在发热门诊,所以领队为了大伙的安全,命令她单间隔离。被隔离的她需要有人照顾,周医生主动承担了为小伙伴送饭送菜的职责,幸运的是三天后小伙伴退热了,所做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也是阴性。

周医生来自二级医院,她说今天是她在武汉的重症病房第一次单独值夜班,心跳比任何时候都快,忐忑、紧张,五味杂陈。她紧张夜间发生了事情该如何处理,我们另外两个一起安慰她,三人一起,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嘛。下半夜,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夜间刺骨的冷在棉大衣、取暖器的保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夜平安!

8点交完班后,来自上海九院呼吸科的熊主任给大家上课,题目是《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诊疗思路》。

熊主任已经总结好前段时间病人诊治的经验,结合了其他在武汉重症病房一线各位大佬的诊治经验和武汉各医院ICU专家之前一个月救治危重病人的经验、2003年SARS救治的经验,为我们制定了一整套上海医疗队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的模式,从无创呼吸机肺炎设置的参数、气管插管合理时间、激素使用合适时机、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哪些类型的病人使用鼻罩、如何脱机等等。他的“上海方案”考虑的一应俱全,感觉夜班后的自己补充到满满的精神食粮,一扫值夜的疲累。

来自上海九院呼吸科的熊主任给医疗队上课,题目是《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诊疗思路》

讲课结束,我们医疗队郑军华队长强调我们的病人应该有标准化的治疗。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精准治疗,需要进一步调整呼吸机参数,关注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全身脏器功能。另外再三关照大家,一定要注意人文关怀,强调医生除了关心病人的躯体疾病外,更要关注患者心理的变化。

今天群里发了一篇患者的日记,详细阐述了他进入隔离病房后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患者写道:作为武汉人,这一回的疫情是可怕的,但是,同时感受到了五湖四海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晚餐,我们品尝了上海爱心人士“投喂”的三林大红肠和金枪鱼罐头,听说上海市相关部门也集中采购了两吨蔬菜送到万豪酒店,这是上海各界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上海爱心人士“投喂”的三林大红肠(本文图片均为查医生供图)

今天两种“食粮”俱全,又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支持,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

    责任编辑:熊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