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防治戴口罩带来的皮肤损伤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人的心,人们都在为武汉加油,为奋战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担忧、鼓劲,而前几天新闻报道中几张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戴口罩而造成面颊和鼻部红肿、布满压痕的照片更是让大家心疼不已。近期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人,甚至是明星主持人都不得不在外出、工作时频繁或长时间佩戴口罩,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或减轻佩戴口罩导致的皮肤损伤呢?今天就请皮肤科专家来为大家支支妙招。
审核专家:刘洁
刘洁,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痤疮,皮肤肿瘤,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什么是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顾名思义是由于使用医疗器械导致皮肤、皮下组织或粘膜等受压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创面外形常与所用医疗器械的形状密切相关。对于长时间佩戴口罩者,此类损伤则易发生在人体的鼻、颧、颊、耳廓后等部位。
口罩为什么会造成皮肤损伤?1. 压力。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轻薄的口罩哪来的压力?不妨我们这里再来了解一下口罩的类型。口罩按照面罩形状可以分为平面形、杯罩形或折叠形等,按照佩戴方式可分为耳挂式、绑带式或头带式。目前的N95口罩常为杯罩形或折叠形,具有一定硬度,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局部持续受压缺血而发生皮肤损伤,尤其是鼻梁、颧骨和耳部等皮肤较薄的部位。普通人由于戴口罩时间短,出现皮肤损伤可能性小,但对于医务人员、车站工作人员等需长时间佩戴口罩者,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则容易引发皮肤压力性损伤。相对而言,平面形口罩在这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小得多。
2. 剪切力和摩擦力。鼻梁、颧骨和耳部的皮下组织并不丰富,摘戴口罩过程中易受边缘“剪切力”的影响,而耳挂式口罩两侧的弹性挂带常会在佩戴者讲话、活动时反复摩擦、压迫面部及耳部皮肤,进一步导致局部损伤。为了达到更好的密闭及防护效果,口罩边缘须尽量与面部紧密贴合,佩戴时固定力度较大,这也是造成摩擦损伤的因素。3. 潮湿。长时间佩戴口罩者,会因呼吸使面部和口罩之间形成潮湿环境,局部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对于压力、剪切力和摩擦等耐受力进一步下降,加重损伤。
4. 过敏。口罩材料包括金属夹、橡胶带等,对于少部分人来说是潜在过敏原,加上市场上流通的少量伪劣产品,使用者在佩戴时可能发生过敏。另外,如果口罩长时间未使用,或已佩戴较长时间,都会导致口罩内病菌滋生,进而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发炎等。
5. 尺寸不合适。口罩大小不合适,不仅影响隔离密闭效果,还会因过紧或宽松增加出现压力、剪切力等损伤的风险。
如何预防皮肤损伤?
1. 选择规格合适的口罩。
①宽沿口罩,边缘宽则皮肤受力面积增加,降低局部单位受力。相比于杯罩形,平面形口罩的压力较小。但在特殊环境下,如隔离区医务人员等需按防护要求选择性佩戴。
②非耳挂式口罩如绑带式,可减少对耳后皮肤的摩擦及压力。
③对易过敏者,佩戴前应检查口罩说明书,了解口罩材质,避开过敏成分,同时避免使用伪劣产品。
④儿童佩戴口罩需由成人辅助选择尺寸规格,佩戴前可在儿童面部预防性涂抹护肤润肤霜等,减少口罩边缘摩擦对儿童薄弱皮肤的刺激。
▲绑带式口罩2. 合理使用口罩。
①定期休息,最好每2-3小时摘下口罩或适度变换口罩位置使局部减压,减少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②医用口罩多为一次性材质,反复使用或超过6小时佩戴后需更换。如无条件更换,建议于口罩贴合面部的内侧再放置一层织布材质、可抛弃式的薄口罩,一方面加强过滤空气效果,一方面减少皮肤直接接触已污染的口罩。
3. 使用预防性敷料。泡沫敷料、透明薄膜敷料和水胶体敷料均可用于预防压力性损伤。在鼻梁、颧骨和耳后选择性使用上述辅料可衬垫压力,缓冲和保护皮肤免受剪切力、摩擦和潮湿的影响。建议方法:戴口罩前,先清洁局部皮肤,然后根据面部轮廓将敷料裁剪成适合的大小后贴敷。使用后在揭除水胶体敷料时须注意不可强行垂直用力撕扯,应一只手压住敷料一端,另一手捏住对侧,水平用力揭除。
▲泡沫辅料(左),面部敷贴敷料(右)4. 定期检查和评估皮肤情况。每日评估至少2次,如发现红肿和损伤则应给予充分休息和相应治疗。尽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适度保湿,避免反复刺激和挤压已损伤的皮肤。
已损伤的皮肤该如何处理?
首先判断皮肤状态,尽快修复皮肤屏障功能。较为严重者建议尽快前往医院专科治疗。以下列举几种较常见的症状及处理方案:
1. 面部仅有轻度压痕: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持久或反复发生或伴有皮下淤血,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等。
2. 皮肤红肿破损:皮损处宜外用抗生素软膏,可适当使用创可贴、纱布等保护皮肤创面。尽量避免口罩或其他物品继续刺激破损部位。
3. 皮肤浸渍:指局部皮肤出现变软、发白、起皱等。在佩戴口罩前局部外用含氧化锌或凡士林的护肤润肤剂,减少汗液、摩擦对皮肤的刺激;可增加口罩的更换频率,并在更换期间将汗液擦干后涂抹护肤剂;脱摘口罩后清洁皮肤并及时使用护肤润肤剂。浸渍明显者可使用收敛剂如氧化锌乳膏等。
4. 痤疮样损害:长时间佩戴口罩对皮肤局部的压力及封闭,导致毛囊皮脂腺堵塞,继而可能引发痤疮样损害或加重原有痤疮。建议每日温水洗脸至少2次,适当使用面部清洁剂,轻者可外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类等药物;严重者可请专科医生指导口服米诺环素或异维A酸等。
5. 过敏反应:首先停止使用该类口罩,如皮损较轻,可无需处理,等待自行缓解。如果较为严重,皮肤明显瘙痒,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外用中强效激素如糠酸莫米松软膏、卤米松软膏等。
6. 继发感染:指在上述压力、摩擦力等原因导致的皮肤损伤后,皮损进一步合并细菌性感染,出现红肿脓疱溃烂等情况,可局部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较为严重可适当口服抗生素治疗。
参考资料:
[1]陈佳丽,宁宁,蒋艳,李佩芳,李玲利,王立群,刘颖,谢静颖,张红英,王雅磊,左建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医护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防护华西紧急推荐[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皮肤科相关防护及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2020年2月5日发布.
文字/王钧程 刘洁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监制/张抒扬 主编/陈明雁
原标题:《如何防治戴口罩带来的皮肤损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