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爱穿西装,舞台下的梅兰芳有多时髦

2020-04-08 12: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梅兰芳

梅兰芳8岁学戏、10岁登台,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经典艺术形象,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争羡东风第一枝,曾经冰霜有谁知。功名自古从寒苦,请看此花灿烂时。” 在现实生活中,他谦逊和蔼,坦荡自信,其为人和作风,也赢得了众多戏迷朋友的尊敬。

梅兰芳虽然是传统京剧演员,但台下却非常喜爱西装革履,极其时尚。在上海的二十年是梅兰芳艺术的巅峰时期,也是他时尚表现的耀眼时刻。

一身西装上身,完全不像是舞台上的京剧演员,帅气潇洒,风流倜傥。

 

梅兰芳便装照

游历欧洲归来时的梅兰芳(1935年摄)

西服革履的京剧明星

无独有偶,与梅兰芳同样也喜欢穿西装、戴礼帽,在着装与戏装服饰审美上高度一致的殿堂级戏曲人物,还有被誉为“粤剧伶王”、“万能老倌”的薛觉先。

薛觉先一生演出的剧目达400多个,拍摄电影39部,不论是剧目质量还是数量,都是一个演员一生难于企及的数字。

 

1919年梅兰芳日本留影

1930年代薛觉先便装照

梅兰芳、薛觉先都有赴国外演出、游历的经历,他们眼界开阔,胸怀远大,这也是他们能够开宗立派的重要条件。

两人一北一南,一为京剧大师,一为粤剧伶王,都是当时京剧、粤剧界的旗帜性人物。

 

薛觉先1934年荣获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M.S.P(科学艺术硕士)荣衔证书

1936年薛觉先率团赴新加坡演出归来后撰文抒发改革粤剧的心声

1930年薛觉先应邀赴越南西贡堤岸永兴剧院演出启程时在香港留影

梅兰芳获波摩那学院荣誉博士学位后留影

美国波摩那学院授予梅兰芳荣誉博士学位证书

岭南大学学生会印制的《梅兰芳歌曲谱》封面

在梅兰芳的人物关系谱中,薛觉先并不是他关系最为亲近、交往时间最久的人物,但在那个年代里他们际遇交往,结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谱写了一曲梨园佳话。

 

虽然目前所见的文字资料中尚未找到记述梅、薛二人初识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但据梅葆玖先生回忆,1928年梅兰芳曾赴广州、香港演出,“父亲与薛先生认识,应该就是在这一年。”

 

梅兰芳在香港高陞戏院演出戏单。此戏单设计精巧(将梅兰芳扮演天女剧照置于戏单上端中间,此前的戏单尚无印刷演员剧照的先例),使用双语(中英文),四色印刷,这在当时极为罕见,高陞戏院对梅剧团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梅兰芳从香港返回广州在海珠戏院演出的戏单。

据史料记载,梅兰芳那次演出曾引起很大轰动,广东八和会馆为欢迎梅兰芳,在大街上搭建起巨大的彩牌楼。

当时,簇拥在梅兰芳身边的朋友、宾客很多,而性格活跃、意气风发并刚刚在粤剧舞台崭露头角的薛觉先,经引荐与梅兰芳认识,他们志趣相投,相谈甚欢。

 

广东八和会馆为欢迎梅兰芳来粤港演出搭建的牌楼

1928年吟梅社版《梅兰芳专集》里的梅兰芳香烟广告

刊登在1927年1月15日《良友》杂志封底上的“梅兰芳香烟”广告

作家吴庭璋先生在《粤剧大师薛觉先》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薛觉先与梅兰芳认识后,即努力学习、借鉴梅兰芳化妆贴片的方法,并在其所在的“新景班”试验,千里驹(旦角,年长于薛觉先)在薛的帮助下,采用梅兰芳的化妆方法,使其舞台扮相、化妆均令观众耳目一新,千里驹也因此而获得“广东梅兰芳”雅号。

当然,薛觉先更多的是注重全面学习梅兰芳的技艺,从薛觉先所反串的角色、戏装、舞蹈甚至台风等诸多方面,都能看到梅兰芳的“影子”。

 

京剧《贵妃醉酒》梅兰芳饰杨贵妃

粤剧《贵妃醉酒》薛觉先饰杨贵妃

京剧《西施》梅兰芳饰西施

粤剧《西施》薛觉先饰范蠡

梅兰芳长薛觉先10岁,但这并不妨碍梅兰芳对后者的关注与神交。一位在梅兰芳纪念馆工作的老员工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他在梅兰芳后人的家里,曾经见过梅兰芳用铅笔标注“存”字的一张老报纸,报纸是民国十五年(1926)九月四日的《上海画报》,梅兰芳所标注的“存”字,是在头版一则电影广告右下角,广告标题为《非非影片公司出品露佈》,内容是“章非导演兼主演《浪蝶》现已摄竣不日公映”(非非影片公司为薛觉先所创办,章非就是薛觉先)。

显然,梅兰芳当时已经注意到了薛觉先。

 

左:梅兰芳在薛觉先(章非)电影广告下标注“存”字的《上海画报》 
右:《上海画报》第三版,刊有梅兰芳在欢迎日本演出团茶会上演讲的照片(人多者之照片)

梅、薛二人交往之深,情谊之笃,从留存下来的信物中也可窥见一二。

据梅葆玖先生回忆:大概是1948年,父亲梅兰芳给几个弟子欣赏一件很长很漂亮的红色刺绣作品,那是一件广州状元坊制作的绣品,绣有凤凰、喜鹊等吉祥鸟和各种花卉,还绣有“金玉满堂”四个很大的鲜艳夺目的金字。

 

梅兰芳给他们讲,这是他第二次去香港演出后应邀到广州演出,一位唱粤剧的万能老倌名叫薛觉先的朋友送的。梅兰芳当时还跟薛觉先说,初次相识,不必买这么贵重的物品相赠。

 

薛觉先回答说,这件东西是宣统时期的物件,工艺精湛,可藏可用。薛先生本人喜欢收藏古玩,大概是知道梅兰芳也喜欢收藏,所以特意购买了这件有收藏价值的绣品。

 

梅兰芳回来仔细一看,就乐了,原来这件绣品上面有题款,是一件结婚的礼帐。

 

1928年薛觉先赠梅兰芳刺绣吉祥花鸟金玉满堂帷帐(局部,林文供图)

1938至1942年抗战时期,梅兰芳先是带团在香港演出,之后就在香港居住避难,其时薛觉先也居住在香港。

据葆玖先生介绍,1938年梅兰芳剧团在港演出时,薛觉先和众多粤剧界朋友就前往观赏和拜访,这是他们自1928年后的再度聚首,老友重逢,自然十分开心。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他们互相勉励,绝不为日伪演出,以保持民族气节。

 

梅兰芳、薛觉先在香港共同参与义演活动的广告写有:七月十日夜场梅兰芳博士揭幕,薛觉先演出剧目《追韩信》(刊香港《大公报》1941年7月)

曾经做过薛梅专题研究的崔颂明先生,在《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一书中写道:

 

在香港战乱期间,薛觉先是梅府的常客,因为梅家人口多,当时日军铁蹄下的香港经常发生粮荒,薛觉先常给梅家送大米。虽然局势紧张,但热情好客的梅兰芳仍不时邀请志同道合的挚友一起,谈论戏曲、历史、文学、世界形势,气氛活跃热烈,共同憧憬未来。

 

梅兰芳、薛觉先和邓芬合作的《岁寒三友图》。此作品由梅兰芳画梅,薛觉先画竹,邓芬画松,以画寄意,互相鼓励,留下佳话。
崔颂明先生曾评论:“梅薛合作的《岁寒三友图》,是梅薛在国难当头患难与共的精神写照,也是中国戏剧史上富有历史意义的杰作。”

本文内容摘自

《雪梅清香——梅兰芳薛觉先交谊纪》

 

吴开英 著

本书系资深梅兰芳研究专家吴开英的又一部新作,是国内外第一部研究梅兰芳、薛觉先交往的作品,它的出版对研究梅派、薛派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书分为引言、初识羊城订下终生之交、香港聚首互勉保持气节、羊城重逢憧憬美好未来、葆玖撰文回忆父辈往事、雪梅清香旧影如诗如歌等几部分组成。作者以大量的资料、影像以及梅家后人口述等珍贵史料,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让人们对以梅兰芳与薛觉先交往为聚焦的时空情景及这一背景下的梅兰芳与薛觉先在艺术上的切磋和精进,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