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区防疫 | 网络社群如何发起“满贯式救援”
在此次疫情期间,以群众自组织的志愿团体为代表的网络社群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本系列第一篇介绍了社区消毒地图,本篇文章将聚焦网络社群,探究网络社群如何为防疫添砖加瓦。
文章共分五部分:
一、疫情中的网络社群图鉴:收集整理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贡献力量的不完全社群名录
二、典型的网络社群应对案例:从五个典型案例入手,分析不同类型的社群如何运行
三、网络社群应对疫情反应出的特点:提炼网络社群的四大特点
四、网络社群运行机制:解释网络社群如何凝结力量
五、网络社群常用工具:向社群组织者提供工具分享
一、网络社群图鉴
二、典型的网络社群应对案例案例①:网络社群进行辟谣
及时的辟谣和有力的科普,对身处疫情中的人们至关重要。只有对疫情信息及其发展状况的充分了解,才能让群众避免恐慌,理性防疫。当疫情开始爆发时,“A2N”创始人杨慧杰和乐子两人不谋而合,决定创建一个辟谣公众号。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网络社群高效地组织完成了以下工作:
①创建微信社群"谣言粉碎机"招募志愿者;
②整理了科普、辟谣文档,向志愿者开放编辑;
③快速扩张——一个群分化出五个群,群成员迅速扩展到1000人;
④根据各自的职业属性和擅长领域开始进行组织和分配,形成了流畅的组织架构,明确了信息发布流程;
⑤针对新冠肺炎的科普、辟谣、捐赠信息、文献翻译、实时疫情等,不断更新优化辟谣规范。
“A2N”在辟谣过程中都会尽力去挖掘谣言的源头,联系当事人,打电话求证,如果联系不到,再去查询官方发布信息或相关研究报告。1月29日晚间,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段视频,一位男子在顺丰速运营业点,声称自己拦截了一批N95口罩叫卖。志愿者主动与当地顺丰公司工作人员求证,了解到此事是视频中的男子自导自演。同时第二天,盘龙公安局也发布警情通报,称该男子在寄件期间看到营业厅内摆放的口罩,编造虚假视频上传,已进行处罚。在获取了这些辟谣信息后,文档组的志愿者才会将其录入文档。
“A2N”的辟谣小分队的实时辟谣,在帮助公众辨析新闻真假的同时,也降低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案例②:网络社群进行工具开发
1月27日晚,一款名为“新型肺炎同程查询工具”上线,使用者可以输入日期、车次或航班以及地区,查询是否有同行旅客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患者。这款工具迅速在朋友圈、亲友群里传播,甚至被人民日报转载。这款工具由成都无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童永鳌和几位工程师一同开发。童永鳌从自己的查询需求出发,与自己的群聊网友形成初始团队,仅用半天工具就从开发到上线。
“梭形”工作模式:在开发时,童永鳌从自己“认识十多年的老网友”处获得支持,并迅速形成团队开展开发,开发完成之后才加入志愿者;在后期的信息审核过程中形成这样的步骤:“初始线索 -> 网友整理 -> 内部人员整理(核实纠正普遍性错误)-> 内部人员录入(核实单条错误)-> 提交(审核单条错误)-> 复查(有原文链接失效或新闻报道后续修改的情况)”,审核过程选择自己信任的伙伴。
“双线”信息获取:
一方面团队内部进行对以公布的数据进行信息初筛;另一方面,对网友提供的信息进行提取。
案例③ : 网络社群组织捐助
公益应援对粉丝会来说已经不陌生,各家粉丝应援会早已在以往的一次次募捐活动中训练出一套自己的流程。在这次肺炎疫情中,饭圈粉丝用高效、专业的组织方式提供了相当大的物资支持。
粉圈规则决定了集资透明
“但凡涉及金钱,对后援会来说便是一级警报,稍有不慎便会踩雷。”
——摘自蔡徐坤粉丝留言。
在饭圈募捐过程中,应援会需要对内向粉丝公示钱款、明细、物流情况,同时对外还有“对家”粉丝紧盯。在来自内外的监督下,粉丝能够放心地把钱和资源交给应援会,这也使得当应援会发起公益募捐时往往能够迅速得到粉丝们的响应。例如在王源粉丝联合应援博公布的财务明细里,最小的一笔收入是0.12元,来自粉丝支付宝转入。
粉丝网络促进了高效沟通
应援会通常会运营微博群、微信群、QQ群等多平台的线上社群,募捐信息一经发布,所有粉丝瞬间都能看到,这些渠道像“毛细血管”一样保证了信息传达效率。
作为此次疫情募捐中反应最快的几家应援站之一,朱一龙公益应援个站于1月21日中午在微博有了动作。在后来的募捐过程中,仅二十分钟内筹集善款17万元。仅1月23日当晚,就有焉栩嘉、黄明昊、张云雷、罗云熙等偶像艺人的粉丝团体先后宣布筹集到的物资信息,总共30余万只口罩寄往武汉。粉丝广布提供了可靠货源
粉丝会成员基数大,粉丝分布范围广,涉及的行业也广。当应援会向粉丝们征集物资来源时,信息呈几何倍数向外扩散,又从各个角落反馈回来。蔡徐坤粉丝站内一名做生意的成员找到一家有工作交集的医疗设备生产厂商,那里过年还可以生产、发货,从这家厂商采购的物资被应援会第一时间运往前线,广布的粉丝网络形成了明确的物资采购流程。
看家本领保证了物资采购
在这次疫情募捐中,大部分公益组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物资不够,而抢购、拼手速对于粉丝来说是看家本领。“有些物资可能瞬间就没货了”。在日常抢购演唱会门票、为偶像投票时,她们就是这么做的。在采购物资时应援会高层们毫不吝啬地展现自己的“看家本领”,保证在第一时间“抢”到物资发往湖北。
案例④ :网络社群启动线上支援
“映心堂心理”《新型肺炎网络团体心理援助计划》吸引专业群体的自发介入,“我们小心谨慎、一步步去尝试,感到挫败,就停下来反思、交流、总结经验。相反,原地不动、漠不关心,是最不可取的态度。”
行动诱因:“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在心理上幸存下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大,映心堂心理的咨询师们敏锐地察觉到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急性心理症状,他们快速整理了一篇心理自救手册《新型肺炎可能导致的急性心理症状和自助建议》并在1月23日发布在网上。发出24小时之内,收到了网友们强烈的呼应和反馈。于是在1月25日,他们决定发起“新型肺炎网络团体心理援助计划”,在网络上面开展一次“心理营救行动”。
组织形式:“希望把有相关工作能力的人组织在一起,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救援”
互联网给远程心理干预提供了各种各样便捷的工具,也拓宽了传播范围。他们在豆瓣等平台发起号召,招募咨询师、督导师等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群体和有服务热情的志愿者加入到这次活动中来。
工作模式:“目前开放了三个心理援助团体,计划共4个”
对比以往常见的危机干预工作,他们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包括受助者遭遇的危机是复杂多样的,以及受影响的群体数量较多,因此他们采取了“团体互助”的形式。目前成立了三个微信互助大群,成员可以随时留言,共同交流讨论,还通过”每日打卡“的形式及时获取大家的动态。这种”群体活动“缓解了许多人的孤独和焦虑感。
反馈机制:“我们对大团体的第一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1月27日,第一次视频团体活动结束之后,他们立即开总结会进行复盘,找出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他们希望可以保护好所有的志愿者们,向大家提供了《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在提供支援时的自我照护指南》;其次,他们对既有现状进了分析和评估,方便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
信息发布:“更新到豆瓣日记,大家可以随时进来查看”
他们每三天更新一次捐赠贴,保持公开透明。同时在豆瓣上的每篇帖子上都持续招募志愿者,以及欢迎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加入微信互助群。
案例⑤:从网络社群到在地志愿者
因武汉地区公共交通受限、医护人员出行需求多、医疗物资运输需求多,一名武汉志愿者车队发起者通过1月23日的两条朋友圈得到了近1000位居民志愿者的响应,截至1月28日,五天内他们完成了千名医护人员接送及500趟物资配送。
核心特点:组织高效、快速响应、愿景一致、机制完善
绝大多数志愿车队都建立完备的流程,志愿车主的进入要通过审核个人健康状况、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个人保险保单等来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后勤志愿者也会为志愿司机师傅配发消毒及防护用品。
典型模式:以个人社交圈为中心扩散
发起人以个人社交圈进行志愿信息扩散,经网络社群形成二次传播后形成志愿小组。这些志愿者车队通过志愿出车的方式在公共交通条件受限、交通运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用车信息与物资信息搜集,调配志愿车辆,为医院输送了大量医护物资,运送了大量医护人员。
三、网络社群应对疫情的特点
特点①:组织高效
1秒发起:发起人只需要一个明确的志愿动机即可通过网络发起倡议,寻求志同道合的志愿者。1天响应:多数多次传播的网络倡议能在一天内得到快速响应, 建立高效和安全的工作机制。例如“武汉不怂”志愿车队的“老赵”通过两条朋友圈在一天内募集了近千名志愿者。
人人参与:志愿者只需要一条准确的邀请链接即可加入网络志愿社群,贡献个体人技能和资源。
日日实施:围绕网络社群的抗疫志愿活动也依赖线上工作,通过协作工具每日推进志愿活动。例如A2N线上志愿者团队通过线上合作的方式,使用共享文档和群聊工具进行志愿工作。
特点②:参与广泛
参与到此次疫情中的网络社群类型广泛,在北京社区研究中心的统计中,有为200多个养猫网友联系仓库、配发猫粮的武汉女孩李考拉;也有武汉善缘义助车队、“武汉鲁磨路救援”等7支车队组织起的1万名以上的司机,运送物资、保障医护人员出行;高校校友亦是此次疫情捐助中不可或缺的网络社群力量,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校友的力量自不必说,同时发力的还其他高校,以北京大学为例,就有分布在各地的18个校友会、11个校友企业和1个校友协会在贡献力量……
特点③:去中心化的组织
特点④:明确的行动管理四、网络社群运行机制① 网络社群更容易形成“弱联系”(weak ties)
弱联系是亲密程度较低、相对利益关系更少、通过“熟人的熟人的熟人”这种多重节点建立起来的网络更广泛、相对形式更松散的社交关系形式。你朋友的朋友,和你之间,就具有这样的弱联系。这些并不熟悉也不完全陌生的关系,能够帮助你掌握更多的信息,分享更多感受。
我们在朋友圈接力转发的求助信息直到问题被解决,这就是网络弱联系的一种成功。社区成员之间要保持频繁接触的强关系,很多时候并不可行。而对于一个社区来说,邻里之间能建立起更多弱联系,能够让每个成员享受群体分享带来的福利之外,以“适度的参与”加入群体活动中,也能在活动中保持人与人之间“舒适的距离”。这就是说,社区营造应该向网络社群学习,如何培养和善用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② 网络社群上美好的东西传染更快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相互照顾和支持的举动下,我们会产生更多的催产素,这会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程度,直接对我们身体健康产生积极作用(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雪莱·泰勒(ShelleyTaylor)针对“照料和结盟反应”的研究)。
在网络上,人们更容易展示出自己的利他行为(拍照上传等网络功能让这些行动更可见),别人也能更容易地为这些行为“点赞”,这在无形中更能激发人们帮助别人,传递美好的动机。
社区之中同样需要这种分享美好的"平台",让大家能够实时地分享和赞美美好的行为。
③ 网络社群更方便形成一个人的“成长作品”
网络的存储功能能够存留下更多行为印记,这让每个人都能长期记录自己的生活,而“打卡”这类活动机制,这也让参与者能长期地坚持一种参与行为。对行为进行记录和反馈,就是从公众参与的动机出发,用行为的影响来激励行为的保持。
④ 网络社群中形成的“自组织”
网络社群成员往往有相同的爱好或关注点,这让他们在分享与评论过程中更能形成小群体的相互监督和行为规范,而“造梗”、“吐槽”等也更有力地塑造这群体行为和群体意识,也让网络社群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爆发性”。在社区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经常希望让社区成员之间产生这种相互印证、相互纠偏的联系,这种去中心化的行为约束,能够更好地形成一种能够自我调适的行动生态。
⑤ 网络社群更能形成“文化图腾”
网络社群开放的给每个成员进行创作和分享,而作品的扩散是网络状的,而二次创作(在原始内容上再加入个性化的内容)更让这些产出带有群体的身份特征,从而形成凝聚力。在现实社区中,很多社区成员会把“社区”看成一个行政概念,而不是文化身份,因此更容易对社区产生警惕的态度。如果能学习网络社群,激发人们创作社区专属素材的热情,能够更好地形成社区认同感。
五、网络社群常用的工具
① 沟通交流
围绕网络社群本身线上、实时、共享的特点,网络社群志愿活动中使用的协同工作工具主要有两种:即时交流软件和共享文档平台。其中即时交流软件是封闭式、小组式的,用于社群内部即时传递信息、物资和需求并消除信息差,如微信、QQ等。
借助群聊的方式,用车的医护人员在需求群发布任务,经过志愿者登记后发布到司机群,空闲的志愿者司机在看到后能第一时间进行响应,物资的点对点配送可以更高效的就近、就简地实现,避免长时间暴露带来的潜在风险。
通过一对一私聊,心理医师以在线对话的形式对疫情中的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实时沟通可以及时疏解压力和心理疾病的潜在风险,不同地区的心理医生资源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平衡了疫情成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心理咨询需求,同时也无需担心面对面服务可能导致的传染。
② 开放协作
共享文档平台是以多人在线、实时编辑、云存储为核心的,用于信息动态登记和文档实时编辑,如石墨文档、Github和Slack等,即时编辑平台成为疫情期间信息发布和核实的重要工具,云存储平台则为大家快速、开放、稳定分享提供了保障。
以石墨文档为例,网络社群发起人可以同时招募多名志愿者在多地同时开展线上文档编辑工作,在志愿者A完成自己工作部分的同时,也能看到志愿者B、志愿者C的工作过程,这样收集和发布信息可以在兼顾动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避免重复工作,共享文档平台的历史纪录可追溯特性可以帮助志愿者核查信息来源和准确性并实时变更,同时也规避了疫情信息多次更新时版本不一致的问题。
而包括Github在内的代码托管平台既是程序员常用的云存储平台,同时也是程序员群体的重要社群组织平台,有关疫情的开源代码文档和防疫信息汇总也能在该平台上实现动态更新。
例如一名程序员开发了有关疫情地图的小程序并将其设置为开源,那么所有的人也能够利用该代码继续开发和完善,也可以对作者提出建议。
③ 宣传分享
根据以上搜集到的案例,我们对网络社群常用的几类宣传方式进行了汇总分析:
如果将网络传播圈层分为三个圈层可以划分为:即时通讯、内容网站、媒体宣传。这三个圈层的便捷性、传播速率、传播范围都有所差异,社群们一般会根据行动开展的实施序列、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救援任务的面向群体等要素进行选取。主要宣传方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微信群是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初始成员拉群,在朋友圈里迅速传播,通过大家的“社交关系圈”迅速组建成一个有组织的“救援团体”,这是最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社群也选择利用公众号和微博官方号详细宣传自己的行动计划和阶段性成果,并定时公开相关信息给公众,这种宣传方式的”信息追溯性“较强。
辅助宣传方式:豆瓣、bilibili、咸鱼、知乎等网站,以及组织的官方网站
也有部分社群选择在用户粘性较大的几类社交平台网站上发布救援行动号召,并且可以主动向具有相似救援性质、或具有救援意愿的“大V”等意见领袖寻求帮助,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借助更大的平台:专业平台、媒体报道
部分社群找到了更大的公益平台进行入驻,作为公益平台的子项目之一进行线上筹款,这种宣传平台具有更大的传播范围,操作也更加规范化,但是需要更加严密的审核。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许多媒体也会对部分社群进行了报道,这种宣传方式需要一定的成果和效益的积累。
结语
在防疫期,我们愈发真切地感受到强大的社区力量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基础。反应迅速、组织有序、信息流通畅、行动高效的社区行动力量,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候形成自下而上的防护力量,形成城市生活的自我免疫力。
社区防线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系统性方法的支撑,也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汲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升级和加固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模式。
最后,我们希望征集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故事。欢迎点击链接填写问卷,分享您的故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北京社区研究中心”,原标题为《防疫特辑|面对疫情,网络社群发起“满贯式救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