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O给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COVID-19,这很重要
原创 江小鱼 果壳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已经扩散至25个国家,确诊4万多人后,它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官方名字——COVID-19。
2月11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的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Vi”为“病毒”,“D”为“疾病”。
给“新型冠状病毒”起大名,
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次疫情的病毒有多少外号:
_
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7日,经实验室分离、鉴定,明确它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2019-nCoV: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新病毒临时名称,“2019”代表首次出现的年份,“n”意为新发,“CoV”代表冠状病毒;WHO还建议将该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命名“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
SARI:来自谣言“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SARI,是SARS的进化”,已被辟谣——SARI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的缩写,即“严重急性呼吸感染病例”,并不特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炎。
中国肺炎/病毒:随着疫情的全球肆虐,不少外国媒体在宣传时直呼“Chinese Virus”。
NCP: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网友们开始玩坏这个简称——“No CP”“脑残片”“你差评”“吃野味的,你吃屁”等。
起初由于公众对病毒的认知不足、方便宣传辨识、注意力集中于一线抗疫,暂时通行各种简单粗暴的称谓是可以理解的。但时隔近两个月,名字不好带来的弊端逐渐浮现。
首先,WHO此前认可的最权威的称谓“2019-nCoV”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嫌弃,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难记、难写又拗口,不利于沟通宣传,也不能反映病毒的危险性、传染方式等更多信息。中文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好不到哪里去,名字太长,读写均容易错漏。
正是因为上述两个名字的不便,国内外人民均热衷给它取外号。其中“武汉肺炎”“中国病毒”这样的称谓明显带有地域歧视。国内频现湖北人回乡信息被泄露、武汉人住宿被拒等“抗鄂”事件。而某些外国媒体使用的“Wuhan Coronavirus”“Chinese Virus”等称呼带有极大偏见,已经引发了国际上一些歧视华人的行为。
因此,为新型冠状病毒与它所致的疾病取一个正式名字迫在眉睫。
负责给病毒命名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经过两周的讨论,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正式名称提交给WHO,结果就是现在揭晓的COVID-19。
曾经,给病毒命名的方法五花八门
过去,人们命名一种病毒或者其所致的疾病也曾随意过,取名依据大多源于人们对病毒的当前认识。典型的命名法有:
1、寄主症状命名法
口蹄疫病毒:典型症状是感染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糜烂[1];
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
麻疹病毒:以其典型的皮丘疹为名。(有趣的是,2015年因一场麻疹疫情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乐园,当时麻疹又名“迪士尼麻疹”[2])
天花病毒:一种痘病毒,英文名“smallpox”就是“小痘痘”的意思,典型症状是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和腿的天花红疹,痊愈后脸上留有麻点样的瘢痕,中文更加形象称之“天花”。
2、地域命名法
许多广为人知的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域有关联。
日本脑炎病毒:大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病,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病原体最早发现于20世纪初的日本[3]。
德国麻疹:风疹病毒的别称,最早被误以为是麻疹病毒,后来被一位德国医师在1814年首次当作一种独立疾病提出,故又名“德国麻疹”[4]。
埃博拉病毒:源于非洲刚果的埃博拉河流域。
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同样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病例多集中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地区而得名[5]。
猪流感:2009年北美多国出现的新流感病毒导致多人死亡,因发现这种病毒由猪流感病毒变异,该病获名猪流感。后科学家发现,这种新流感病毒是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混合体,且当时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在猪-猪或猪-人之间传播。后WHO宣布弃用“猪流感”一词,更名“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中“H” (Hemagglutinin,血球凝集素)和“N”(Neuraminidase,神经氨酸酶)为病毒抗原类型。[6]
禽流感:同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主要在禽类流行的传染病,也有少量从禽类传染至人类。近日湖南邵阳市爆发的禽流感即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4、
发现人姓氏命名法
汤氏病毒:1955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分离出了世界第一株沙眼“病毒”,后正式改名为沙眼衣原体。
类似的还有劳氏肉瘤病毒、汉生病、马雷克氏病病毒……虽然姓氏命名光宗耀祖,但想想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贺-赵缺陷症、恰加斯氏病、美尼尔氏病……请放过学医的孩子吧!
命名不妥麻烦大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发现之初,曾被称为“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引起了同性恋群体的强烈抗议,随后很快就被更名。[7]
而猪流感、禽流感的命名曾引发世界各地对相关动物的恐慌,导致2004年初禽流感爆发时大量健康的家禽和野生鸟类遭到“诛杀”[8]。“猪流感”的名字让一些国家政府“谈猪色变”,甚至限制北美猪肉贸易。2009年H1N1流行时,埃及政府下令欲屠宰国内约20万生猪,俄罗斯等国宣布暂停从疫区进口猪肉[9]。
病毒命名新规则
可能是受到“MERS”抗议事件的影响,2015年WHO发布了命名新型人类传染病的指导原则,呼吁科学家、国家当局和媒体广泛采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的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其中,建议新疾病、新病毒名称中不要包含以下信息:
地理位置(如西班牙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
人名(如莱姆病)
动物或食物的名字(如禽流感、猪流感)
提及特定文化或行业(如军团病、矿工病等)
可能煽动过度恐慌的术语(如不明、致命、流行)。
推荐的命名思路则如下:
疾病的通用描述性术语和临床表现(如呼吸道疾病、神经综合征、水样腹泻)
受影响人群(如青少年)
疾病严重程度(如进行性、严重)
季节性(如冬季、夏季)
环境(如沙漠、海洋、河流等)
致病病原体及相关描述(如冠状病毒、亚型、血清型等)
首次发现或报告的年(月)份(如2014、2019)
任意标识符(α,β,a,b,I,II,III,1、2、3)
新规则出来后很多人拍手称赞,但它同样也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Lan Liokin认为类似“猴痘”这样的命名非常好,本身有助于公众了解自然宿主和潜在感染源。[11]而过于专业晦涩的名字反而会让公众难以区分和记忆。
例如,埃博拉病如果叫“丝状病毒相关II型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改为“2012-β冠状病毒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军团病改为“冷却塔相关非典型肺炎”,这样的操作太令人窒息了!
也有科学家建议灵活使用首字母缩写(反正人们大多不会关注单词的含义),最大限度保证名称的短小精悍。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才怪),但有时还是会产生麻烦。
例如2003年“非典”流行时,WHO使用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来描述这种非典型肺炎。缩略词“SARS”读来精悍霸气、朗朗上口,令人生畏,还避免了“中国流感”这样的歧义命名。然而,由于SARS和SAR的写法非常接近,而后者是“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的缩写,有人由此联想起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而联想到“病毒源于中国”的结论。[5](摊手)
这一次,网友们建议的“野味病毒”“李文亮冠状病毒”肯定是不符合WHO的命名规则的。“病毒命名之难,难于上青天”,面对这么多的局限,科学家们还要继续发挥创造力真的太难了。这样的难题还是交给了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尽管COVID-19这个名称也不比2019-nCoV好听多少,但它总体上遵循了WHO的新病毒命名原则,也算是成功规避了“武汉”“中国”“蝙蝠”“野味”这些与地域、动物等相关的字眼,正如谭德塞博士在宣布新名称时所说,“正式命名很重要,可以避免人们使用其他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
无论如何,病毒(疾病)的命名目的是更利于世界各国的疫情研究、防治沟通。现在正式名称尘埃落定,大家可以安心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开发疫苗、对抗疫情上了。
_
参考文献
_
[1] Jamal SM, Belsham GJ. Foot-and-mouth diseas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Vet Res. 2013 Dec 5;44:116. doi: 10.1186/1297-9716-44-116. Review. PubMed PMID: 24308718;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4028749.
[2]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4/18/c_1115013452.htm
[3] Yun SI, Lee YM. Japanese encephalitis: the virus and vaccines.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4;10(2):263-79. doi: 10.4161/hv.26902. Epub 2013 Oct 25. Review. PubMed PMID: 24161909;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4185882.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Chapter 20 Rubella. Hamborsky J, Kroger A, Wolfe S, eds. 13th ed. Washington D.C. Public Health Foundation, 2015.
[5] Martin Enserink. International Group Settles on Name for New Coronavirus.Science.[2013-5-6].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3/05/international-group-settles-name-new-coronavirus
[6] 张毅. 专家解读:猪流感并非由猪传染 食用猪肉是安全的.人民网[2009-4-3]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0291/9220539.html
[7] Shilts, Randy (1987). And the Band Played On: Politics, People, and the AIDS Epidemic, St. Martin's Press. ISBN 0-312-24135-6
[8] https://news.un.org/zh/story/2004/07/18672
[9]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强烈建议勿宰猪以防控疫情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zhuliugan/zuixinbaodao/detail_2009_04/30/1222655_0.shtml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est Practices for the Naming of New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
[11] Kai Kupferschmidt. Infectious diseases Rules of the name[J].science,348,issue6236,2015.
作者:江小鱼
编辑:odette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原标题:《刚刚,WHO给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这很重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