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柳叶刀刊发中国学者评论:新冠病毒肺炎与野味消费的关系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0-02-12 07:3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2月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刊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评论:《野味消费与2019-nCoV》(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评论认为,中国民间对于食药同源哲学的痴迷,以及对野生动物具有医疗作用的想象,可能导致自然界中的病毒感染人类。要避免这一后果,需要人们改变以往的饮食、健康观念,做到与自然和谐文明相处。

该评论来自广州大学朱竑教授团队。朱竑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研学工作组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冠状病毒不仅能传播人类,其在全世界的其他物种中也很普遍,包括鸟类、兔子、爬行动物、猫、狗、猪、猴子和蝙蝠。它们可导致严重程度各异的呼吸道、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疾病,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先前确定的两种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便是人畜共患病,并曾引起人类社会中传染病暴发。

2019-nCoV也可能具有人畜共患的起源。湖北武汉早期确诊的新冠状病毒病例大多与华南海鲜市场密切相关,该市场出售各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野生动物也有养殖动物。

官方也随后确认新冠肺炎与市场上的野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月21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紧急通知,加强检验检疫力度,竹鼠、獾等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封控隔离,禁止转运贩卖。5天后,三部门再发公告,自1月26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文章提到,在中国,食用野生动物的肉及制品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现代,尽管人们的食物已不需要通过狩猎满足,但食用野味的传统饮食习惯仍然存在。在中国,特别是在广东和武汉所处的中国南方,野味往往被认为是美味佳肴。

作者认为,部分人群对野生动物的肉类和产品的痴迷可能源于中国医食同源的哲学。汉朝的《黄帝内经素问》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然而,由于民间无法完全理解哲学的本质,许多中国人错误地扩大了医食同源的范围,并简单地认为吃啥补啥。例如,吃鹿或老虎的肾脏和阴茎被认为可以壮阳,而吃鱼或猴子的大脑则被认为可以使人变得聪明。

人们还经常误认为,野生动物的肉和制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中国穿山甲肉被认为有助于缓解风湿病,其血液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经络阻塞,其胆汁被认为可以消除所谓的肝火(易怒)和改善视力。

作者还提到,直播平台的火热,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一个因素。快手、斗音这类的直播平台上,经常有人做“吃播”,即网红直播自己吃东西。有时他们吃的食物很奇怪也很危险。2016年,有网红直播拿蝙蝠炖汤喝。“吃播”还能看到的野生动物包括非洲蜗牛、青蛙、竹鼠或章鱼。有时,这些动物可能是被生吃的,比如章鱼。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动物极有可能可能感染了各种病毒。

文章提到,为了控制SARS、MERS、埃博拉和2019-nCoV等人畜共患病毒疾病的暴发,途径之一是通过限制野味消费。不过作者同时认为,立法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最终的解决方案在于改变人们对美味、时尚、或者健康饮食的看法。

文章总结道,为应对2019-nCoV的进一步蔓延,中国政府已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民间也已经在互联网上自发行动,解释吃野味所涉及的风险,以及呼吁禁止购买、出售,或食用野生动物。

作者相信,通过改变过时和不适当的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传统,我们不仅可以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人类和其他生物也可以和谐共处。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