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擦亮上海文化的品牌
原创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与上海文史馆联袂推出的大型人文专题《海上名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系列(第二季)》(本季共10集)将于2月10日-2月14日、2月17日-2月21日21:54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为观众朋友奉上一道人文底蕴丰厚的荧屏大餐。
《海上名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系列》是面向世界、面向当代传播弘扬上海文化、擦亮上海品牌的一次尝试。第一季节目于2019年春节期间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
此番亮相纪实人文频道的《海上名家》(第二季)承继第一季特色,聚焦成就杰出、德艺双馨的10位上海文化名家,勾勒上海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全息画卷。
画家韩敏、廖炯模,社会学家邓伟志,历史学家姜义华,中医名家严世芸,美术史论家单国霖,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计镇华、书法家刘小晴,历史学家葛剑雄等10位名家将在节目中一一亮相,通过采访讲述、与历史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以及对各自领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专题片采访的名家涉及戏剧、历史、美术、医学等各领域,也展现了海派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品格。《海上名家》系列制片人、总导演张赉表示:“城市品格与城市精神是解读上海的无形密码,是推动上海发展的深层力量,更是理解上海未来图景的钥匙。《海上名家》的制作与播出,也是希望能通过专题片的载体,更好地传播上海文化精神、留存海派文化珍贵资料。”在这部传承上海文化精神的诚意之作即将播出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海上名家》的几位导演跟我们分享拍摄几位名家过程中的故事。
《海上名家》导演组工作照梁谷音采访手记
文:吴喆
年近八十的梁谷音依旧精神、爽朗。拍摄前沟通并不复杂,梁老师十分爽快,只是较为忙碌,讲座、评审、教学、演出几乎占据了她生活的全部。期间正逢梁老师《潘金莲》上演,谈话是愉快的,惋惜的是:“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我老了,我的伙伴们也老了。”
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或许是我们最难把握的。梁老师在采访中知无不言,将她所经历的,所学习的,所欣赏的,所思考的一股脑儿的倒了出来,“魏明伦真是个怪才,他的《巴山秀才》写的好极了,他那个《潘金莲》的本子也写得不错,但他那个我不会演。”直言不讳、洒脱痛快,这是梁老师给我的印象,从浙江乡下的庵堂,到如今上海的舞台。不是破茧,而是悄无声息的绽放。
采访间对于昆曲的教学,依旧表示着自己的担心,“因为我们已经快八十了,最多一两年而已,这一教要十年。”是啊,掰着指头数,人生也就那么几个十年。最后一场《潘金莲》的演出结束了,梁老师和学生们走出化妆间,有几位年轻的戏迷在后台门口等着梁老师索要签名和合照。您看,这不就是昆曲的未来。
片名我想了许久,最后定为“氍毹留痕”。《氍毹留痕》本是齐如山先生所著的一本书名,氍毹指的是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而古代演剧多在地毯上,因此又用氍毹来代指舞台。严世芸采访手记
文:吴喆
第一次见到严先生是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因为下午还有一场讨论会,我们就略早些到了,没想到八十岁的严老先生比我们到的还早。
作为上海中医界的泰斗,严先生并无半点架子。准备了些想讨论的问题,严先生一一解答,现在想来的确有些浅薄。对于这位采访对象不敢懈怠,把采访的时间略往后挪挪,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准备,才不会显得无知。
其中严先生多次给多家医院的医生讲授,毋庸置疑,全程跟拍。一是为了能够熟悉其中的大致理论和实践方式,其次,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中记录先生的一些工作状态。再回来看拍摄素材,配合着《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史》《中医学术发展史》,突然明白了,隔行如隔山,只恨不能飞渡。
一晚接到先生电话,说是浙江宁海邀请他回去,想要建立一座以他父亲严苍山命名的纪念馆,里面有许多历史资料。欣喜坏了,这对于整个影片来说多直观啊,中医讲究追根溯源,立刻启程。拍摄了部分先生回乡,现场讲述自己如何叩开中医的大门。对于那些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街道,一切都生动了起来。反沪,完成采访,在和严先生的对话过程中,对于当下一些对中医不理解的新闻,他说:“世界总有一天会认可中医,认识到中医的价值。”
葛剑雄采访手记文:金嘉楠
采访葛剑雄老师,对很多编导来说无疑又高兴又挑战。
高兴的是,葛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出了名的,他不仅满腹经纶、能言会道,而且直言敢言、幽默风趣,遇到他,采访肯定轻松。
挑战的是:葛老师五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涉及领域太广:中学老师、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学专家、科普作家、人大代表、图书馆馆长……他样样干得出色,可节目只有二十多分钟,我究竟选择什么角度切入好?
想了半天,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先阅读葛老师的著作,厚厚的七本《葛剑雄文集》,囊括教授迄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看了整整一个星期。文字时而专业苦涩,时而老辣犀利,时而温情动人,时而传奇险峻……合上书本,我思忖了很久,最终给葛老师写了一封邮件,我说,我觉得您的历史观也是您的生活观,即“实事求是”,这个主题将贯穿整个采访。拍摄人物专题时,我的习惯是先跟拍嘉宾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把采访放在最后,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心,还是需要一些熟稔和观察细节的积累,但是和葛老师约时间却有些特别。
众所周知,葛老师不轻易给人手机号码,也很少接听陌生电话。跟他抱怨,葛老师笑着说:“我存心不给的,那么多人打我手机,正经事情永远不要做了,你放心用邮件沟通,我每天都上网回信,肯定靠谱!”
好特立独行的一个人,我决定用更多的篇幅展现葛老师的人格魅力。
我们拍摄了他的校园讲座,尽管事先预感到教授的人气,但未料到现场真的是座无虚席,我不得不坐席地而坐,把座位让给求知若渴的学生们。讲座结束时,热情的学生们把他围成一圈,摄像老师不得不爬上桌子俯拍。从历史地理到人生困惑,各种提问,葛老师一一解答,我甚至觉得有的问题太幼稚了,不值得耽误他的休息时间,但是葛老师还是非常热心,一再拒绝边上老师挡驾的好意。
我们还拍摄了一场有关红色文化的讲座,其实主办方邀请是希望葛老师作为学界专家的论点论据能为他们的主题增光添色,这种人情世故常人都明白,但葛老师大大咧咧上台,一上来的观点就“歪楼”,听得我有些“滴汗”,但之后更佩服了:这就是“葛大炮”啊,他只会实事求是,不在乎你是谁,你什么感受。
复旦校园拍摄是在一个台风天进行的。清晨七点,只见一辆荣威微型小车开进了校门口,车上的司机正是葛老师,要知道他可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从浦东开到杨浦,车程超过三十多公里。葛老师说:这有什么?我很多事情都是全校开先河的,开车啊买电脑啊装空调啊。我才发现他不仅是个读万卷书的大学者,也是个异常开放的新潮人。他的行走步伐极快,语速也极快,行程安排得极满,只有掏出一把色彩各异的药丸服用时,才缓缓地说:“我快退休了,但是还有博士生没毕业,现在开始,节奏要慢慢慢下来,但是慢得太快也不行。”
葛老师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位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谭其骧文库”,是葛老师和同事们精心筹建的,存放着老师的著作、藏书、手稿、信函等,面对恩师的肖像照,他心绪感慨:“谭先生说我们研究学问,就要超越前人。在历史方面,他说我应该超过清朝的那些学者,像钱大昕、王国维,那你们应该超过我,否则学问怎么进步?有一次在学校一个论证会上,有人问:难道你们认为自己超过谭先生了吗?我当时就回答:总体上我们不敢说哪一个人超过,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学术群体,我们超过了,而这正是谭先生生前的愿望。”
“在自己专业领域内不说老实话,怎么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呢?”陈列柜里,谭其骧治学准则的书法字幅静静摆放着,令观者动容。我想葛老师四十年的学者人生正是在践行这句话,而且他把这个道理告诉影响了更多的人。最后一次拍摄加采访约在了葛老师浦东的家中。2003年,他把家搬到了上海南郊的一片别墅区,年轻时拥有一间宽敞独立大书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房间里不少家具摆设都是葛老师自己设计的。我们请他介绍几件独特的摆设,葛老师竟然拿起了一个鸟类头盖骨,原来这是他从南极带回来的特别纪念。
迄今,葛老师的学术考察和个人旅游足迹已经走遍世界七大洲数十个国家。他曾在西藏阿里4800多米处过夜;也领略过南极、北极罕见的风光;70岁更是登上过非洲之极乞力马扎罗的高峰。看似枯燥难懂的历史地理学科,在葛老师的笔下,披上了鲜活的散文色彩,以普及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轻读者。正如他在采访中说的:“我一直这么认为,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其实人生很多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研究要了解很重要一点,是要通过自己实地考察,身临其境,来了解真相。”
对了,你知道我们拍摄什么内容最花时间?竟然是葛老师的微博冲浪!采访中,葛老师对自己学术领域的成比较低调,但最骄傲的却是在网上作为人生导师开解年轻人。打开私信,各种五花八门的求助都有:快高考了我有点慌怎么办?现在高中期间恋爱了怎么办?何为孤独?葛老师一一耐心回复。“有一个粉丝,他发来求助说,好不容易谈了女朋友嫌他矮,不要他了,很失望。那我告诉他,如果你女朋友因为嫌你矮抛弃了你,那么你将来就是跟她成功了,你也不会身高增加,这样的女朋友不值得你爱。后来收到一个他的消息,他告诉我他这几年得了忧郁症,现在已经解脱了。每次收到我回答,就像干渴的人喝到了水一样。”说到这里时,葛老师满脸自豪,我不禁懊丧地说:“可是您不觉得自己那么宝贵的时间花在和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天上太可惜了吗?”葛老师说:“不觉得浪费啊,我觉得这样对他来讲多少有点帮助。”
葛老师特立独行到了最后,不仅无情地拒绝了在美丽的复旦校园信步沉思,说这样拍摄太假,他从没有这种缓慢闲暇的时刻;也拒绝了在家里的阳台上眺望远方,还是说太假,自己平时不会这样浪漫。好吧,于是本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从写字的他缓缓移到了家中那张空的舒适的按摩椅上。按照行程,目前他是没有时间坐在这张椅子上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也希望葛老师依然忙碌着,因为他的专业、正直、直爽和热情,现在太少见了。
除了梁文音、严世芸、葛剑雄三位老师之外,画家韩敏、廖炯模,社会学家邓伟志,历史学家姜义华,美术史论家单国霖,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书法家刘小晴等位名家还将在节目中展现怎样的风貌?
今晚,纪实人文频道为您揭晓。《海上名家》
2月10日-2月14日、2月17日-2月21日
21:54
原标题:《擦亮上海文化的品牌,《海上名家》第二季今晚开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