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位被遮蔽的比利时画家:无名的天才面对孤独的大海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钱雪儿 编译
2020-02-12 11:4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2月23日起,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A)将推出比利时艺术家莱昂·斯皮里亚特(Léon Spilliaert,1881-1946)回顾展,这位被遮蔽的比利时艺术家出生于比利时沿海城市奥斯坦德(Ostend),20岁时搬到布鲁塞尔,辗转两地生活。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哲学家尼采的对他影响至深。

此次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与法国奥塞博物馆合作的回顾展,是斯皮里亚特在英国首次个展,将展出他的笔下关于家乡和布鲁塞尔郊外的作品80余件,以展现他与众不同的一生。

斯皮里亚特常以戏剧性的视角描绘奥斯坦德夜间安静却有光的场景,这种发自于自我的视觉上的孤独探索,与爱德华·蒙克和正在东京展出的丹麦画家威尔汉姆·哈莫修伊(Vilhelm Hammershøi)等欧洲现代主义者相一致。

莱昂·斯皮利亚特,《夜晚》,比利时国家收藏,现存放于布鲁塞尔伊克塞尔博物馆

在奥斯坦德的黄昏,一袭黑色长袍从灯塔下走过,天际线开始衰落,海岸线逐渐缩短。海边小镇岿然不动,但海上巨浪拍岸,如同黑色的梦境。面对这些作品,观众会感觉置身其中,似乎被淹没在这无边的黑暗之中。

比利时艺术家斯皮里亚特用黑色墨水、彩色铅笔等创作这张令人恐惧的图像时,还不到20岁。画面中拖曳、颤抖的人像是他自己。对于斯皮里亚特而言,海浪是他一生的所见,无论是黎明之前、黄昏之后、还是午夜时分,他在海岸漫无目的地行走,试图从内心深处了解这片海。

斯皮里亚特的作品几乎都是纸上创作:水彩、水粉、铅笔、蜡笔、钢笔和墨水,他探索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并加以结合。他的作品尺度较小,他的工作领域要求他对于事物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反映,例如对瓶中黑墨进行引人入胜的研究,或是用蜡笔小心翼翼地描绘出堆在镜子前的纸箱上的光。他的创作展现出象征主义的理念:对于事物的神秘性保持静默的关注。

虽然斯皮里亚特去世于1946年,但即使在艺术业内,他的作品也是近几年才被关注,对于他的生活更是一无所知。想要触碰他的生活状态,源自一张创作于1907年的自画像。

斯皮里亚特,《自画像》,190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这件作品中,年轻的画家穿着他标志性的西装,坐在画板前,背景中有一面镜子,镜中反射出残破的墙壁、黑色的窗户和他面前的一面镜子。画家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暮光之中,面对观众,却又是一种道不明的模糊。

神秘的自画像是斯皮里亚特作品中的一大标志。在一系列作于二十几岁时的自画像中,莱昂·斯皮里亚特通常面朝左边,偶尔正面看向画布之外。他的头部画得很特别,在一位与他同时代的人的描述中,他的头“瘦削突出,两颊深陷”,“一头惊人的蓬乱金发,几乎有点不真实”,瞪大的双眼“柔和而梦幻”,却“笼罩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斯皮里亚特,《自画像》,1908年11月3日,私人收藏

斯皮里亚特的许多自画像展现的都是夜晚的画面:他是一个失眠症患者,是夜间精神状态的孤独探索者。这些自画像中既有从头部到肩部的寥寥数笔勾勒,也有对室内细节与自我审视的复杂刻画。画中的空间本身将观众置身于谜一样的氛围,关于死亡的谜题在其中微妙地扩展:在1908年11月3日的自画像中,撕过的日历上留下的数字表明了时间的流逝,让整幅画面犹如一篇灯盏之下的自省日记,或是对无情命运的沉思。似乎当我们看到那刀锋般蓝色双眼的时候,也看到了他皮肤下的头骨。

在斯皮里亚特早年的作品中,有一览无余的室内场景与户外景色,有幽暗的房间和无处遮蔽的海边。斯皮里亚特常常遭受胃溃疡之扰,而那些神秘的房间一隅流露出病人对于卧室的感受:那里既是避难所,也是囚禁室。

斯皮里亚特生活和艺术的主场依旧在海边,但与印象派以来艺术家们善于描绘的阳光、帆船、嬉戏的孩子不同,斯皮里亚特是海是孤独的、常常只有一个不安的、似乎随时会消失的人。他的作品将世人关于阳光海滩的想象,带入无尽的黑夜之中。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忧郁,斯皮里亚特作品主要为私人收藏,在比利时以外的博物馆很少见。在现实中,想要读懂斯皮里亚特或许得到奥斯坦德的黑夜之中:

斯皮里亚特,《海岸线上的女人》,1910年,私人藏

海边夜色中的斯皮利亚特

在现代艺术中,斯皮里亚特像是夜莺。孤独和沉默困扰着他的生活,也造就着他的艺术。他出生于奥斯坦德市中心的商人之家,祖父曾是灯塔管理员,父亲是香料制作者,并在市中心经营着一家大型店面,但他从小就失眠、躁动不安,并患有胃病。这让他经常沿着枯燥的街道步行至奥斯坦德海岸,迎接他的是空荡荡的海滨、孤零零的煤气灯,白沙滩后是波涛翻滚的黑色大海。

在斯皮里亚特的笔下,海滩在昏暗的天空下泛着光芒,柱廊、石阶都朝着消失点驶去,铅灰色、棕褐色、黑色等暗黑系的彩色遍布,除了画家之外,没有人,唯一的亮色只有偶然出现的月光或灯的光晕挤出的微光。

斯皮里亚特,《温室》, 1917年,私人藏

在学校,斯皮里亚特对于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喜欢阅读埃德加·爱伦·坡的惊悚小说。18岁时,斯皮里亚特原计划在奥斯坦德附近的布鲁日美术学院攻读学位,但却因为疾病而作罢。也许是出于安慰,1900年,父亲带着斯皮里亚特参观了当时正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并给他买了一大盒彩色蜡笔。不久之后,灰色、黑色、普鲁士蓝、深海蓝等深色几乎都使用殆尽,但暖色却几乎没有被触及。

去往斯皮里亚特的家乡,必须从布鲁日乘坐海岸火车,奥斯坦德的火车站就在海边,白天的海边还能看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幸存下的利奥波德二世 (Leopold II of Belgium)时代留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到了晚上,斯皮利里亚特笔下的奥斯坦德出现了:深不见底的黑夜和黑色大海、林荫大道通向的也是夜的尽头,着一身黑衣的人,蹲在台阶上,向海望去,画面是无声的,却又似乎能听到她在海边的抽泣。

斯皮里亚特,《渔妇》,1910年, 私人藏

一旦斯皮里亚特走出门外,他的视线所及便是大海那摄人心魂的黑暗,或是奥斯坦德皇家美术馆的宏伟结构,例如在《散步长廊,光反射》(Promenade, Light Reflections, 1908)中,建筑的支柱沿着无人的海岸无尽地延伸。斯皮里亚特1881年生于奥斯坦德,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于他而言,奥斯坦德是想象的剧场,比起时髦的度假地,那里更是一个人与自然“狭路相逢”的地方。长时间忍受煎熬的渔夫妻子们等待着归来的渔船,关于生存的问题如同烈日一般炙烤着每天的生活。

冬天的奥斯坦德更是斯皮利亚特式的,街道是空的,巨大的海滩亦空无一人,只有尽头处偶尔有几点黑色穿过海雾。夜幕降临之时,如同来到冰冷的边缘——孤零零、波涛汹涌。这份疏离感或许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礼物。

斯皮里亚特, 《苦艾酒》, 1907年,博杜安国王基金会收藏

将家乡变为自己的幻想

即将在2月23日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开幕的以“莱昂·斯皮利亚特”名字命名的回顾展,艺术家将带观众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潮汐与石柱之间奔跑,最终消失在画面的远方。

斯皮里亚特的主要研究者、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安妮·阿德里昂斯-潘尼尔 (Anne Adriaens-Pannier)认为,斯皮里亚特将家乡变为自己的幻想。她还借用了斯皮利亚特在1920年写得一封信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属于这里。我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幻想中,梦想和海市蜃楼围绕着我。”

斯皮里亚特从未出海,只是渴望航程,他静静地看着即将驶离的船只在海浪中划过一圈,喷出黑色蒸汽。此次展览将展出一张艺术家透过窗子看船的作品,这件作品的视线高于普通的视角,但更多的生活,他喜欢把视角放低,回望奥斯坦德的灯光、或像梦游者在岸上漫游。斯皮里亚特鲜少以简单的方式表现室内外世界之间的连接。1908年,他在奥斯坦德租了一间工作室,可以望到那里的渔港。《渔人码头的工作室窗户》(Studio Window at Visserskaai,1908-09)让人想到卡斯巴·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画中所描绘的工作室窗外的船只桅杆。

斯皮里亚特,《渔人码头的工作室窗户》, 1908–09年,私人藏

比利时当代艺术家卢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认为,自己从斯皮里亚特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斯皮里亚特的肖像能看到或苍白或黄化的图像表达,这种想象力的表达或许来自摄影对其的启发。

图伊曼斯暗示了丹麦画家哈莫修伊画面中的安静内敛和基里科(De Chirico)的城市景观与斯皮里亚特作品的关系。斯皮里亚特应该没有看到过他们的作品,但他的作品中对柱廊和空间的表达方式与基里科有所相同,但并不明显。而最常与斯皮利亚特比较的艺术家是爱德华·蒙克,尤其是他们对人物的表达。

在斯皮里亚特的作品《狂风》中,一个女孩站铁栏杆边。风掀起了她的衣服,白色的衬裙在微光中若隐若现,她的头发也被猛烈地吹着。 仔细观察,她的嘴似乎张大着,带着对坠落天空的恐惧。在很多人看来,正是这件作品使斯皮里亚特成为奥斯坦德的蒙克。

斯皮里亚特,《狂风》,1904年,Mu.ZEE藏

但这种比较似乎只限于这一件作品,斯皮里亚特是一位没有可比性的艺术家,他的底色是孤独。在比利时奥斯坦德现代美术馆(Mu.ZEE),斯皮里亚特和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1860-1949)被认为是奥斯坦德两位绘画大师,但两人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交集,但应该没有过多交流,从他们的作品看,除了同样带有比利时人的想象力,并无共同点。也许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瞥见其他人的影响,比如伟大的比利时象征主义艺术家费尔南·诺普夫(Fernand Khnopff)那“密不透风”的细致刻画,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笔下人物背后的光环,以及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那形而上学的城镇风景中荒废的柱廊与广场。不过,从性格上来看,斯皮里亚特索居离群,不愿与人为伍,你永远都不会将他和其他艺术家混淆:他总是一个人。

斯皮里亚特,《遇难的人》,1926年,私人藏

斯皮里亚特曾移居布鲁塞尔,并为出版商绘制插图。他曾为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超现实诗集《温室》创作版画插图。不过,和世纪之交的诸多艺术作品不同,斯皮里亚特的艺术一点也不文学:他在存在的神秘与物理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主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35岁的他与瑞秋·韦尔吉森(Rachel Vergison)结婚,并育有一女。一张1923年拍摄的照片中显示夫妇俩在过着平和的日子,照片中他们在奥斯坦德放松地挖着沙子。婚姻给他带来了宁静,但在艺术上却是矛盾的。因为斯皮里亚特面对糟糕的情绪时,他的艺术作品会更为出色;而当他平和时,那位风中呐喊的女孩也随风而逝了。在后来的生活中,艺术家将树木作为孤独的载体。《山毛榉树干》(1945年)作于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作品似乎是那个时代、也是他本人的写照:秋天的树叶,低矮的灰色天空,事物所显露出的罕见的图形美。

斯皮里亚特,《山毛榉树干》, 1945年,私人藏

但此次伦敦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多创作于1918年之前。在其1908年创作的《光束中的卧室》(Bedroom with Beam of Light ,1908)里,奥斯坦德灯塔的光亮无情地将卧室的隐私暴露无遗,将白色床单和球形黄铜床把手照得通亮,又在衣橱的反光面上投下一块半圆形的蓝色光斑,平添了几分忧郁。单人床被夹在深色窗户和压抑的衣柜之间,床上有人,还是没有人?抑或是藏着一个没有希望的灵魂?

斯皮里亚特,《室内(光束中的卧室)》, 1908年,奥赛博物馆藏

或许一张1925年8月斯皮里亚特和雕塑家奥斯卡·杰斯珀斯(Oscar Jespers)在奥斯坦德阳台的合影,能让一个世纪后的人了解艺术家多一点。照片中的斯皮里亚特穿着三件套西服凝视着照相机。

1925年8月,斯皮里亚特(左)与雕塑家奥斯卡·杰斯珀斯(Oscar Jespers)的合影

面对这张照片再看另一张自画像,斯皮里亚特在黑暗的屋子里徘徊,他在镜前坐下,画下了古怪,荒诞却及其现代的自画像。

“怪异”也是斯皮里亚特的命运,所以他的作品多为中产收藏,而非公共博物馆。相比之下,同为奥斯坦德人的詹姆斯·恩索尔就获得了更多的肯定。而比起65岁死于心衰的斯皮里亚特,恩索尔在89岁寿终正寝。

在一个异象中,斯皮里亚特独自在黑暗中沿着海岸行走,回望对岸时,或许他已经在海中。这也是斯皮里亚特作品的伟大之处,因为他总是超越可见的事物。建筑物的灯光反射在水中、人徘徊在苍白的月亮下,带着些许抽象,时代也似乎被困在过去之中。

斯皮里亚特,《晚上的堤岸》, 1908年,奥赛博物馆藏

还有一些画作中的图像令人吃惊,以至于直接在我们的脑海上刻下印记:由远及近的海滨风景,如同峡谷一般的深夜街道,斯皮里亚特将它们简化到本质。他有时是幽默的,尽管我们不确定是否应该发笑。有时候,他笔下的人物仿佛出自漫画家之手,在那些神秘的妆容下,奥斯坦德的沐浴者和独行者带有一点漫画色彩。

即使是在描绘飞机库里的飞艇“比利时二号”(Belgique II)的绘画中,似乎也蕴含着微妙的幽默。在这个主题中,斯皮里亚特发现了一种抽象的不朽,却被与之伴随的人类形象的微小所抵消。斯皮里亚特艺术的巅峰时期是20世纪初,而在那之后,他一直在持续创作,直到1946年去世。

注:本文编译自《卫报》艺评人劳拉·卡明(Laura Cumming)《探索比利时未知的天才莱昂·斯皮里亚特的艺术》一文,以及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官网信息。“莱昂·斯皮里亚特”展将于2月23日-5月25日在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举行,并将于6月15日-9月13日移师巴黎奥赛博物馆展出。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