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医护日记|十几个小时只吃过一顿早饭,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骆驼
【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2月9日,支援湖北第十六天,今天的武汉,阳光明媚。
今天是白班,是排班重新调整后的第一个10小时白班。早上八点交班时,蒋主任介绍了他所在的中山医院的“纽式面罩”。这是一款由中山医院纽善福教授设计的用于呼吸机病人的面罩,面罩更适合中国人的脸型,接触面部的部分目前采用硅胶材料,面罩下方还专门设计了胃管的孔道。这款面罩能让病人更舒适,从而增加病人的依从性。蒋主任一组的病人早已用上这款面罩,现在建议推行到我们整个病区。
另外,郑军华队长经多方联系,终于从上海肺科医院调拨到一些鼻罩,两天后就能运到金银潭医院了。
在无创呼吸机病人进食的时候,必须拿下面罩,换用鼻导管吸氧,但对于我们这里的危重症病人来说,缺氧意味着疾病可能会累及其他脏器功能,所以大家提出最好在病人吃饭时换用鼻罩,这样,既不影响病人进食,也不会造成病人缺氧时间太久。
现在我们整个团队最想做的事就是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想病人所想,从一切的可能出发解决问题。
郑队长最后表示,目前的工作已经稳定发展,病房也终于连续多日平安,接下来除了抢救病人,希望大家有时间能从现住院病人和之前死亡病例资料上,加强研究摸索规律,探索更好的救治方法。
中午,周新主任传达了金银潭医院的最新任务:每个楼面增加11个床位,准备接收新病人,加床就加在走廊里。一下午,护士们又忙得不可开交,病床、被子、氧气罐、氧气表头等等,一样样东西都要准备起来。猜想可能今晚就要收病人,我们的夜班医生要忙了。
夜里灯火通明的金银潭医院。 查琼芳供图下班时外面已是天黑,回到酒店,赶紧吃饭,晚饭只到晚上6点30分。十几个小时我只吃了一顿早饭。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骆驼,在食物充分的时候补充大量水分和食物,储存在身体里,在需要的时候就把这些储存的能量利用起来。
今天的朋友圈都让上海出征的医疗队刷屏了,华山、瑞金医院的300多名医疗队今日也会赶来武汉,接管武汉的重症监护病房。朋友圈充满了对出征医护人员的敬佩和心疼。仁济医院也发出了紧急召集令,准备着后续出发。
很多同事作为准备援助武汉的新鲜血液,微信上纷纷询问我这个老队员。
我把需要的物资,包括所需的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列好清单一一发给各位,顺便接受几句咨询,也告诫几句。毕竟,武汉各个地区、各个医院的操作流程都不一样,我们在援助的同时,必须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刷着微信,看到了我们队里的一则乌龙笑话。休息的一位同事,看到群里消息发放生活物资,匆匆下去扛了一大盆的洗衣液上来,发现门卡失灵就把洗衣液放在门口,匆匆下去前台重新办理门卡。
办好卡回到门口一看,物资不见了。就在群里呼唤,谁好心帮她保管了物资(我们医疗队,已在短期内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没想到的是,原来是这位休息的同事跑错了楼层,把物资放在了别人的门口,所以刷不开门;而后者呢,看到门口有物资,还以为是哪个好心人帮忙领的。水落石出,大家嬉笑间减轻了压力。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危险,绷紧的神经也需要生活中某些小插曲来调剂,我们要学会放松,坦然面对疫情。
明天要复工,朋友圈刷屏,“共同战疫,守住上海”。留守在上海的同事们,我们在武汉奋战,你们为我们守护上海,守护家人,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上海,一定要守住!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整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