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宅家掌上魔都游:从16路电车到36路汽车,穿越百年都市烦嚣

2020-02-10 1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张渊源 上海老底子

引 言

不知不觉间,老上海熟悉的16路电车线路自诞生至今足有一百岁了。穿行于南市与沪西闹市区之间的16路曾经是上海的主力公交线,沿途串联起多处知名地标,如十六铺、城隍庙、南京路、玉佛寺、大自鸣钟……可是,打开今天的地图却并不能找到16路,这又是为什么呢?马上进入今天的“图溯公交”。

_

_

16路电车微历史

_

_

_

_

创世:16路电车

_

_

_

1920年

1月23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英电)开辟16路无轨电车线路,自天后宫桥(河南路桥)南堍沿北京路(北京东路)向西至泥城桥(西藏路北京路口)。

早期无轨电车

_

_

_

1924年

8月10日,16路电车向东延伸,自三洋泾桥(延安东路江西路口)沿江西中路、北京东路至泥城桥。

1925年指南:16路无轨电车票价表

_

_

_

1926年

1月11日,16路电车西端延伸,自三洋泾桥起,循原线至泥城桥后,经爱文义路(北京西路)、卡德路(石门二路)、麦根路(康定东路—泰兴路—西苏州路—淮安路)、抵戈登路(江宁路)麦根路。

30年代江西路福州路口的16路无轨电车,司售人员正在为“脱辫”的电车重新搭线

10月23日,英商与法商电车联营,16路电车东端终点向南延伸,即自民国路(人民路)吉祥街(江西南路)口至戈登路麦根路。

12月30日,16路电车西端再次延伸,自民国路吉祥街(人民路江西南路)起,循原线经麦根路、戈登路、劳勃生路(长寿路),至曹家渡。

1936年交通图:16路无轨电车票价表

_

_

_

1937年

8月,抗战爆发后对公交电车线路带来影响,16路电车运行范围缩小,至11月渐恢复原线。

1937年10月中弹后损毁的16路电车

10月26日,日军投弹闸北,炸弹偏斜落入租界一侧麦根路,击中一部16路电车。据称,死伤乘客30余人,司机186号和查票员62号二人罹难。

1939年电车线路图:16路走向(图中红线为有轨电车线、绿线为无轨电车线)

_

_

_

1942年

16路电车线路为三洋泾桥至曹家渡,线长8.578公里(5.328英里)。

1948年地图:16路电车两端终点

1949年南京路江西路口的16路电车(Vladislav Mikosha 摄)

1950年指南:16路电车站名表

40年代后期,无轨电车进站场面

_

_

_

1951年

16路电车线路走向调整,自人民路江西南路起,经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石门二路、武定路、泰兴路、康定路、江宁路、长寿路,抵曹家渡。

1956年指南、1957年指南:16路电车站名表

1959年手册:16路电车票价表

1960年手册:16路电车票价表(1960年3月调整前)

_

_

_

1960年

3月,电车一场16路电车走向和起讫站调整,自杨家渡(浦西)起,经复兴东路、中华路、人民路、江西南路、江西中路、北京东路、新闸路、江宁路、长寿路,至曹家渡。

1970年代江西中路上(南京东路口)的16路电车,配车SKD663型

1975年票价表:16路电车及其夜宵线

_

_

_

1979年

8月,316路夜宵线开辟,自十六铺至周家桥。其中小东门至曹家渡段即16路电车“夜宵版”。

_

_

_

1983年

2月10日,电车一场16路电车西端终点调整至东新路,自杨家渡起,循原线经长寿路、武宁路、东新路至东新路光复西路口。

1983年手册:16路电车信息表

1983年泥城桥(北京路西藏路口)的16路电车,配车SK561型(Leroy W. Demery, Jr. 摄)

_

_

_

1986年

80年代大自鸣钟长寿路上的16路电车

3月16日,因四川中路、江西中路实行单向通行,16路电车北向改走四川中路。

10月24日,电车一场16路电车缩线调整为黄河路至东新路。自温州路起,经新闸路循原线至东新路;回程自东新路起,循原线至新闸路,经长沙路、北京西路入温州路(黄河路终点站)。杨家渡至黄河路原行驶路段由64路汽车替代。

1989年票价表:16路电车

1993年票价表:16路电车

今世:36路汽车

_

_

_

1997年

8月27日,公交一电公司16路电车线路撤销, 由36路汽车替代。36路自鲁班路起,经重庆南路、重庆中路、成都北路、新闸路、江宁路、长寿路、武宁路,至东新路。

2002年长寿路上的36路,配车SK6102P型

(朱达艺 摄)

_

_

_

2002年

陕西北路全线打通,巴士电车36路汽车原线至江宁路后,双向改经昌平路、陕西北路,进入长寿路原线。

东新路终点站处的36路,配车GDW6105G1型

(叶草 摄)

_

_

_

2003年

巴士电车36路汽车迁入新启用的卢浦大桥枢纽站。

2009年36路配车SWB6105G3A型(张渊源 摄)

2016年曾一度改属巴士三公司的36路,配车SWB6120V4LE型(张渊源 摄)

_

_

_

2018年

6月2日,配合陕西北路(长寿路—新闸路)、西康路(北京西路—长寿路)机动车单向通行,巴士一公司36路汽车自卢浦大桥枢纽站起,循原线经江宁路、昌平路、西康路、长寿路、武宁路,至东新路。(原线陕西北路海防路、陕西北路安远路等2个站点相应调整为西康路海防路、西康路长寿路站;回程走向及设站不变。

2019年东新路上的36路(张渊源 摄)

小编说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明白了,今天的36路汽车线路正是继承了原先16路电车的“衣钵”,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接下来,我们按着今天36路所行经的线路选取了若干个点,带大家一起“掌上公交游”。

_

_

_

_

36路汽车沿线地标

_

_

_

_

_

东新路光复西路

_

东新村

_

东新村旧貌

指现在武宁路以东,东新路两侧的一大片区域。此处本是苏州河北岸滩地,河流沙洪浜在此注入苏州河,沿河一片芦苇荡,并散落一些自然村落。20世纪后,苏州河对岸出现大量工厂,后有商家在此设立石灰窑、榨油厂,当地居民俗称其地为浜北石灰窑。后又有大批难民在此搭棚建屋落户,形成棚户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称东新村。1953年,为改善居住环境,在原坟山基础上建成普陀公园。1958年,建武宁路的分支路并取名东新路,后陆续建起工人新村。21世纪初,新湖明珠城等高档住宅区建成,原路东新路东首苏州河边环卫码头拆迁,地区面貌明显改观。

2005年东新路东端街景(叶草 摄)

_

武宁新村

_

沪西工人文化宫

_

“西宫”人工湖泛舟旧影

简称“西宫”,系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位于武宁路225号(原址武宁路71号),1960年10月1日落成对外开放。地境原为陈家宅、陈家白漾、王家弄、张家桥等自然村和农田,1959年7月破土动工。该宫建成后,为纪念20年代在沪西地区建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初名沪西工人俱乐部。60年代中,曾更名普陀区文化宫,后改名普陀区工人文化宫。1979年2月定名沪西工人文化宫,由上海市总工会领导。

90年代初西宫路口人行天桥,可见16路电车架空线和进出车场线

1994年,对原3层主楼加层改造为4层并重新布局。1999年,对后门游泳池、更衣室、门楼改造,增辟后广场,增设商业网点,新建河面景观迎宾桥。2001年,加固和维修西宫湖,整修环湖驳岸、清挖河床淤泥、补栽景观绿化,并将沿湖通道改建为步行街。改建后占地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集教育、培训、职介、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商务购物于一体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乐园。2015年起,西宫开启全面改造,将打造成市级综合文化休闲活动中心。

_

武宁路桥

_

80年代武宁路上的16路电车

始建于1954年,1956年竣工。桥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空腹式桥墩和重力式桥台结构,上部为单悬臂梁及挂孔钢板梁联合结构。一跨过河,跨径47米,桥宽14米。1966年进行桥两侧加宽工程,加宽部分为双曲拱形,三孔,跨河一孔47米,两边跨道路孔各为18.8米,桥宽24.5米,梁底标高8.15米,1967年竣工。2001年利用老桥墩再次拓宽,仍为三孔,跨河一孔47米,两边孔距增加到28米,宽度增加到39米。2008年起对桥梁进行景观改造工程,2009年7月1日竣工。景观改造工程借鉴了法国巴黎塞纳河上“亚历山大三世桥”的灵感,使武宁路桥成为上海首次用主题雕塑进行装饰的桥梁,十分壮观。

_

长寿路叶家宅路

_

叶家宅

_

1949年叶家宅一带地图

大致范围为东至叶家宅路两侧,西近武宁路,东南沿长寿路,西北靠吴淞江。上世纪末,境内有叶家宅村落。20世纪初,外商及本国资本家在此先后占地建厂。1918年前后,日商在境西南建成日华纱厂(后为上棉六厂),同时民族资本家也在此兴办了宝成纱厂(后为日商喜和纱厂、上棉七厂)、瑞泰石粉厂等。20世纪初,这一带为沟通吴淞江南北岸交通,设有谈家渡。谈家渡曾成为当地的地片名。后谈家渡口迁至宝成纱厂附近。自渡口至劳勃生路(今长寿路),由宝成纱厂修建的通道两侧,工人繁居形成里弄,习称宝成弄。1931年附近各厂为改善南北岸交通,在原渡口处建造了一座木桥,习称宝成桥,亦称崇信桥、谈家渡木桥。废船渡。同年工务局将宝成弄命名为叶家宅北路。抗战胜利后,1946年将该路翻修为弹街路面,定名为叶家宅路。三四十年代中,这一带居民已逐渐以叶家宅称呼这片地区了。1949年后,对境内工厂、住房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叶家宅路亦改建为沥青路面。1970年又将宝成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人行桥。沿长寿路公交线路均设有叶家宅站。在60年代中,此处已发展成为普陀区浜南的一个知名区片。90年代长寿路拓宽、旧区改造进程加快,现已有苏堤春晓名苑等知名住宅区。创享塔创意园为近年新设地标。

“创享塔”(张渊源 摄)

_

西滩

_

西滩地区旧里鸟瞰

大致范围为东近胶州路,西、北靠长寿路,南达安远路。吴淞江自宋元以后河道南移,今安远路原是吴淞江的故道,称老吴淞江。昔日吴淞江河床宽阔,河水漫溢,其北有草长浦,使这一带逐渐形成为一个多支河、浜塘的滩地。其东面吴淞江会徐公浦后折南处的河湾地区,亦是一片滩地。19世纪中,两处滩地上有了渔村及少数开荒种地的居民,当时将东面的称东滩,西面的称西滩。后因劳勃生路(今长寿路)穿越西北境,槟榔路(今安远路)辟建于南部,境内交通便利,使西滩的村舍及居民增多。20世纪20年代中,在槟榔路北侧虽建有一些工厂,但居民仍多从事耕种。30年代前后,由于沪西工业的发展,老吴淞江、草长浦等河塘陆续被填没,境内东、南兴建工厂渐多;居民则聚居于西北,住宅多为简屋、平房,也有部分旧里。在抗战前与曹家渡一带市廛相接而融入市区。2000年起,西滩旧里上已建起了西部俊园高层住宅区。西滩已焕然一新。

_

长寿路常德路

_

亚新生活广场

_

亚新生活广场与长寿路(张渊源 摄)

1996年12月,在胶州菜场原址上,一座新型的商业广场建成开业。当时全称叫做“21世纪亚洲新世纪广场”,由上海昆仑新四百集团和台湾三商行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现在通行的名称即亚新生活广场。有着6栋融合中西文化风格,各具功能的楼宇,15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和百米长的名店街,集百货、餐饮、娱乐、服务等商业休闲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的亚新生活广场,很快便成为长寿路的新地标,取代大自鸣钟成为区内的商业中心之一。

_

陕西北路安远路(上行)

西康路长寿路(下行)

_

大自鸣钟

_

大自鸣钟旧影

(点上图链接,了解更多“大自鸣钟”)

_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

_

“普妇婴”原址,今为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956年10月1日,普陀区产院(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前身)在长寿路170号创办。1952年,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把接受的斯大林奖金10亿卢布作基金,在该处建房创办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该院后于1956年迁徐汇区衡山路,遂在原址组建成立普陀区产院。1958年8月1日,纱厂医院妇科并入后成为该院开展妇科手术的开端。1961年4月,普陀区妇女保健所亦并入,并更名为普陀区妇婴保健院。1972年增建3层病房大楼1幢。1975年区儿童保健所并入。1983年病房加层扩建竣工。1978~1990年,该院有2项成果先后获全国医疗卫生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获市级成果奖。现址为同普路517号,紧邻上海市儿童医院新院区。

_

玉佛寺

_

玉佛禅寺匾额(张渊源 摄)

(点上图链接,参阅19路)

_

新闸路石门二路/成都北路新闸路

_

大王庙

_

今日大王庙(陈寒松 摄)

(点上图链接,参阅19路)

_

重庆南路复兴中路

_

复兴公园

_

复兴公园内景(张渊源 摄)

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上海开埠前,此处为上海县城外西郊,在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大片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一顾姓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并在此建有私人小花园一座,人称“顾家宅花园”。1900年法军进驻上海后由法国总领事购下顾家宅花园及周围152亩土地,并于1909年6月完成改建,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俗称“法国公园”。公园中有开阔的草坪,形成中轴对称的几何图案化植物造型。园内设音乐亭、喷水池和沉床式花坛,浓郁色彩大反差对比表现出浪漫的法兰西风格。从1914年起,公园年年(除抗战时期外)举行花卉盆景展览,成为公园的传统活动,尤其是菊花展览更是全市闻名,吸引成千上万市民前来参观。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1998年起,复兴公园内多次举办高雅的“玫瑰婚典”,每日热闹非凡,“英语角”“戏曲角”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交谊舞、大家唱、羽毛球、广播操、太极拳等群众文体活动也持久蓬勃地开展。

_

重庆南路建国中路

_

卢家湾

_

卢家湾地区徐家汇路车水马龙(张渊源 摄)

指重庆南路、徐家汇路、鲁班路交会处及附近一带。原肇嘉浜自西向东折向北流,西侧交汇有一条小浜,昔有罗姓居浜畔转弯处,故名罗家湾,后谐称卢家湾。1914年上海法租界第二次扩充时,卢家湾北部地境全部划入租界,河湾衍为区片名。填浜筑路后建有旧式里弄。之后法租界当局在地境设巡捕房、电车公司、电灯公司等,具冠以卢家湾之名。1943年日伪时期在此设卢家湾警察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沿用日伪警区,划分行政区划,以卢家湾地名命名为卢家湾区(1950年改称卢湾区)。1950年2月6日国民党军队轰炸卢家湾发电厂及水塔,史称“二六轰炸”,人民伤亡约600多人。现徐家汇路454弄(卢家弄)弄口建有一座石碑,即纪念此事。90年代建徐家汇路车行地道前,公交线路于路口周围多设有“卢家湾”车站,现地名使用率不高。

_

卢浦大桥

_

卢浦大桥

_

卢浦晨曦(张渊源 摄)

世界首座箱型拱结构特大型拱桥。位于南北高架路跨越黄浦江处。桥身呈优美的弧型,如长虹卧波,飞架在浦江之上。全桥融斜拉桥、拱桥、悬索桥三种不同类型桥梁工艺于一身。2000年10月18日开工,2003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全长8722米,宽39.5~41米,主桥长750米,采用中间提篮中承式拱梁组合体系。主跨550米,两边跨各100米。鉴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及时代特征,建成后的卢浦大桥以其新颖、壮观的造型为上海城市添上浓重的一笔,成为一处重要的新景观。

参考资料

[1]上海市普陀区志编纂委员会编:《普陀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9

[2]普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普陀区志(1991—2003)》,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6

[3]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普陀区地名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12

[4]卢湾区志1994—2003编纂委员会编:《卢湾区志(1994—200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

[5]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卢湾区地名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8

[6]上海市档案馆编:《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

[7]网络资料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

来源:图溯上海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宅家掌上魔都游:从16路电车到36路汽车,穿越百年都市烦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