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韬志略|美海军部署新战术核武器,俄美核竞争将更加激烈
热点新闻:据美国海军技术网报道,近日美国新一代战术核武器已经在美国海军服役,这也是美国海军近十年再次正式重启战术核武器部署。据称,这种代号为W76-2的低当量核弹头已装备到“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未来可用于威慑和战术核打击。
点评: 与战略核武器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世界战争不同,战术核武器是核大国在战场上可使用的“核外科手术刀”,具有体积小、机动性强、可分散掌管和操纵等特点。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核超级大国,美国近年来加大战术核武器的研发力度,使其向着精确化、通用化和实战化方向发展,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核讹诈、核威慑行为,不仅挑战了全世界的敏感神经,容易让其他国家竞相开发核武器和核装置以求自保,从而加大核控制难度,并且还破坏了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相对稳定结构,使美俄的战略竞争进一步加剧,对各个领域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国研发了多种战术核武器,图为原子炮美海军战术核力量曾出现“空窗期”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发展战术核武器,并于1952年部署第一种适合于战术飞机携带的轻型核炸弹和第一种280毫米加农炮原子炮, 1954年,美国又开始装备战术地地核导弹,并开始设计与生产各种反潜核武器。到了60年代,美国开始大量生产更小、更安全的战术核武器,并在70年代末与苏联对抗最激烈的时候,在世界各地部署的战术核武器达到了顶峰,超过7千件。
进入80年代后,美国开始致力于对战术核武器的现代化升级,包括提高射程和命中精度,提高打击目标能力,增强机动性和分散性等,先后研制出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战术核武器,其中为海基平台研制了各种核导弹、核鱼雷、核航弹和核深水炸弹等。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研发出来的战术核武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其主要目的是直接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弥补常规打击能力不足,并向自己的欧洲与亚洲盟友提供帮助,在美苏对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从战略对手向战略伙伴方向改善。美国认为,冷战时期为应付大规模战争而制造的战术核武器已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于1991年9月宣布单方面削减和销毁战术核武器,包括将美国水面战舰、潜艇和海军航空兵飞机上的所有战术核武器拆除。这种政策一直持续到奥巴马政府。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将战术核武器列为未来核削减谈判的重点对象,特别是2011年海基“战斧”核巡航导弹退役后,美国海军不再拥有任何战术核武器,所有海基核力量全部是由“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组成,使得美海军战术核力量出现了很长时间的“空窗期”。
美国MK-9“贝蒂”核深水炸弹积极构建“全光谱”核威慑手段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风向发生了改变,一改奥巴马政府时期对核武器采取的积极谨慎政策,更加重视对核武器的研发。特朗普政府认为,一方面,装备老化严重、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当前美军最头痛的问题,而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就是,撞船、坠机事故不断,削弱了美军对国际上“不听话”国家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俄罗斯等新兴军事强国不断崛起,对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形成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上的研发远远超过了美国,其现有的核威慑体系已经过时,无法对战略竞争对手形成有效威慑。由于战术核武器的小当量独特优势,在与高精度载具配合后,特别适用于对特定的目标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又可以把附带的伤害降到最低,因此是有效弥补美国当前缺陷的最佳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加紧发展和部署小型核武器,重新装备战术核武器的步伐明显加快,重点转向更加实用的高精度、低威力的钻地核武器,用以打击地下生物、化学武器库和地下指挥所等军事目标。同时,为了适应作战要求,美国还在致力于研制特殊性能的战术核武器,即增强核爆炸的某一种杀伤破坏效应、削弱其他杀伤破坏效应的战术核武器,如中子弹、核冲击波弹等。
美国计划部署一种新型海基核巡航导弹作为“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基核力量也一直是美国核武器发展的重点项目。目前,美国海基核力量主要包括1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和288枚“三叉戟-2”D5组成的二次核打击力量。其中,每艘核潜艇可携带24枚“三叉戟-2”D5洲际潜地导弹。该导弹是目前美国唯一的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射程超过1万千米,可在本土军港打击北半球的任何一个位置,并且不必冒深海巡逻或是逼近对方防卫森严近海的危险。每枚导弹最多还可携载14枚分导式弹头,威力为10万吨TTN当量,是1945年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五倍,因此作战效果非常惊人。
但是,由于目前“三叉戟-2”D5导弹所搭载的W76-1核弹头爆炸当量太大,且灵活度不足,很难在实际战场上使用,无法有效保证美国海军力量的实战威慑力,因此美国开始积极寻求重新恢复海基战术核武器的研制和部署。2019年3月,特朗普政府在国会提出的2020财年国防预算案中,把用于研制低当量核导弹的费用增加8.3%。美海军敏锐抓住这此机会,开始计划为“俄亥俄”级核潜艇研发新型的W76-2战术核弹头。2019年11月,美国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潘塔克斯工厂完成了首批约50枚W76-2战术核弹头的生产,并移交给美国海军,用于替换一部分W76-1核弹头。
作为W76-1的“缩水版”,W76-2是一种小当量战术核弹头,从表面上看与前者没有什么区别,但威力和设计却完全不同,其爆炸当量仅相当于5000吨TNT,只有美国二战时投放在日本的核弹威力的1/3,这意味着可以大大拓展使用空间,甚至可以用于一些常规冲突。此外,W76-2核弹头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可大批量生产,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除了W76-2核弹头,美国海军还计划重启海基核巡航导弹,从而使美国海军彻底变为一支可实施灵活核战术打击的“核海军”,并与与陆基和空基核力量一起,形成不同威力及毁伤效应的“全光谱”威慑手段。
近年来,俄罗斯也加强了战术核武器的研制和部署,图为”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可携带战术核弹头美俄新一轮核军备竞争将更加激烈
“战术核武器”一词形成于冷战时期,被视为战略核力量与常规力量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一直是美俄(苏)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时期,美俄核武库中曾囤积了成千上万枚用于作战使用的战术核武器,充当了双方实施对抗竞争和威慑讹诈的重要工具。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同时为了缓和形势,美俄就限制或削减核武器武器签署了一系列条约,但始终没有达成一个真正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限制或削减战术核武器的条约。直到1991年,双方签署了《1991/92总统核倡议》,宣称要对战术核武库进行深度削减,才勉强可以被认作是第一个对战术核武器削减和控制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文件,但是,双方的武库中依然保存有大量的战术核武器。而近年来,美俄签订的核裁军条约也没有关于对战术核武器进行限制的专门条款。例如,在2010年美俄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限制两国最多只能保有1550枚战略核弹头,但该条约并没有专门提到对战术核武器的限制。2019年8月,美国以俄罗斯违约为借口,宣布直接退出《中导条约》,更是为其发展战术核武器点亮了“绿灯”。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后续举措,极大刺激了俄罗斯的神经,使得俄罗斯针锋相对,同时也为了谋求自身绝对安全,加强了对战术核武器力量的建设。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称,目前俄罗斯已经有了规模庞大的战术核武器储备,并还在继续加强核力量研制,其中既包括战略核弹头,也包括数千枚新型低当量和极低当量的战术核弹头,这些小型的战术核武器被部署在包括陆基巡航导弹、对地攻击导弹等新型中短程导弹上,预计到2026年将部署一支总数为8000枚弹头的核力量,成为一支令西方不容小觑的威慑力量。
在美国军方看来,俄罗斯之所以加强战术核武器力量建设,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实战适应性更强的武器弥补常规力量的不足,同时制衡北约在反导、战术核武器等方面的军事围堵,以及威慑北约东扩带来的政治围堵。因此,美军在必须研发和部署新的战术核武器,以维持新的战略平衡。按照美国政府官员的说法,此次美国海军重启战术核武器服役,主要就是针对俄罗斯,让美国手中多了一张遏制俄罗斯的牌,不仅可以抵消俄罗斯在战术核武器数量上的优势,还可以确保美国的核威慑在合理的时间具备适当的效果。
从未来发展来看,美俄都有进一步加强研制部署战术核武器的趋势,这必然导致博弈和对抗的升级,从而引起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同时还会引发第二梯队有核国家研究相关武器或防御技术,使核竞赛愈演愈烈。而且,由于战术核武器的战场运用灵活性比战略核武器高,在战场使用带来的风险也非常大,很可能引发战争升级失控,并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都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兵韬志略是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凌云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近期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两周一期,不见不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