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学人书架|艰难时代的好经济学

李井奎
2020-02-10 07:4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2020新年伊始,我走在哈佛大学Windener图书馆的地下四层,为寻找一本书而不断穿行在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书架之间,不禁感叹人生之须臾而逝,知识之无尽藏也。终于找到了那本书所在的书架,点开按钮,书架徐徐移开,我在一处角落找到了那本书。人类的时间,都隐藏着每一页或古老或崭新的书页之中。古往今来的学人,来过、思考过,然后离开这个尘世,留下的可能不过是寥寥几页而已。无数的才华和生命的光彩,隐没在如许的书架中,沉默如山。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2019年已经过去,我们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奔忙。身处在这个巨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既面对着人类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也面对着每个人的卑微求存的生命意志,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经济的思考。因为,经济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的总称。本文我之所以取了“艰难时代的好经济学”这个题目,其实是借用了2019年新科诺奖得主班纳吉和杜弗洛合写的新书《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这是我今年到美国之后,在MIT书店买的一本新书。面对纷纭的时事,两位作者决定写一本书,讨论那些突出的经济问题——移民、贸易、不平等和环境等等。这本书使我们更为切近地认识到,经济学所告诉我们的所有这些问题的真相,以及与人们一般认识之间的距离。它让我们感到,在艰难时世,好的经济学依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从改变我们的认知开始。

《Universal Economics》

2019年我读书生涯的一件大事,那就是阅读并在翻译的阿尔钦与艾伦这部出版于2018年的《经济学通义》(Universal Economics)。阿门·阿尔钦,是张五常教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求学时的老师,连一向倨傲的五常先生都对他推崇备至。十多年前,周其仁师在浙江大学教我们《新制度经济学》,首选的教材之一就是阿尔钦与艾伦合著、出版于1984年的《大学经济学》。这本书是我的启蒙经济学教材,如今出了新版,几乎相等于重写。蒙出版社不弃,邀请我来翻译,我自然不敢怠慢。

长久以来,各类观察家和自命的导师——神学家、诗人、哲学家——致力于解决一些苦乐参半的人生谜题。幸运的是,今天,我们有了像阿尔钦这样的经济学家。20世纪下半叶,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群星璀璨,辉映千古。而在这群星当中,阿尔钦同样当之无愧,他是一个大师级的能工巧匠,遵循着一到两个世纪之前那些极富想象力的经济学科的先辈之宏伟的思想计划,对于个人及其社会的本质,以及一个社会建立其上的经济运行机制,他建立起了一整套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学分析体系。而且,与经济学圈的其他坚定分子一样,他热爱教书。弗里德曼说:“有些人天生就有经济推理的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推理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和品味,阿尔钦的这本书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技术精湛、壮丽恢弘的学术大厦,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高妙的智识品味,读之令人不忍释卷。只有在阿尔钦这样的大师手里,你才能看到,初阶的经济学工具可以使到如何出神入化的地步。

《财富的起源》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然而,对于财富是什么以及如何创造,却一直未尝能够给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定义。埃里克·拜因霍克的《财富的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一书终于有了中文版,这本书集复杂性科学对经济学思考之大全,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幅思考财富的性质、产生以及应对策略的复杂经济学图画。这本书把我从经济学家物理学崇拜的迷梦中惊醒。

东非马赛族人来问拜因霍克,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你家里有多少头牛?作者说:我一头也没有。马赛族人非常不理解,如此穷困潦倒之人怎么有钱大老远地跑到这儿来,而且还拥有一台相机?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牛才是财富。财富为何物?对于马赛族人来说,财富是以牛的数量来衡量的。你以为马赛族人的这个故事只发生在他们身上吗?在这个时代,我们也是一群马赛族人。尤其是物联网、数字经济、信息社会和智能未来的到来,财富的形态在持续发生变化,我们只有认清楚财富的本质,才能掌握增加财富的秘诀。财富不只是庞大的商品的堆积,财富也不仅仅是处于均衡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财富是一种有用的秩序,是一种关于秩序的信息和知识。亚当·斯密开启了一场经济学革命,梅纳德·凯恩斯也开启了一场经济学革命,其实,它们并不只是经济学革命,更是认知革命。斯密和凯恩斯看到了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人类生活变化本身的底层逻辑,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而这本《财富的起源》是拾起了这些大师们对真实世界的思考,重新界定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本书尤其值得推荐给长期浸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同行们阅读,相信必能带给你们以启发。一般读者也可以从这本书中汲取见识,这本书对读者极为友好,文字很好,虽然是一部巨作,但读起来很是适意,不会感到枯燥繁难。

《为什么》

近二三十年来,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掀起了一场“因果推断”的热潮。在这个时候阅读《为什么》(朱迪亚·铂尔和达纳·麦肯齐,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可以说正当其时。

铂尔是一位计算机专家,他是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的得主,他长期致力于因果性的研究。二十多年前,铂尔就曾断言,因果论正在一次重大转变,“从一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概念转变为一个具有明确语义和逻辑基础的数学对象,围绕在因果性上的那些悖论和争议终将得到解决。”这本书用非数学的语言讲述了因果革命的知识内涵,分享了在解决因果性问题方面,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英勇的征程。铂尔这本书发人深省,还在于它提出了更深一层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进一步认识我们自身?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运行,以及理性思考原因和结果、信任和意涵、目的和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精通计量》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以识别因果关系为主要任务的领域,那就是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大神级人物,他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安格里斯特教授。2019年,他的新书《精通计量》(乔舒亚·安格里斯特、约恩-斯特芬·皮施克,格致出版社,2019年)的中文版终于与我们见了面。我们如何评价一项政策或干预的因果效应?举个例子,我们如何评价性别在工资中所起到的作用?这种因果关系的识别,必须把其他那些和性别混杂在一起的因素分离出来,而分离它的方法,就是反事实框架。所谓反事实框架,就是观察同一个人,如果时光倒流,在出生之初改变了性别,那么,平行世界中的这同一个人只因为性别不同,其收入会有什么变化。没错,你马上会问,这怎么可能,我们无法同时观察一个人的两种状态,但随机试验方法可以帮我大体做到这一点。这本书是安格里斯特教授着意为一般读者所写,通篇借用一位少林和尚的那些高深禅语,来揭开因果识别之路。这本书,也许用《功夫计量》更为传神一些。

《稀缺》

2019年,忙里偷闲,还读了一本出版于几年前的一部行为经济学经典之作:《稀缺》(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行为经济学是把心理学的观察引入经济学分析的新兴学科,两位作者——穆来纳森和沙菲尔——就是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组合。我们是如何会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告诉我们,是因为稀缺心态,稀缺心态让我们深陷管窥之见,越是缺某种东西,我们越是会深陷其中。不是只有穷人才会遇到稀缺问题,《稀缺》这本书让我们重新看待稀缺这件事,稀缺不仅是客观的事实,更是主观的心态。读这本书,不仅能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还能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问题,它让我们陷入权衡的焦虑之中不可自拔,使我们常常犯下各类错误,事后又后悔不迭,它让我们缺乏远见,甚至会变得愚笨和冲动,缺乏自制力。用《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富有程度跟他能够忽略的东西的数量成正比。”这本书提醒我自己,要给自己创造宽松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幸福的人。

2019年已经过去,2020年的开篇也有点“南”,在举国抗疫的严峻时期,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学会分辨各种不同的信息,团结一致;同时,在居家期间,静心阅读,沉思,思考这个世界的未来可能性,也不失为一种抗疫之举。

(作者李井奎为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