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胃黏膜为何“肠化生”,会变胃癌吗?

2020-02-08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伯军 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阅读原文

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尤其是不完全型大肠型化生易以癌变。那么,肠化生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因素易导致肠化生?

医学界公认:肠上皮化是胃癌前病变。统计显示,胃肠上皮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

Lauren将胃癌分为:

胃型胃癌、肠型胃癌、混合型胃癌。极大多数的胃癌是肠型胃癌。

现医学界公认肠型胃癌的进展模式是: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

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来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也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1、胃的肠上皮化生是怎么来的?

胃肠上皮化生就是正常胃黏膜上皮及其腺体被类似于肠型的上皮及腺体组织所替代。

多种因素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长时间炎症使胃黏膜及周围腺体损伤、萎缩、消失,机体不能有效修复,导致胃黏膜萎缩,减少了分泌粘液的功能。

胃黏膜腺体的颈部有干细胞,具有多方面的分化潜能,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分化成各种胃黏膜上皮细胞。在慢性炎症刺激下,胃黏膜分泌粘液减少后,人体会本能地动员胃黏膜的干细胞增殖并转化成能分泌粘液的细胞,这种细胞像茶杯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腺管表面,叫做“杯状细胞”,并在腺管底部转化成能分泌杀菌作用的防御素的“潘氏细胞”,重新担当了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胃黏膜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与肠黏膜上皮形态和结构相似,因此,称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

从肠化生的发生来看,肠化生的出现其实是机体为了适应外界刺激所作出的代偿性改变。

根据肠化生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根据肠化生的组织结构,又分为:完全性肠化生、不完全性肠化生。

完全性肠化生,又叫“小肠型肠化生”(I型肠化生),类似于小肠黏膜上皮。

不完全性肠化生,又叫“大肠型肠化生”,类似于大肠黏膜上皮,又分为:II型肠化生(完全型大肠型肠化生)、III型肠化生(不完全型大肠型肠化生)。

目前的假设是:

在炎症慢性刺激下,胃黏膜干细胞异常增殖转化成小肠型肠化生;随着炎症加重,又进一步发生了大肠型肠化生。大肠型肠化生更容易癌变,成为肠型胃癌,这是大多数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

少数情况下,胃黏膜干细胞在炎症刺激下也可以直接癌变,转变成肠型胃癌。

目前在临床上没有区分肠化生的类型,只作为科研。大量研究发现,不完全型大肠型肠化生进展为胃癌的风险较高;不完全型大肠型肠化生只见于中重度肠化生病人,而且肠化生的程度越严重,不完全型大肠型肠化生的发生率就会越高。

但轻度肠化生往往都是小肠型肠化生,不一定伴随萎缩,而有可能就是胃黏膜慢性炎症直接所引起。

2、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及性别

胃黏膜肠化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研究显示,中年人群发病率较年轻人更高,50岁以上是发生胃黏膜肠化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其实,胃黏膜肠化生是机体老化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是自然现象。

多项研究证实中老年男性是最好发的人群,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一项纳入了245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研究显示,43.1%的Hp感染患者出现了肠化生,而没有Hp感染的患者肠化生只有6.2%,具有显著差异。

Hp分泌的毒力因子,可导致胃黏膜细胞炎症、凋亡,使胃黏膜长期存在损伤与慢性炎症,在炎症的反复刺激下胃黏膜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演变为肠化生。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持续存在Hp感染可使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发生风险增加9倍。

3)胆汁酸

胆汁酸也被认为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通过胆管贮存于胆囊,并被胆囊浓缩,进食时胆囊收缩,胆汁被释放于肠道,帮助消化。

胆汁中有胆汁酸,对肠黏膜没有损伤,当反流到胃内时可损伤胃黏膜。胆汁酸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细胞,改变细胞通透性,破坏细胞稳定性,损伤细胞内DNA,导致胃黏膜细胞炎症、凋亡,诱发细胞突变;胆汁酸还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炎症。

4)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关系密切。

腌、腊、熏制食品及蜜饯类食品中亚硝胺含量明显增多,人体摄入后亚硝胺可以改变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代谢状况,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使胃黏膜肠化生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长期高盐饮食、辛辣刺激食物、缺乏维生素饮食也是诱发胃黏膜肠化生的因素。

有研究显示,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也是诱发胃黏膜肠化生的因素。

而健康饮食对预防胃黏膜肠化生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该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5)吸烟、饮酒

有研究显示,吸烟及饮酒的人群中胃黏膜肠化生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无不良嗜好的人群。这是因为吸烟、饮酒都可以损伤、刺激胃黏膜之故。

6)有胃癌家族史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尤其是不完全大肠型化生易以癌变。那么,肠化生是怎么来的?又是哪些因素易导致肠化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黏膜肠化生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更高。遗传因素是导致胃黏膜肠化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我们了解了肠化生发生、发展规律,就会明白肠化生为何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变,就会引起高度重视,依目前指南要求,中重度肠化生患者需要每年复查一次胃镜,目的就是观察胃病进展情况,一旦进一步发展为中重度异型增生,就要及时行胃镜下胃黏膜剥离术,以防止进展为胃癌;了解肠化生发生因素,我们就能更好进行预防和治疗肠化生。

原标题:《谈谈发生胃黏膜肠化生的哪些危险因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