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看武汉|愿逝者安息,生者勇敢应对悲痛
【编者按】
2020年2月7日凌晨,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去世。而截至2月6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636例。
本文编译自美国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简称SAMHSA)的一份小贴士,旨在帮助重大灾难或创伤中失去亲友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悲痛。
愿逝者安息,生者勇敢应对悲痛。
当你失去了某个重要的人或物,悲痛是由此产生的悲伤、心痛和困惑的一种正常反应。在经历重大灾难或创伤事件后,悲痛也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反应。
这份小贴士将会介绍悲痛、悲痛的过程、悲痛过程被打断并复杂化的情况,以及创伤性悲痛产生时,会发生什么,同时也将提供一些应对两种悲痛的技巧。
什么是悲痛?
悲痛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人在面对死亡、离婚、失业、搬家或因病丧失健康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甚至无可抗拒的反应。一些灾难或是令人痛苦难忘的事件也会催生悲痛。悲痛可能会让你感到空洞与麻木,或难以感受到喜悦与悲伤。悲痛也可能令你愤怒,以至于使你产生以下反应:
•颤抖
•肌肉无力
•恶心、食欲不振
•失眠或呼吸困难
•口干舌燥
在悲痛时,你可能会做噩梦,疲于社交,并且不愿再参与到你的日常活动中去。
最终,你可能会注意到,在体验失去的过程中,你自身正发生着如下的一些积极的变化:
•你正变得更加包容与善解人意
•你会更加感激你的亲人与好友
•你会感激社区中充满爱心与关怀的人
•你会感受到精神纽带的增强
•你会在社交中变得的更加活跃
你会踊跃倡导以帮助那些与你有相同遭遇的人
悲痛通常会持续多久?
悲痛是因人而异且因事而异的。死亡或失去的方式,以及个人的境遇,都会影响到悲痛持续的时长。
如果目前你正处于悲痛之中,你会难以想象你所感受的痛苦的尽头。可即使你的生活可能不会恢复到像从前一样,这种悲痛最终仍会消失。并且这种悲痛的体验会让你接受失去,你的生活终将继续前行。
应对悲痛
你可以采取措施帮助自己应对悲痛。与了解并尊重你的感觉的人交谈,例如家人、信仰领袖和您信任的人,是应对悲伤的一种有用方法。尽管您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有这些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会变得不那么强烈。
尝试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照顾好自己身体。允许自己去感受喜悦、悲伤,并在难过时哭泣。
经历悲痛的过程,并从失落中恢复过来,并不意味着忘记死去的所爱之人。你可能仍会与失去的人保持深深的联系,但你也可以想象没有Ta的生活。你将开始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并与Ta人重新建立联系。
摆脱悲痛时,您可能会开始遇到以下问题:
• 感到失去的痛苦难以忍受或无法避免
• 适应所爱之人逝去的现实
• 建立新的关系
如果您在几个月后没有经历过这些变化和调整,并且感到自己陷入了沉重的失落感中,那么您可能正在经历所谓的复杂/创伤性悲痛(complicated or traumatic grief)。
什么是复杂/创伤性悲痛?
灾难或其他创伤性事件发生后,许多因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悲痛过程,从而增加发生复杂或创伤性悲痛的风险。无论是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灾害,失去所爱之人的悲痛,可能同时伴随着失去家园和财产的悲痛,以及缺少社群安全感的恐惧和忧虑。
在某些情况下,灾难发生后,即时的身体需要可能会先于丧失的伤痛,正常的悲痛过程或因此被延迟、延长或变得复杂。
复杂/创伤性悲痛是无法停止的悲伤,无法帮助你恢复昔日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失去所爱之人的6个月内,强烈的悲伤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轻。但是,如果您遇到复杂/创伤性悲痛,那么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你可能始终无法停止悲伤,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悲伤、愤怒和孤独感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这些是复杂/创伤性悲痛的一些症状:
• 对死亡或失去深感愤怒
• 除了你所爱的人之外,什么都想不了
• 一点也不想看见那些你失去的所爱之人的信物
• 做噩梦或产生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oughts)
• 感到深深的孤独和对失去之人的想念
• 对他人不信任
• 感到无法维持正常活动或履行职责
• 感到生活苦涩,嫉妒其他不受悲痛影响的人
• 无法享受生活,或是回忆起与离世的所爱之人的幸福时光
如果你遇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则可能需要寻求帮助才能前进并开始治愈过程。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wuhan2020志愿者团体搜集了一些心理疏导平台。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点击此链接获得咨询平台信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以下仅列出部分机构的联系方式:
湖北省心理咨询协会 15342296955 (9:00-21:00)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027-85844666 (9:00-21:00)
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雪绒花热线 027-58800525(9:00-12:00 14:00-17:00)
北师大心理学院老师创办易普思心理咨询 400-699-2006 (24 小时,仅针对一线医护人员)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010-82951332、8008101117(24 小时心理干预,服务全国)
天津市心理援助热线 022-88188858(24 小时心理干预,服务全国)(天津市安定医院)
广州心理援助热线 020-81899120(24 小时心理干预)(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州市惠爱医院)
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24 小时心理干预)0571-85029595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021-12320-5 (8:00-23:00)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