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回一线!年轻护士、老楼长…17年前曾抗"非典"的她们又冲到了前面

2020-02-06 14: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杜锐是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输血科的一名护士,1 月 23 日,医院收到抗疫指令时,身处二线岗位的她毅然交上了请战书。

" 身体原因离开一线,但需要我时,我一定上!"

2002 年,杜锐参加工作,成为了哈市六院肝炎病房的一名护士。第二年," 非典 " 暴发了," 那年我 20 岁,路过隔离区时,看到同事累到站不住,扶着墙蹲在一边。当时我就受不了了,向领导申请,一定要进去出一份力。" 杜锐成为非典时期连接隔离区和清洁区的缓冲区的一位值班护士。

" 当年穿的防护服非常厚重,一个班下来,里面的一次性手术衣都会湿透。而且也没有 N95 口罩,只有纱布口罩。很憋闷,我们要戴两个口罩,相当于 26 层纱布叠在一起。" 那时身高 160 厘米的杜锐,体重才 90 多斤。穿着厚重防护服,每天工作很繁重,包括往隔离区病房运送氧气瓶、传递医嘱、给患者加药、根据患者需求给他们准备各种补给等。

杜锐告诉记者:

"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氧气瓶特别沉,和我差不多高,每次都得滚着瓶往里走。

隔离区和缓冲区有个 5 厘米高的门槛,我就得把瓶抱起来。

想想那会儿真是挺辛苦的,但是积累了很多的抗击疫情的经验。"

2016 年,杜锐的健康亮起了红灯,有点扛不住一线工作的强度了,她调到了输血科工作。用她的话来讲:" 其实每个岗位都不轻松,但相对来说,一线工作,每天轻松就能走超过 10000 步,二线工作一般 6000 步就行。" 虽然离开一线,但她一直关注着,她表示,如果需要,她随时参战。

抗疫指令下达,作为党员,她第一个冲上一线

今年春节前,医院收到了抗疫指令,当时杜锐就因为不能和战友奋战一线而觉得心里不踏实。杜锐告诉记者:" 工作近 20 年了,我已经把医院当成了家,家里有事,家人一定要整整齐齐地一起战斗。我如果不在队伍中,总觉得自己像‘逃兵’。"

为此,她开始和同为医护人员的丈夫商量重回一线岗位的事。了解了她的渴望,虽然心疼,但丈夫还是选择支持。

除夕那天,杜锐给护理部主任发了信息

" 主任,17 年前,我是第一批抗击非典的护理工作者,我有经验,且我是一名有 13 年党龄的党员,当祖国需要我时,我有责任坚守在人民前面。"

杜锐的坚定深深感动了

包括护理部主任在内的所有人

最终

她如愿以偿重回一线

目前,她兼顾着预检分诊处和输血科两边的工作,哪需要人,她立刻就能补上。她表示:" 虽然工作任务重了,但是我能为患者多做点事,能帮战友们分担压力,作为党员,我非常骄傲。而且我对我的战友们非常有信心,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战胜疫情。"

重回一线的

还有社区里的热心人

邓大姐是安固街的老住户,大约 25 年前,热心的邓大姐成了 1 单元的楼长,从此楼道里的大事小情都由邓大姐操心。楼道里的卫生她要管、公共设施的维护她要管、家长里短她也要管,邻居们也不把她当外人。

2003 年 " 非典 " 来袭,邓大姐毫不犹豫地冲在了第一线,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很多信息的传递都靠邓大姐的两条腿。社区有点啥通知,邓大姐和社区的干部们一起贴通知,然后她还要挨家挨户再通知一遍,该注意啥,还需要啥,生怕有人落下。

" 非典 " 过后,邻里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整个单元处得就像一家人,邓大姐热心负责,邻居们对她也是绝对的信任。

右一为邓大姐

后来,邓大姐的 " 业务 " 不断扩大,2 单元和 3 单元也由邓大姐负责了。这 3 个单元一共 54 户都成了邓大姐的 " 家人 "。

今年疫情突发,70 岁的邓大姐又一马当先,和社区干部们一起冲在最前面。每天早上 5 时开始消毒,8 时左右就到社区报道当志愿者,一直忙到黑天才回家,这是邓大姐整个春节的作息表。她知道邻居们有好多岁数大腿脚不好的老人,上楼费劲必须把扶手,所以每天早上她都特意把扶手擦拭消毒干净。

现在有了微信群,传递信息比过去方便多了,可社区有了重要通知,邓大姐还是会到部分老年邻居那里嘱咐一声。忙完正事,邓大姐还不忘隔着门和几位邻居唠叨几句," 老刘大哥,这两天就发酒精了,你不要着急,政府想着咱们呢。"" 小赵啊,你们小两口不是说正月要带孩子旅游吗?别去了,消停在家待着吧。"" 王姐,你平时爱逛超市,最近别去了,记住少出门不扎堆。"

大家叫我一声楼长,

我得对得起大家伙这份信任!

据安化北段社区主任王明君介绍,社区的工作人员过年期间一天没歇,邓大姐也是一天没歇,天天跟着大家一起忙。帮着社区的工作人员挨户走访登记、分发酒精 …… 看着工作抢着干。大家心疼她,想让她多歇一会少干点。可邓大姐不干,她说,这点活算啥?你们哪个干得不比我多?

邻居里有人好心劝她,大姐少干点吧?你不怕呀?邓大姐说:" 我不怕!人家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家人啊?人家为了咱们都不怕,我怕啥?再说了,这 3 个单元我们是一家人,不管是啥,我得保证大家第一时间收到做到。大家叫我一声楼长,这么信得着我,我得对得起大家伙这份信任!"

邻居们都说:" 每天只要听到邓大姐在楼道里忙前忙后的脚步声,我们心里就有底。有她在,有社区在,我们就是安全的。"

记者 王静 刘菊

原标题:《重回一线!年轻护士、老楼长…17年前曾抗"非典"的她们又冲到了前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