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之下,心脏病患者的居家注意事项
原创 崔医声 医声相伴崔松说
这次疫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有不少时间了,这几天医院都已经开诊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医院现在目前也是属于一个相对“危险”的地方。
可是除了疫情以外,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或者有些人这几天在家里闷得慌了,也会感觉到自己有一些胸闷,心慌。
那到底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就医,什么情况是我们的心理作用呢?今天,想从心脏病的角度跟大家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症病例大多数都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所以更应该管理慢性病,所以讲一讲:
老年人居家怎么样管理慢性病?
一、药不能停
在疫情开始的最初,所有人的着眼点、所有人的神经都被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吸引、牵挂。
可是,从过年到现在已经快两周了,很多老年人日常需要服用很多药物,但手里的“备货”也有点告急了。就像我的病人很多本来预约好年初六以及后两天的门诊,也大多数都取消了预约,那就说明他们家里的药还有“存货”。可是一些人没有“存货”了,他们也害怕去医院,害怕冒这个风险。
但是我要说:如果你是一个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慢性病病人,药不能停!冠心病、脑梗、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有些药物是必须长期服用的。比如冠心病病人,抗血小板药不能停,尤其是装了支架的病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就更不能停药了,不然会增加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脑梗病人也是如此,同时降脂药也不能停。再比如降压药,漏服一顿血压就会有波动;还有胰岛素,一停血糖就无法控制。
所以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不足了,还是一定要去医院配齐的!
上海卫健委及医保局也出台了《关于适当延长门诊慢性病患者处方用量的通知》:为合理疏导就诊群众,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在疫情防控期间,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最多一次性可开具3个月用量的药品。相信各地也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二、加强监测根据慢性病的情况,每天测量血压、心率、血糖、体重,并做好记录。
三、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一日三餐,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过分节食。
尤其要提醒一点:过年的年货里,特别是炒瓜子、花生等零食,除了含有油脂外,还有很多盐分。很多人喜欢没事嗑嗑瓜子,吃得多了可能盐的摄入就多了,容易血压高。
进行有规律的适当活动(屋中散步)。尤其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宅在家里,除了吃,动得也少了,所以血糖也有可能会上升。
网上看到很多有创意的人已经把旅游景点开到了家里,先参观一下床头山,穿过卧室巷,然后到客厅谷,逛一逛厨房美食街,再到阳台峰,最后再去看看马桶湖和淋浴大瀑布,把能走到的地方都走一走。
还有一些非常简单、不需要很大场地的活动也很适合老年人,比如说八段锦、五禽戏。不一定需要把每个动作都做得很到位,但只要你动起来就对身体有好处。因为如果一直不活动,身体就会处于高凝状态,越不动越容易出问题。
↑ 八段锦 ↑(图片源自网络)
滑动查看更多五禽戏动图(图片源自网络)
还有就是抽烟的问题,如果你在家经常抽烟的话,那一家人都在抽你的二手烟。希望这段非常时期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那就把烟戒了吧!爱护自己!爱护家人!
四、那么出现什么情况
必须马上就医呢?
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说,就是胸痛。
但是胸痛有很多种,哪种胸痛是最要紧的呢?
那就是劳累后加重的胸痛。
如果说你从床头山走到了客厅谷就胸痛了,那可能就会比较严重。如果休息的时候、躺着没干啥的时候,觉得胸口痛,起来各个房间兜一圈又好了,那这种胸痛问题不大。
可以测算一下:自己是不是患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网络链接:http://tools.acc.org/ASCVD-Risk-Estimator-Plus/#!/calculate/estimate/
这其中包括了家族史。
有病人问我:崔医生,我的父亲90岁得了冠心病,我是不是有家族史啊?其实并不是的,我们经常说的家族史的概念是“早发家族史”,也就是说男性55岁以前得冠心病,女性65岁以前得冠心病,那么在子代中的遗传几率就会比较大。
还包括了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的危险因素;有没有其他血管疾病,比如下肢动脉闭塞、脑梗等等;有没有吸烟?是否肥胖?是否血脂高?
这些因素越多就说明危险性越高,但是危险性高也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发作,主要还是要关注症状——劳累后加重的胸痛。
如果有这样的胸痛,那么你所处的危险就是可能是心脏缺血或者心肌梗死,这比到医院可能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要大得多,这时候是一种急症,所以还是请你即刻就医!
《居家心血管慢性病管理要点》
1.药不能停!长期服用的药物不够了,及时去医院配齐!时刻防护不能忘!
2.加强监测!根据患病情况,每日测量血压、心率、血糖、体重等。
3.坚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居家游山玩水不是梦!戒烟!爱护自己!爱护家人!
4.注意劳累后的胸痛,一定要及时就诊!
丨可能有人会问:
心跳快了呢?
血压高了呢?
胸闷气短了呢?
要不要马上就医呢?
丨可能还有人会问:怎么样不出门儿就能知道自己心脏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有什么简单的检查方法?
丨我们明天接着说。
好书推荐
《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