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疫日记丨学湖北话鼓励患者“嗲嗲,家人们等着您回家“

2020-02-01 16: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赵晓玲

仁济医院南院外科监护室护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

昨晚,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赵晓玲首次进入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区,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工作。她听到当地医院护士叫患者“嗲嗲”(湖北话“爷爷”的意思),然后上海队员们也跟着这么称呼,让情绪躁动的患者们感受到家人们在等着他们回家。

赵晓玲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外科监护室的一名危重症专科护士。危重症专科护士是技术要求很高且风险系数很大的岗位,赵晓玲经过数年的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业务骨干。小年夜,晚上6点30分,赵晓玲刚刚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当时一看到报名消息,没有片刻犹豫,甚至未曾联络家人,就在微信群中直接秒回了:“我愿意”。

赵晓玲家中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5岁,小女儿才3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赵晓玲说:“我是一名危重症专科的护士,这个时候我责无旁贷!家里的两个女儿只有交给孩子他爸照顾了,不过我相信,等我的两个女儿长大了,也一定会理解、支持妈妈的选择。”

【抗疫日记】

历经了诊治规范和自我防护培训后,我们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陆续接手武汉市第三医院的多个科室工作,有普通病区,也有重症监护病区。我被分配至新辟出的重症监护病区,面对着的是该院收治的病情最为危重的重症患者。1月31日晚上,我首次进入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病区,完成了我的第一个班。

我们第二批医疗队是与武汉市第三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在病区开展工作的。昨晚,由4名当地护理人员和我们8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一起并肩作战!

进入病区后,最初的感受是,穿戴好防护服后每个人的行动就好像被扯着线一样,行动非常不便。

晚上8点,我们准时进行交接班,由于处于缺氧的状态,加上对于疾病的恐惧,有些患者的状态不是很好,甚至吵着要放弃治疗,我们一边治疗,一边劝慰。

我们听到当地医院护士叫患者“嗲嗲”,她们告诉我这是湖北话“爷爷”的意思,然后我们也跟着这么称呼并鼓励他们,“家人们等着您回家”。

我们告诉他们全国各地都在支援武汉,让他们感受到全国都在为他们加油。情绪躁动的患者们明显平静了,对于治疗的配合度更好了。

考虑到工作量及照顾护理人员的健康,我们的工作时间设定为4小时。按照排班,我应该12点就下班的,但是有位患者病情极速变化,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们带着全副武装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及各项治疗,拼尽全力抢救了一个多小时。

凌晨2点,结束工作的我们步行回宿舍的路上,我们都感到,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同样重要,肩上的使命让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信心,奋勇向前去努力救助更多的人。

第一天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战场,但是没有一个医务工作者会后退,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全力尽早打赢这场防疫之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