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狠的狼性,是把自己变成狗

2020-01-28 15: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驯化,通常被理解为人类对动植物单方面的征服。人类肆无忌惮地将动植物纳为己用:占有、食用、囚禁、鞭打、奴役、驱使、骑乘,而被驯化的物种除了俯首称臣之外别无选择。正因如此,驯化总是用来比喻只有单方面主动的爱情:小王子和狐狸,五十度灰。

英国解剖学家、古生物考古学家艾丽丝·罗伯茨颠覆了这种认知。她在《驯化:十个物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一书中断言,人在驯化中的作用被夸大了:“两个物种之间的联盟要成功,一定取决于双方的意愿,而且这种意愿是相互的。”

既然驯化从来不是人类有意识的主动计划,那么,主客体之分就完全取决于观测角度。站在人的角度看,是人驯化了动植物。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动植物“驯化”了人?

最狠的狼性,是把自己变成狗

狗是最早和人类联盟的物种。三四万年前,是狗主动开启了这段友谊。

那时它们还是欧洲灰狼,人类则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一小部分好奇心旺盛的狼小心翼翼地接近人类的营地,偷吃人类的猎物残骸,并在打猎时主动和人类合作。狼明白,跟着这群人有肉吃。几代人之后,它们便进化成了狗。

自此,狗和人成了老铁,默契尽在不言中。它们最早帮忙打猎、陪伴人类幼崽,后来又做过看家护院、牧羊、缉毒、导盲等等工作。如果非要给这场友谊加一个期限,它早就超过了几万年。

今天,欧洲灰狼已经全部灭绝,全世界的狼加起来只有30万匹,狗的数量却达到了5亿多只。

狗的智慧是最古老的一种。纵观历史,狗在进化中做出的每一步选择,都符合古希腊犬儒主义的全部教义:宣扬友爱,追求德行,放弃名誉,克制欲望。

小麦与人类:命中注定的浪漫之遇和回不去的曾经

小麦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植物,也是对人类行为改变最大的物种。自从开始种植小麦,大部分人类就成了农民,从此被栓牢在田间地头,过上了靠天吃饭的生活。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没有打破被栓牢在工作岗位上的魔咒。

小麦同样没有退路可走。人类只是改变了行为,小麦可是改变了基因。1.2万年前,野生小麦本来是叶轴易碎、麦粒小颗的。只有这样,包含种子的小穗成熟时才会被风吹散,完成播种。

没想到,西亚地区的人类开始将野生小麦带回部落做面包。这一行为无意中影响了小麦的进化方向——叶轴结实、麦粒大颗的小麦被不断筛选出来。1.1万年前,人类首次主动种植小麦;到了9000年前,所有的小麦都进化成了叶轴结实、麦粒大颗的版本。小麦从此再也不能适应野外生存。

小麦和人类之间是一场没有婚前协议的婚姻:开始只是年轻冲动,等到多年后各自心中泛起疑虑,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改变人类基因的衣食父母

在所有“驯化”过人类的物种中,牛是唯一直接改变了人类的基因的。通过什么呢?牛奶。

1.1万年前,野牛才在地中海东岸被驯化成家养牛,仅仅2000年后,人类就正式喝起了牛奶。牛奶好喝,它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大量基本营养素。古人理想中的佳美之地就是“流着牛奶和蜂蜜”的。

但是,成年人类本来并不能消化牛奶。小孩子断奶之后,含有乳糖酶的基因就会关闭。乳糖在肠道中发酵,就会出现腹胀、胃痉挛、腹泻等症状。

人类为了能够愉快地喝奶,从7000年就学会了把牛奶制成各种奶制品。更绝的是,少量人类硬是独辟蹊径,在4000年前基因突变出了耐乳糖性,成年后还能继续生成乳糖酶。

黑暗的中世纪物资匮乏,喝不了鲜奶的欧洲人几乎死光了。直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喝了牛奶还会腹泻,今天欧洲西北部却有98%的人都具备了耐乳糖性。

基因可以变,牛奶不能断。你说这事牛不牛?

玉米:做好一切准备,等待命运敲门

论环境适应能力,没有哪种农作物能强过玉米。一般来说,生物要想在陌生环境站稳脚跟,需要经过好几代的努力,从基因上做出改变。但玉米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外表和生活习惯。

凭借这种能力,玉米9000年前从墨西哥西南部出发,花了5000年时间占领南美,又花了2000年在北美落地生根,成了美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展出丰富的多样性。

玉米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只要给它一个新风口,它就能征服全世界。可惜,玉米被美洲大陆困住,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

机会直到1492年才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来到美洲。玉米抓紧了命运垂怜的唯一一张船票。和火鸡、西红柿、南瓜、土豆、美洲家鸭一起,玉米从加勒比地区漂洋过海来到西班牙的港口。仅仅60年后,玉米就走遍了整个欧亚大陆,成为在地理上分布最广的谷物,没有之一。

黄金色的玉米迟早要发光。早在机遇降临之前,玉米就做好了一切准备,静静地伫立在美洲大地,等待哥伦布的船队到来。

人类:我 驯 我 自 己

人类诞生于20万年前的非洲。10万到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迁徙,从非洲出发,占领了世界各地。人类的繁荣给地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自己的相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改变主要发生在头部和面部。和现在相比,9万年前的人类头骨长得更为粗野:脸型长,眉骨突出,男性和女性的犬齿差异大。从这个角度看,“女性化”的脸型才是大势所趋。

相貌的温驯说明睾丸激素的减少。灵长类动物普遍具有较高水平的睾丸激素,它们无法克制对陌生个体产生的恐惧、敌意和相互攻击的冲动。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居住得更加密集,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在有性繁殖的游戏规则中,越是无法学会和他人合作,就越难有机会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久而久之,自然选择帮助人类完成了社会容忍度的进化。

到了今天,人类个体早已无法脱离社会而独活。在不知不觉,我们完成了自我驯化。

尾声

截至目前,地球上共有约200亿只鸡、76亿个人类、15亿头牛和5亿条狗,10%的陆地面积被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覆盖。在电影《流浪地球》的“火种计划”中,人类的受精卵、基础农作物的种子和全球动植物DNA图谱同样重要。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离开太阳系尚有存在下去的希望,但离开被驯化的物种,人类必然灭亡。

其实人类和被驯化的物种没有本质区别,我们都控制不了现在,也决定不了将来。在驯化的故事中,每个物种的加入都使得叙事主体增多,编织出复杂的故事线。我们和它们经过数万年的共舞,至今仍在一同谱写这个美丽世界的新乐章。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要带着地球流浪,我们和它们的故事也仍将继续,直到宇宙尽头。《驯化:十个物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作者:[英] 爱丽丝·罗伯兹

上市时间:2019年3月

定价:79元

内容简介

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而同时,这些物种也在“驯化”人类,它们的印记留存在整个人类社会,沉淀在我们的基因中,*i终共同塑造了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原标题:《最狠的狼性,是把自己变成狗 | 内有福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