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信息汹涌,我们该信谁

汪诘
2020-01-28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这段时间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进展。更何况,我的岳父母都是武汉人。

关于这次疫情的信息,无论是医学信息还是社会民生信息,都像海啸一样向我们涌来。你一定跟我一样,看到很多观点相反的消息。比如说,这次肺炎与2003年的SARS相比,哪个更严重?出现疑似症状的时候,到底是应该马上就医还是在家中自我隔离观察?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是最恰当的?以上三条是较为专业的医疗信息,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关于社会民生方面的各种消息那就更是五花八门,有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有令人乐观的消息,比如说武汉到底有多少确诊病例?有多少疑似病例?某些医院有没有彻底瘫痪?医生有没有崩溃?死亡病人是不是停在走廊上没人管等等,这些社会民生的信息也是汹涌如潮水,各种说法都有,我们到底该信谁呢?

在这种时候,科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把风险的概率降低到最低。今天,我最想传达给你的不是具体的医学知识,我是想告诉你一些通用的做选择题的方法。当你面临若干个选项,而又必须采纳其中的一个时,你该选择相信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总结为三个字:看信源。什么是信源?就是信息的最初来源。再啰嗦点,就是一个信息第一次被创造出来的地方。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对于任何信息,暂且不管它的具体内容,首先要看看这个信息的信源是什么。这就好像抓蛇要抓七寸,信息真假的七寸就是“信源”。

那么,到底怎么区分哪些信源是值得信任的,哪些信源是需要存疑的,哪些信源是该果断抛弃的?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掌握了这个能力,就能把上当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有时候,甚至是能保命的。

对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首先,我们要把信息分成专业的医疗信息和社会民生消息这两大类,这两类信息的信源可靠性会略有不同。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专业医疗信息。当面对这类信息时,你要记住的一个可信度排序是这样的:

1.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健委和疾控中心;

2.各个省级的卫健委和疾控中心;

3.有良好口碑的专业垂直媒体;

4.医疗领域在职的著名专家、一般专家;

5.知名的科普人。

原则就是:当两个信息的结论矛盾时,相信等级高的。同时,别忘了信息的发布时间,看到一个信息时,还要看看有没有最新的修正。

对于专业医疗信息,我不推荐除了以上5种信源之外的其他信源,哪怕你家亲戚中有医生,也不能轻信,或者说,你也必须要求他提供信源。医疗信息的准确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绝不可以轻信。虽然在这种时候,每个人的动机一定是好的,但是专业能力不会因为谁跟你更亲近,谁就会更好。一般来说,我们所关心的所有专业医疗信息,以上5种信源足以满足需要了。假如你在微信群或者其他渠道听到什么医疗信息,请务必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被以上5种信源提到了。假如有,就仔细看看是怎么说的;假如没有提到,你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暂时不要相信,让子弹飞一会儿。

比如说,大家可能都关心,如果不幸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到底会有多可怕?

关于这个问题,估计你听到过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该信谁呢?世卫组织在1月23日晚上7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是这么回答的:关于死亡率的问题,在流行病疫情的早期,我们对疫情严重程度的声明必须非常非常谨慎,这场疫情仍在发展,还没有达到峰值。换句话说,关于这个问题,世卫组织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既不能被一些所谓专家的危言耸听吓到,也不能掉以轻心、满不在乎,还要保持一种高度警惕的、随时关注的状态,根据最新的可靠信息来决定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等级的保护措施。关于这个问题,我还可以给你一个参考信息,根据我在世卫组织官网上查到的信息,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世卫组织认可的确诊病例是8098 例,死亡774例,死亡率约9.6%。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截至1月25日12:29,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确诊病例是1330例,死亡41例,死亡率约3%。由于这次疫情还处在初期阶段,所以死亡率还会不断变化,但可以作为我们实时关注的一个参考。另一个可供参考的信息是:2009年H1N1流感全球大爆发时,世卫组织确诊的病例是130多万,死亡率约1%。

有些人可能会想: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就一定可信吗?在微信群中,你可能会看到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质疑国家卫健委的数据。这些质疑,当然不能说都没有道理。但问题是,除了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们找不到更可信的数据,如果必须要找一些代表这个病有多严重的数据来供我们做出抉择的话,那么选择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是风险概率最小的。你如果选择相信朋友圈中转发的小道消息,风险只会更大。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决策能保证百分百正确,科学思维就是用可能性的高低来帮助自己做决策。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自己或者家人出现了疑似症状,该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可靠度最高的信息就是来自国家卫健委1月22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编注:稿件撰写和发布有时间差。目前诊疗方案已经发布试行第四版。)

我仔细读了一下,我个人给大家的总结是:如果你不在武汉疫区,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同时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这三个症状,但同时并没有出现鼻塞和流涕症状,这就是疑似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路上一定要做好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相互传染。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医院来处理。

为什么要强调是不在武汉疫区呢?因为武汉疫区的情况特殊,医院人满为患,是一个高危场所,假如你只是得了普通的感冒,这时候去医院有可能是风险更高的行为。这时候,建议您仔细阅读世卫组织在1月20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对有轻微症状的疑似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护理》,这里面的2019-nCOV就是世卫组织暂定的新冠肺炎的正式名称,如果在世卫组织官网上搜索信息就可以用这个名称来检索。对公众来说,知道有这么一份指南是更重要的事情,因为一旦真的需要了,你有了这个名称,就不难找到。

另外,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第三版诊疗方案中,关于中医治疗的部分很容易被误读,我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在这份文件的第六页,有一项专门列出的“中医治疗”,请大家注意两个要点:

第一,文件中明确说明: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确诊得了新冠肺炎,千万不要自行去按照方子抓药来吃,对于预防是没有作用的。

第二,文件中也明确提示“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即便你被确诊得了新冠肺炎,也不能自己根据方子抓药,因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必须是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给你诊断后,专门为你开的方子才可以用,否则自己乱吃药,很可能因为体质不同,反受其害。

例子是永远讲不完的,类似的医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掌握辨别信源可靠度的总原则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等级排在前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及各省市的卫健委、疾控中心,另外有良好口碑的垂直医疗媒体,例如丁香医生等,这些个信源的可靠度要高于某个著名专家的言论。

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著名专家的言论的可靠度等级只能排在第4呢?我估计很多人会在实际生活中,把专家的话当作最值得信任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如雷贯耳的著名专家,像这两天被媒体提到最多的钟南山院士,还有那位来自香港的管轶等等。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切不可迷信专家。世界上的专家很多,专家与专家之间完全有可能是持不同观点的,在你对某个著名专家的话深信不疑的时候,你很可能并不知道,或许还有另外一位同样著名的专家是另一种说法,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有专业人士能够掌握各个不同专家的信息,综合得出结论。当某个专家与主流意见不同,并且坚持己见时,虽然历史上也发生过最终专家是对的情况,但更普遍的情况还是大多数人持有的观点是对的。我们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我们只能按照概率最大的方式来做决策。假如生活中有一个人是跟你反着来,他只相信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真理”,或许他偶尔能笑一次,但很多年以后,做一个统计的话,一定还是你笑的次数多,这是概率决定的。

有些人听我这么说,可能心里会想:作为科普人,你自己都说科普人的信源等级排在最后的第5位,那你说的这些岂不是可靠度最低的吗?你有什么资格对专家说三道四的,我信你个鬼啊!

实际上,像我这样的科普人应该秉持的职业操守就是在专业医疗问题上,起到的作用只是帮大家查找可靠的信源,甄别信息的真伪以及解读某些专业词汇,我们并不创造新的信息。假如某个科普人在没有信源的情况下,跟你谈一个他自己发明的医疗观点,那你完全可以无视。

我这里讲的其实是科学思维,并不是具体的医学知识。在科学思维这个领域,科普人恰恰成了专家,而不是某个医学领域的专家了。

讲完了较为专业的医疗信息的信源可靠度等级,我们再来说说社会民生消息的信源可靠度等级。排序是这样的:

1.国家级大媒体,例如央视新闻;

2.地方性正规媒体,例如各种电视、报纸;

3.在真实性方面有良好口碑的自媒体。

4.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发来的亲身经历的第一手信息,注意,不是二手信息。

除了以上这4种信源,其他来源不明的微信群消息,朋友圈消息,亲朋好友转过来的二手信息,以及你自己不熟悉的自媒体人,不论他的语气听上去有多诚恳,都不要轻信,除非有大量的交叉证据。

现如今,网上充满了各种假消息、假新闻和毫无根据的个人猜测,以及各种夸张的过度解读、道听途说。看到一张图片或者一段小视频,你要特别注意有没有能够分辨出的时间或者地点,很多图片和小视频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张冠李戴。如果不注意信源,有时候很容易信以为真。比如说有一张被广为流传的隔离担架的照片,但配的说明却是误导人们说是正常隔离的情形,成功吓到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请大家记住:不论多么具有欺骗性的信息,我们只要抓住信源这个七寸,就能最大程度地不上当受骗。

希望你能意识到,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重大事件,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封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包括北京、上海在内中国许多城市都宣布进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这是2005年该项紧急预案制定以来,我国首次使用。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目前这种特殊时刻,唯有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才能渡过难关。科学思维并不只是一个思维游戏,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时刻,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汪诘为科普作家,著有《时间的形状》《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未解的宇宙》《少儿科学思维培养书系》《迷途的苍穹》《精卫9号》等书。)

    责任编辑:蔡军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