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冠肺炎阴霾下蔓延的恐慌情绪,该如何有效应对?
原创:师建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截至 2020-01-26 09:053 数据统计:全国确诊 1975 例,疑似 2684 例,治愈 49 例,死亡 56例。
传染源: 尚不明确,可能来自蛇或蝙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传播途径: 未完全掌握,存在人传人、医务人员感染、一定范围社区传播。病毒是否变异:存在可能。疫情是否扩散:是。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封城隔离,如果用“厉害了我的....”来造句,这回厉害了的是病毒!各种官方发布、各方的“小道消息”铺天盖地而至,不免让许多人诚惶诚恐,害怕自己是下一个“中招”的,导致不良情绪,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恐慌之下,如何让自己和身边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呢?
2020年1月24日22时20分,空军1架伊尔-76飞机从咸阳机场紧急起飞去武汉
1、什么是“新冠肺炎恐慌现象”?
“新冠肺炎恐慌现象”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能传播的方式、特定区域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焦虑情绪,以致害怕出门,害怕见人,害怕参加安全的社会活动现象。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当患者遭遇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时,这一事件即成为恐惧性刺激,而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同时作用于患者的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凡遇到这种情景,即使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
什么是恐惧症呢?恐惧症又称恐怖症,是以对某些特殊环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恐惧发作时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昏、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患者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不但别人认为难于理解,有时本人也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却又无法摆脱而感到苦恼,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病程标准是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持续性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4周,成人至少持续6个月。
恐惧其实是一种情绪,情绪往往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才被激发,比如我们在国足输球时候的那种生气,都发生在他们输球以后。恐惧是“人或动物面对现实的或想象中的危险、自己厌恶的事物等产生的处于惊慌与紧急的状态”。
恐惧对我们有用吗?绝对有用!恐惧是人类进化中残留下来的一种心理机制,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其实是一种重要而正面的情绪。它就像一盏提示危险的红灯,让我们保持警惕,提高肾上腺素的分泌,随时进入“对抗或逃避”的状态中,从而规避风险。当然,我们需要摆脱和战胜那些无谓的恐惧,通过增加认知,扩大视野来提高对事物的预见力。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
你知道什么让你在过马路的时候,左顾右盼,看好了来往车辆再走?是因为你的恐惧,你的恐惧促使你仔细观察后,再行动,用以保护你自己的生命安全。你这两天都会急着问“有没有口罩,给我一个?”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心存一点恐惧本来有益健康,会促使你尽快采取保护措施,但是害怕的心理加剧到某种程度,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就变成了病态的恐惧症。
面对当前的疫情,我们都会感到恐慌——恐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我们应对适当,甚至造成传染等次生灾害——是的,负面的情绪也会传染,恶性的行为也会传染。
过度地恐惧,绝对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比如一些“恐惧症”患者,就是自我保护得过分了。过了,就是错了,个别人这就叫“过错”,许多人那就叫“恐慌”。面对这一场战役,我们应该保持适当的“恐惧”,保持对大自然惩罚的敬畏。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餐,吃熟肉,远野味。我们应该保持镇定,没必要草木皆兵,毕竟科学在发展,16年前我们战胜过SARS,今天我们更有实力搞定新型冠状病毒。
2、我们为什么会恐慌呢?
恐惧是人与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恐惧来源于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未知。恐惧症患者的认知模式是中性事件当成危险事件,小的事件扩大为大的事件,从而选择逃跑、回避。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恐惧中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则是对未知的恐惧。
当疾病来临,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也就可能压抑我们“生本能”的欲念。那么,“死的本能”怎么理解,其实“生本能”指向爱和希望是创造的部分,而“死本能”是指向恨以及灭亡,也就是象征毁灭的部分。但是这个毁灭不一定是指向内部的,也可能指向外部。
举个例子,在生活所迫之下去自伤、甚至自杀,就可以理解成为“死的本能”,当然这是不可取的;医护人员,解放军官兵,那样“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投名状,是为了更多人类的爱和希望,选择了对自己有可能发生的毁灭,这也可以理解为“死的本能”。因此,面对这样的传染性疾病,显然和我们的生命、爱和希望发生了矛盾。
疾病给人带来的是痛苦,是一种负反馈。痛苦,是让人觉悟的最快方式。有句话叫: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经历苦难是人生的必然。所谓的成功,无非是换一种方法受苦。改变很痛苦,不改变连痛苦的机会也没有。因此人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于“得病”这个刺激是非常厌恶的,再回想下自己曾经感冒、发烧时候那萎靡不振的样子,加之这次新型病毒无特效药可以医治,症状可以伴随呼吸衰竭,一想便苦不堪言了!
“新冠肺炎”事件阴云未散,新型冠状病毒令全人类防不胜防,人们不免惊慌、恐怖,再加上新闻媒体的强化,更有利于敌对分子把恐怖情绪迅速扩散到更大的人群。事实上,深藏的恐惧是思维健康的隐患,也是阻碍我们超越自己的大敌。
人最大的恐惧是对恐惧的恐惧。我们也许可以仔细算算概率,其实你得这种新病的概率微乎其微。与其说你恐惧的是这个疾病的本身,不如说你怕的是一种不确定。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最后一个2019-nCOV患者出院,宣告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不知道何时我们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啥时候生病不得不去医院的时候,会不会被传染到。所有的未知,增加了我们的恐惧,我们也许更加恐惧的是——不知道这些恐惧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谁也不会想到,那些以为只在电影里出现的情节,今时今日会发生在我们生活并热爱着的这座城市: 武汉。当灾难来临,疫情爆发,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但这个时候,恐慌、焦虑、懊悔都无济于事,武汉人民现在最需要的,是全国乃至世界各方的鼓励与支援。
3、如何应对“新冠肺炎恐慌现象”?
(1)相信科学
①首先,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有效隔离、治疗,以减少病死率,阻止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出现,这对于缓解民众 “新冠肺炎恐慌现象”的心理非常重要。
要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很难做到淡定。由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让很多人感到,病毒“无处不在”,难以预防。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地方政府根据已知疫情给出的防护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所以在正视自身恐惧和焦虑的同时,做好一切可能的防护措施。大家要有独立和理性的思维判断力,只关注权威发布平台的消息,不信谣、不传谣,既是保护他人,更是保护自己。面对疫情,正视即可,无须恐慌!
②其次,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学会判断和筛选信息来源。疫情从发生到蔓延开来,网上各种信息不断,学会判断和筛选信息来源,是减少恐惧和焦虑的有效办法。谣言止于智者,在看到非官方的信息时,要学会自我判断,同时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出门戴口罩,回家就洗手,不去人多处,取缔吃野味。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病毒是不会脱离某个载体(比如血液、体液、唾液、飞沫等等)独立飘散的,某些人臆想空气中弥漫着病毒,这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要不和病毒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没有近距离说话、打喷嚏、共餐等等接触,是不会被传染到的。
病毒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目的是想与共生体和平相处,而不是为了把共生体干掉,因此,它的变异毒性是逐次降低的,但是传染性会逐次增强。这一次的冠状病毒与SARS是近亲,明显毒性就要低一些,目前的治疗基本上没有用激素,而SARS就必须用,以至于造成治愈者过量激素后遗症,但是这一次的传染性比SARS就更厉害。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一个大假,放松心情,自我隔离两周,疫情一定会自然得到控制。湖北人停下了出行的脚步,其实就是在刹住疫情前行的脚步,可能在那一瞬间,你们会觉得孤单,但却可能是最不孤独的时刻。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和你们在一起。留在家中就是对疫情最大的奉献和牺牲。
(2)稳定情绪
①首先,要保持心情安宁。心安则身安,若你的心先乱。你就不战而败了,因为让你轰然倒下的不是病毒,而是你自己!压力大、情绪差、睡眠差,过度焦虑、恐惧的情绪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免疫力的下降,更容易被病毒感染。所以尽可能的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做好身体的防护,也做好心灵的防护。只有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才能更好的抵抗病毒,才能保护好自己和深爱的家人们。隔离病毒,不会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共渡难关,愿天佑武汉!不去武汉就是支持武汉,不离武汉就是支持全国。
要坚定相信的力量,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相信就能创造奇迹“,相信国家,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相信科学,做好预防;相信自己,多正向思维,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不能肯定将来会怎样,但这一刻我仍然拥有健康,我可以继续努力生活。
避免频繁刷手机和新闻。如果你感到看手机让你更容易焦虑,要学会“放一放”,可以每天定时查看手机新闻,而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刷屏”。适度转移注意力,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可以适度选择家中的娱乐活动,看电视、看书、听歌等,一旦转移注意力到自己平时喜欢的事物上,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②其次,隔离后继续维持规律生活。一旦自己或者家人隔离,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
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与好友家人倾诉等等,如果能用安全的方式继续帮助他人,那更好。
隔离期,请给自己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以及尽可能把生活品质维持在一个水平:有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运动时段、进餐时段等等,每日照做。保持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和平时一样,该干嘛干嘛,不要轻易打乱平衡。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地方做做运动,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坚持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
稳定感对于应对未知感非常重要。遇到短暂的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感的变化是避免不了的,但你不必把别人的无知转变成伤害自尊的工具。
抗击病毒感染,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同时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所以,珍惜自己安静独处的时光吧,因为“一切的发生都有助于我们"!
(3)按照恐惧症的治疗原则采取措施。
一般先用药物控制焦虑和惊恐发作,再用行为疗法逐渐消除对恐惧对象的回避,整个治疗过程都需要适当的社会支持。
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由沃尔普创建,其基本思想是将原引起患者焦虑反应的那种刺激反复出现,或让患者反复想像,反复回忆,连续、充分地重温那种极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没有任何强化措施,不使用任何对抗办法,只是反复呈现这种恶性刺激,使原来引起症状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导致症状减弱或消失。
示范疗法:通过适应正常的行为,忘掉恐惧的行为。如2001年9月27日布什父子带头坐飞机,对于消除美国人的航空恐惧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美国媒体公开报道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亲自到邮件收发室打开一封寄给自己的信,希望此举有助于减少市民对炭疽热感染的恐慌。党和政府领导人做好防护,去新冠肺炎疫区视察有利于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
电子游戏疗法: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rothbaum对美国心理协会说:“通过复杂的电脑程序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不单是简单的电子游戏,它将给用户带去真实的感觉,一切就好像是真的。通过这种不断摸索、逐渐尝试直至取得胜利的技术模式,病人最终都能正视自己的恐惧。”恐惧症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对某些恐惧的记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的记忆,一个医生首先应当激活它,然后在病人所处的恐惧状态下消除它。虚拟飞机,甚至9·11恐怖事件、含有滑腻粉末状物的邮件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克服恐慌心理。这种疗法效果显著、费用低廉,将为绝大多数的恐惧症患者带来福音。
实际上,当恐惧袭来时,人们可运用各种心理活动使自己先松弛下来,进而去尝试因恐惧而无法从事的普通行为,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尝试,可使恐惧感最终烟消云散。
(4)尊重医生的生命就是关爱自己
呼吁广大市民对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支持、信任、鼓励和理解,在就医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句关怀。对同样坚守在服务行业的快递员、服务员、环卫工人、的士司机、警察们表示支持和感谢。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都是一个个跟我们一样坚强又脆弱的生命,背后都有家人等着他们平安归来。不是一句简单的“众志成城”就能概括他们面临的危险与挑战,他们都是在用生命搭建诺亚方舟。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谁也就别想活着回去。能否“免于恐惧”直接关联到我们自身的应对能力与后续的创造力。病人越是恐惧死亡,他们的预期寿命就越短。
请珍惜感恩你的这段遭遇,很多人都无缘经历,但它一定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曾经看过一个观点,说是为什么中国人的储蓄率一直排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列,是因为上下几千年,中国人生活在苦难动荡的时间较多,所以民族缺乏安全感。为了当下增加点安全感,生活中你一定要有几个医生朋友。有了医生朋友你才有了过滤复杂信息后的冷静。所以我要衷心的感谢我认识的所有医生朋友,因为有了你们,生活中才有了一些安全感……
年末,医生这个词有了很多戏剧的成分,杀医伤医、抗击病毒、最美逆行者等等。让人想起了98年的洪水,03年的非典,08年的地震。那些消失的背影,人们是否还记得他们曾出现在什么地方?现在满屏的正能量,希望不是悲剧美学的又一次上演,也不要遮蔽我们穿透表象的目光。
一位西方的心理学家曾说过:“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因为苦难太多,所以选择遗忘。还是因为要你遗忘,所以选择苦难。上天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愿,看过了辉煌之后我们还能反思真相,经历了苦难之后,我们不再选择遗忘……
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节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让我们春天再相逢。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掳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未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蝶彩峰岭,问我国家那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这睡狮渐已醒!
非常时期,中国公民要尽最大可能保持冷静与理智,千万不要“病毒未来,心态先崩”。比灾情更可怕的是你周边弥漫的恐慌情绪。提高警惕,不必恐慌,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否极泰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