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乡村调研|如何刹住农村“大操大办”之风

王向阳
2020-01-26 13:1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全面落地实施期,对乡村的实地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新春返乡下乡的学者会以怎样的视角观察自己熟悉的乡村?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一组“学者乡村调研报告”,邀请学者从乡村治理、村民就业、农村产业状况、乡村养老、乡村教育、乡村婚恋市场等多个不同维度深入观察和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希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剪纸图片由中阳武小汾剪纸工作室提供

近年来,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婚丧嫁娶活动上争相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集中体现在“大操大办”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政策已出台,关键是怎么办?笔者及所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部分同仁于2019年12月10日至12月20日在福建晋江磁灶镇大埔村开展了为期20天的驻村调研,笔者以大埔村为例,重点介绍其在移风易俗方面的具体做法、经验与启示。

据悉,大埔村,隶属全国百强县市排名前十的晋江市,所属磁灶镇属于集瓷砖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特色镇,当地经济发达,特色鲜明。大埔村下辖1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约1200户、5300人。据悉,当地70%以上村民家庭均从事瓷砖生产或销售生意,“瓷砖铺到中南海”是当地瓷砖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随着当地瓷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地农村绝大多数家庭普遍富裕。调研发现,大埔村年收入千万及以上的家庭占比10%,约有100多户;年收入百万级别的家庭占比达到50%,约有700多户;年收入十万级别的家庭占比20%,约有200多户。以上均是做生意的农户,区别只在于生意大小之别。余下10%至20%的农户主要依靠打工赚钱,年收入在10万上下,极贫极弱户数量极其有限。从经济条件来看,相比全国其他农村地区,当地属于典型的高水平的经济高度分化地区。当地同样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富裕起来之后,钱究竟该怎么用?

当地位于闽南文化核心区域,广大村民村庄认同强烈,传统婚丧嫁娶仪式保存比较完整,民俗活动丰富。以喜事为例,按照地方风俗,当地就有婚姻嫁娶、小孩十四天、满月、四个月、周岁、十六岁、老人祝寿、乔迁新居等名目。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之前,当地家庭每次办酒,多则一两百桌,少则几十桌,而且有按户分送“灶仔份”(相当于回礼)的礼俗。尤其是在婚姻嫁娶上,婚事宴客远不止一次,多为两次及以上,且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到酒店、餐馆等另外宴请宾客,酒席规模大、档次高,每桌2000元以上者比比皆是,喜宴用酒多选茅台、五粮液等名贵酒品。

除此之外,每逢喜事,当地最近也兴起了摆放拱门(主要宾客一家送一个)、喜庆气球、大放烟花等风气。除了喜事,当地丧事也办得特别隆重。据当地村民介绍,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之前,当地丧事在出殡当天,送葬人员规模极大,办桌宴客标准同样不低于喜事宴客,出殡阵头、头像牌等多不胜数,哭棺一次二十四拜,一哭哭上一两个小时再正常不过。此外,之后的七日、四十九日、百日、三年等也有不同的仪式活动与之相匹配。因此,当地多有“玩要玩在杭州、死要死在泉州”的说法。

以大埔村为例,当地婚丧嫁娶活动特征有三:一是名目多,二是规模大,三是档次高。婚丧嫁娶的名目、规模、档次等当然是与当地村庄文化传统、社会基础、家庭经济条件等高度匹配的,但长期以来,当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确造成了严重的家庭财富浪费,同时致使大部分家庭难以承受宴席大办奢办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为了有效遏止并彻底扭转“大操大办”这一社会不良风气,大埔村在广泛研究、多方讨论的基础上,围绕“村民民约”来做工作。同时,又适时设立了村庄慈善公益基金,为大操大办动力最为强烈的村庄富人群体提供社会表达空间,在有效遏止大操大办的同时,也为村庄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撑。

大埔村的村约规范

(一)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制订村规民约

早在2000年前后,大埔村时任村支部书记(目前已调整为基层党委)吴金程,率先提议制订村规民约,并分别于2007年、2015年、2019年等根据村庄最新发展情况,充分考虑群众诉求,积极组织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老友会等广泛研究、多方讨论,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按照最新的村规民约(2019年)规定,简要摘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部分如下:

喜事新办

1.提倡婚事新办、简办,提倡新婚夫妇参加集体婚礼;坚持节约的原则:婚姻嫁娶、小孩十四天、满月、四个月、周岁、十六岁一律禁止按户分送“灶仔份”礼俗物品。

2.小孩十四天、满月、四个月严禁办桌宴客;周岁限于宴请亲戚及三服以内亲属;十六岁限于宴请亲戚及五服以内亲属。

3.如遇乔迁(入厝)与十六岁同时宴客,规模不得超过十六岁宴客。

4.老人祝寿可按内外子孙实际人数备办,严禁宴请其他人员,严禁分送“灶仔份”礼俗物品。

5.婚事宴客时间不得超过中午1点。

6.宴客只能选择中午或晚上宴请一次,禁止宴请两次或者到酒店、餐馆另外宴请宾客。

7.在本村范围内,全年严禁放烟花;若违反规定,村委会将停止对其的一切服务并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并对村两委片区负责人及老友会正、副会长处罚款500元。

8.不得在镇区主次干道两侧、重要敏感公共场所搭棚办宴。

丧事简办

1.送葬人员就餐一律采用“菜汤饭”,严禁办桌宴客。

2.出殡阵头不得超过五阵、头像牌不得超过二十个、哭棺只准哭一次二十四拜。

3.办丧时长不超5日、倡导3日。

4.不得在镇区主次干道两侧、重要敏感公共场所搭棚办宴。

5.简办7日、49日、百日、三年。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当地村规民约并非个别村干部简单的“闭门造车”,而是在广泛研究、多方讨论基础上并经过村民大表大会表决通过的、既充分考虑了群众诉求、凝聚了村庄各方共识、又兼顾了当地传统且操作起来简便易行的一份村规民约。与当地传统、群众诉求高度契合的村规民约内容,也为下一步村民民约的贯彻落实奠定了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党员干部带头,充分利用群众工作方法,分类贯彻村规民约

符合村庄实际并契合群众需求的这份村规民约制订出来后,大埔村充分利用了群众工作方法,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众,分门别类地采取了不同的群众工作措施,并最终较好地落实了这份村规民约并取得了预期成效。

针对村庄内部打擦边球、甚至拒不配合的农户,大埔村村规民约也同样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坚决执行,主要有以下几点:(1)违反村规民约中关于办酒规模要求的,责成其向村爱心慈善援助站捐款1万元;(2)丧葬阵头超过一阵,责成向村爱心慈善援助站捐款2万元,以此类推;(3)违反村规民约中关于要求党员干部、老友会正、副会长带头执行规定的处罚:党委书记、村主任每次2000元,副书记、副主任每次1000元,其他村两委干部每次500元,老友会会长、常务副会长每次1000元,副会长每次500元;(4)违反以上村规民约而又拒不交纳捐款的,村委会将暂停对其的一切服务并采取行政干预措施(主要指开办各类证明)。如此一来,即使极少部分农户仍有大操大办的冲动,但考虑到子女上学、结婚、购房等各类家庭事项上尚需要村两委干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加之又有罚款的惩处规定,因此,当地村规民约制订实施10多年来,真正意义上的“钉子户”几乎没有。

(三)设立村庄慈善公益基金,为村庄富人群体提供社会表达空间

据笔者观察,村庄内部,“大操大办”冲动最强烈的当属村庄内部率先富裕起来的少数富人群体。对他们而言,凭借脑子活、关系广、肯吃苦等多种因素,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当地瓷砖产业大发展时期取得了经商上的成功,成为村庄富人。富裕起来之后,在村庄面子的心理作用下,天然具有摆阔争大的心理动力,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往往成为最先改变村庄既有仪式规范并破坏村庄社会风气的一个群体。因此,当地为数不少的富人群体,便成为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治理对象。

据悉,在当地村规民约出台后不久,大埔村便很快设立了村级公益慈善基金,除了以上各项违约罚款全部收归村庄公益慈善基金之外,更主要用以引导村民、尤其是经济实力突出同时社会表达需求也比较强烈的村庄富人群体进行积极捐助。据介绍,目前大埔村公益慈善基金已积累存款3000多万元,先后用于村庄扶危济困、养老院建设、幼儿园扩建、教育奖励等各项公共服务供给上。

“大操大办”到“捐助留名”的重要变化,一是使当地富人群体的社会表达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二来极大减轻了当地中下层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三是通过“化私为公”的村庄公益慈善基金的形式,为村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经济支撑,极大提升了村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大埔村村貌

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关键不在于对普通群众提要求,重点在于合理限制并有效引导“大操大办”动力最为强劲的富人群体。对富人的合理限制,就是对绝大多数中下层普通群众的最好保护。福建晋江大埔村多年来的移风易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关键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充分挖掘并善用村庄村规民约价值,将村规民约内容与群众诉求充分结合。一份真正发挥作用的高质量的村规民约,绝不是自上而下行政要求的产物,更不是极少数人“闭门造车”的产物,否则注定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阶段,本质上是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唯有充分考虑当地村庄社会文化传统、群众诉求等各方面情况,并将村规民约内容与群众诉求高度匹配起来,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合格的村规民约。也只有如此,才是一份可以操作落实的村规民约。

二是正确看待并高度重视发挥村庄内各类治理资源作用,将村规民约落实与群众工作方法有机结合。群众工作方法的基础是“分门别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进而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精英动员、群众动员、钉子户治理等具体的群众工作方法,切实将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转化成为广大群众的广泛共识与自觉行动。就移风易俗工作而言,关键是“党员干部带头”与“钉子户治理”,抓两头、带中间,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贯彻越彻底,移风易俗工作成效越显著。

(作者王向阳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