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申活 暖心春|他创新利用影像技术为铁路沿线设备“体检”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2020-01-22 11: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朱挺在工作室。本文图片 受访者提供

又是一年春运。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以下简称“科研所”),机辆技术研究室主任朱挺和他的团队成员依然在忙着做实验,分析数据。

火车在线路上开,难免有异物碾压,出现了“伤口”怎么找到“受伤源头”?

这个问题,朱挺和他的团队曾花了10年时间研究、完善,最终给出了自主创新的答案——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这套系统将原本人工检查的效率大幅提升,通过高清拍摄,可以对铁路沿线设备状态进行全方位“体检”。

朱挺与团队成员做实验

向难题发起挑战

1999年,朱挺从南京大学毕业进入科研所工作,通过所里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他暗下决心,要像师傅们那样沉下心、俯下身,干出一番成绩来。

当时,我国铁路正在实施大面积提速调图,电气化改造密集展开,对接触线磨损状态进行有效监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原有的人工检测方式日益表现出局限性,科学高效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甚至在国际上也是个难题。

“每天夜间,铁路工作人员对列车经过的线路,只能利用(列车当天停运后)开天窗的时间人工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这样的巡检不仅时间紧张,也会受天气影响。”朱挺说,如果线路上比较隐藏的位置发生损伤,工作人员往往要沿线找上几天,依靠人工用手一段段线路摸出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朱挺憋着一口气,决心向难题发起挑战。可从哪儿入手?走什么技术路线?一时千头万绪。

朱挺在分析数据

他与团队从零开始,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利用影像处理技术,对接触线局部磨损进行重点观测。接下来,他们在实验室里搭建仿真平台,模拟各种工况条件,试验成像效果,失败了就从头再来。两年里,光实验数据就记录了8万多条,实验日志写了厚厚的10本。

光有实验室数据还不够,紧接着,他们投入到更为紧张的现场试验。

为了验证设备性能,朱挺经常在线路上一走就是一天,一年时间,400多公里的试验区间得来回走上好几趟。有一次,数据显示一处接触线磨耗异常,他赶紧和工长一起上线确认,通过自己研发的检测设备,最后在一座立交桥下光线微弱的地方成功找到了那处隐患。

为高铁线路“巡诊”

这套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应用后,朱挺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又开始琢磨研制高铁高速巡检车。

说干就干,朱挺和团队开始了样车制造、检测设备集成、现场动态调试的攻坚之路。最艰苦的一段日子,朱挺记得是2017年端午节到9月,6个人的团队大家没有休息过一天,每个人一天要赶四个城市安装设备,“安装设备时常在封闭的环境里,最热的一天,我记得大家从工作环境走到阳光下,反而觉得凉快,一人喝掉了六瓶水。”

在铁路线路进行检测的朱挺(左一)

2018年12月,时速160公里电传动多专业综合巡检车终于上线了,这一凝聚着团队智慧和汗水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沿线工电供设备结构状态的可视化巡检,甚至连接触网零部件上直径10毫米螺栓的螺纹都能拍清楚。

“巡检车在高速状态下,能全方位把图像拍清楚,一个圆珠笔在零件上面写的字都能看清楚。使用机器巡检还有一个优点,可以做到数据追溯。”朱挺说,每当自己随车在高铁线上巡检,就觉得自己像一个“流动医院”的大夫,而能为高铁线路“巡诊把脉”,他感到特别自豪。

工作20年来,朱挺带领团队参与了国家863、“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20多项重点课题,先后获得詹天佑青年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做科研就跟养一个孩子一样,未知因素很多,实验室并不能完美模拟工况,大部分时间必须在现场。目前团队有20余人,我们始终跟铁路一起并行进步。”朱挺说。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