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3成男人是重度酒鬼,“好酒养生”骗了多少人
原创 等放假的编辑 四象工作室
国人擅长进补,吃核桃补脑,吃韭菜补肾,那吃酒补啥?当然是人情啦!春节将至,不少人又信誓旦旦的向亲朋发出“退出酒局告知书”。退出是不可能的,还少不了要被十八线亲戚、同学碰瓷“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想大声吼回去“对,就是看不起你!”奈何怂。
酒精浓度如何与友情、亲情含量建立起了神秘联系至今是个谜。但请记住一句话:能在酒桌上喝出来的不一定真兄弟,但一定是让人肝疼的兄弟,而且算上酗酒减的寿,这真是“过命的交情”了。文 | Seni 图 | 高高兴兴
1
喝两口小酒 就成了重度饮酒者?
和“中式酒桌兄弟情”一起成长的是国人不断上升的酒精摄入量。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近十余年中国人的酒精摄入量已逐渐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至于这么多的酒精能浇灌出多少和谐人际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14瓶快乐肥宅水够你跑一个月步,如果换成14瓶酒精灌下去…只会让你肝疼。14瓶快乐肥宅水只是人均数据,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喝酒的人。世卫组织还另外计算出一组“脱水”数据:剔除戒酒的、滴酒不沾的人,只统计饮酒人士的人均饮酒量,中国男性人均1年摄入酒精量达到17公升,相当于33.9个可乐瓶,女性饮酒者则是6公升。
国人到底喝了啥一年能吨吨吨给自己灌进十几公斤的酒精?
按照健康标准,成为“重度饮酒者”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容易。啤酒酒精度数比较低,一顿饭喝上4瓶差不多算得上“重度”;而换成国人喜爱的白酒的话,1瓶小二的量再多上一两口,就差不多超标了。你自以为只是“喝两口小酒”解解乏,不知不觉可能已经成了世卫组织盖章的真·酒鬼。
2
酒为啥“忘忧”?因为喝多了健忘
除了平常自娱自乐式喝酒,逢年过节遇上应酬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场合。饭桌上三叔二大爷都等着呢,旁边客户爸爸都看着呢,喝?还是喝?
头铁的人可能仰头就干了,大不了喝醉了睡一觉就没事了。真没事了吗?我们经常低估了酒精的威力。相比毒品这个洪水猛兽,酒精往往是更容易被人忽略的隐形碧池。作为“优秀的”麻醉剂,和世卫组织划归的1级致癌物,2016年酒精引起的疾病、事故共导致300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3%。
中国人酒喝的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健康问题也越发严重。世卫组织的报告中特别点名提到了中国酒精性肝病患者数量飙升,2002-2013年北京302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数翻了一倍多,其中大多数为男性(约98%)。比肝病更加直观骇人的是各种交通事故。(此处应有现场恐怖图片,尊重伤者防和谐请自行脑补)
年底聚会多,也是交警叔叔最忙碌的时候。前几天公安部发布了夜查行动总结,咱一看这数据可一下吓清醒了,12月24到25日,全国查处酒驾达到1.3万起。 “喝最烈的酒,开最野的车”的亲们,真的,你们不要命别人还要。
不开车就没事了?放任喝醉的人在街上乱跑也非常危险。2017年一项研究对墨尔本某家医院收治的交通事故伤者进行统计,2009-2014年医院收治的被车撞伤的行人中有24.7%都是喝醉酒的。
除了这些惨烈的疾病和事故,酒精还会悄咪咪地引发心理、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酒精依赖、 痴呆、健忘症、谵妄……所谓酒是“忘忧水”、“一醉解千愁”似乎是搞错了什么。
3
健康酒?还不是让你多掏钱
鉴于人们日渐觉醒的养生意识,不少国家都开始想办法让大家少喝点酒,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收税、限制酒类销售地点、科普宣讲。
酒精消费量前20的国家中有18个位于欧洲(其余两个位于非洲)。在知名足球流氓产地、酒吧遍地开花的英国,上百家酒类制造商、零售商签署了责任书,承诺“帮助人们按照指导方针饮酒”。
酒商主动帮人们控制饮酒,这是跟钱过不去?根据经济学人报道,英国25%的人饮酒量达到危险或有害程度,而这25 %的超量饮酒者喝掉了英国人总饮酒量的78%左右,为酒厂贡献了68%的收入。酒厂会主动放弃这么大块肥肉?
英国酒业高管倒是实诚,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希望大家“少喝酒,喝好酒(drink less,but drink better)”。
啥叫好酒,当然是贵的酒。想弥补销量下降的损失,那就让顾客为每一杯酒多掏点钱咯。
类似情况其实在中国也差不多。随着大家的口味更多转向各种洋酒和葡萄酒,国内的白酒销售量近几年不断下降。为了卖酒,国内的不少厂商也借着“养生”大风搞“好酒”、“健康酒”的概念。我说英国高管这口号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
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测算,很多人坚信的“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并不对,酒多喝少喝都没法养生,只要喝了健康风险就会上升,并影响预期寿命。至于酒能“喝出健康”?这种鬼话只有酒厂自己信。
糟心的酒桌文化已经被广大群众批判过好几轮了,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总之真亲情友情绝不是抱瓶吹出来的,天天逼你喝酒的人可能只是在享受支配别人的快感。逢年过节实在躲不掉咋办?悄悄兑点水吧,兑碳酸饮料醉的更快。四象工作室在此提醒您:酒厂说辞不要信,一个春节喝嗨了,一年养生全白费。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四象工作室”(微信ID:foxgirlnews),更多精彩在等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