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述年|“沪萨列车”上不舍昼夜的列车员们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实习生 姚易琪 李彤 郑朕
2020-01-21 08:45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1月11日晚,秣陵路303号的上海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人群行色匆匆。

这天,2020年春运已进入第二日。

19时许,上海火车站3号候车厅内已人头攒动。乘客们带着行李,载着故土的梦,踏上即将出发的Z164次列车。

Z164次列车是世界上运行海拔最高的旅客列车,从上海出发后经停14站,穿过中原大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后到达西宁,更换增氧列车和车组人员,继续驶向青藏高原,沿途海拔上升,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最高处海拔可达5072米。

其间,Z164将驰骋4373公里,历时47小时27分后到达海拔3650米的拉萨市。

由上海开往拉萨的Z164次列车。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图

由中国铁路上海局(以下简称“上海局”)车组承运的Z164次列车的运行区间为上海—西宁,到达西宁后旅客将换乘站台对面的“高原车”Z165次,同时列车也替换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藏铁路公司”)承运,直到拉萨。

列车车队成员们此时也正式投身到春运工作中,向终点开拔。

年复一年,从东海之滨上海到雪域高原拉萨,他们在滚滚车轮之上坚守着;不舍昼夜,他们见证着流动的中国……

一、伴侣

岁末年初,高校进入寒假,年轻的面孔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务工者们的衣着不如学生精致,却也齐整利落,他们拎起红色包装的年货,步履坚实。

20时08分,Z164已满载乘客。列车缓缓开出,霓虹灯在车窗外闪过。乘客隔着车窗,望着又打拼了一年的城市,拿出手机向家人通报“已上车”。

15节车厢,上海始发旅客960人,列车处于满员状态。

提前数小时就已准备就绪的列车长陈彬斌,带领列车员们完成了各项前期的准备,随着列车开出站台,正式开始了2020年的春运工作。

武警出身的陈彬斌回到地方后就到了上海局工作,从列车员开始做起,逐渐成长成一名统筹整车工作的列车长。

2009年,陈彬斌调入Z164列车,迄今已有十年。之外,陈彬斌还需要在重大节假日或者春运期间执行其他区段的客运任务。

2017年春运,他就承担了临时加开往连云港方向列车的任务。1月23日那天,他与妻子朱敏在上海站的站台上简单而温暖地相聚,简要交代了家事后,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那一天,朱敏刚结束Z164次列车的客运任务返回上海。

陈彬斌朱敏二人都是铁路职工,结婚九年,膝下一女。巧的是,两人相识于Z164,如今还相伴于Z164。

Z164次列车车长陈彬斌和妻子朱敏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马作鹏  图

平常两人从上海往返西宁,需要花四天的时间。回到上海时,他们会有两天完整的时间,陪陪孩子。

车厢内大小事情不断,陈彬斌需要随时走动查看每一节车厢的情况,手中的对讲机也不断传来同事们的信息。朱敏则一直在7号车厢的餐车内忙碌,早中晚饭以及售卖餐盒的手推车,都需要及时供应。

在车上,两人能够安静相处的时光几乎很少。

下午4点,车组列车员错峰吃饭、交班,这个时候夫妻二人在餐车内的座位上能坐下来说说话,或是朱敏靠在丈夫肩头小憩一阵。

客运工作事无巨细,精细的上海男人陈彬斌关顾着一切。

郑州、西安两站上下车的旅客多,停车时间短。如何组织旅客有序上下车,如何让上车旅客找座位、检票,如何安置旅客行李,他在列车停靠站之前,就通过对讲机向各车厢的列车员完成了安排。

当对讲机中传来列车员们“收到”“明白”等反馈时,陈彬斌早已探查清楚各车厢的基本情况,开始进行下一项的工作准备。

入路多年,在火车上度过除夕已成为这对铁路运输伴侣的常态。

陈彬斌告诉澎湃新闻,夫妻二人已经至少5年在车上过除夕了。“很巧,我和她都是除夕这一天在路上。”

列车上过除夕简单而温馨。从除夕前一天晚上,他们开始布置餐车,餐车师傅也会提前准备年夜饭。此外,他们有时候还会邀请一些旅客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到时候人还挺多、挺热闹的,很有年味的!”陈彬斌说道。

列车运行12小时后,换班时间到了。陈彬斌揉了揉眼睛,准备回去睡一会儿。Z164的“小车长”况太薰已经早早来到老大哥面前,做好了相关工作的交接。

二、“95后”车长

1995年4月出生的况太薰,是这趟Z164列车的“小车长”。

95后列车长况太薰。 澎湃新闻记者马作鹏 图

长途列车客运组一般都会配备两套人马,轮流值班,列车长也是。但列车长的搭配有些“老兵带新兵”的意思。

相较于10年奔波于同一条线路的列车长陈彬斌,“小车长”况太薰则刚刚工作3年。

3年来,况太薰先后在上海开往北京、广州、成都、香港九龙、长沙、汉口的多个列车上积累过工作经验。2018年,他进入沪萨列车车队,不久后通过了相关考试和培训,成为了一名列车长。

“小车长”看起来年龄“不小”。

黑眼圈盘踞在他的脸上,穿起列车长的制服后更显得成熟稳重。当澎湃新闻记者问及他的年龄时,他嘴角终于一弯,蹦出三个字:“你猜猜?”

况太薰说,入路之前自己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与交通运输,跟列车员的工作基本不搭边。一年多前通过的列车长考试内容也是学习铁路运输规章制度和相关情况的置标准程序。

“理工男”况太薰回忆,“刚入路那会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真是有点大。”

本来就话不多的他,从一名列车员开始,需要与旅客交流,需要通过沟通去解决车上的大小事情,还需要通过对讲机、开会来传达布置每一项工作任务。

“学生时代关于铁路运输的学习都是很宏观的,真正到了列车上以后才知道铁路系统的专业如此细分,大家各司其职,保障着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我们列车员每天在与乘客打交道,但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乘客见不到的火车司机、线路检修员等等,他们都在默默做着贡献。”况太薰说道。

刚满24岁的况太薰懂得很快,也成熟的很快。2018年通过列车长考试后,他把从小认为很酷、很威风的这个职位当做了人生的一段历练。他走马上任一段时间后才在与父母的交谈中无意透露了自己担任列车长消息。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安全’最重要了。”况太薰说,兴路强国是他作为新时期铁路职工的梦想,但安全是他工作以后最操心的事情。没有安全运输,一切都无法实现。

2020年除夕对况太薰来说有些特殊。成长24年来,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不回家的除夕。

“今年我是第一次在列车上过除夕,也是我第一次在家门外的地方过除夕,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迎接这一天,但真正来了以后发现,还是需要把本职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当下做好。”况太薰说。

除夕那天,况太薰准备通过视频或电话向父母拜年,其他的创意,太还在具体思索中。

三、大厨

当列车员们来来回回行走在车厢中时,有一人在自己的操作间内炒勺翻飞,在火焰与蒸汽间升腾着自己的人生。

他,就是Z164列车的餐车厨师章志伟。

章志伟的父辈,年轻时离开上海投身祖国边疆,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份子。1995年,16岁的兵团子弟章志伟回到家乡上海,到了铁路系统工作。

在刚入路的半年时间里,章志伟做过列车员、行李员,售货员。

因岗位调整,章志伟被调到列车厨房,主要负责切菜、洗菜等工作,还不能参与烧饭菜。“刚调到岗位时,我还不太会烧菜。”章志伟说,一个月后,他跑到培训机构学习炒菜。

四年后,章志伟成为一名列车厨师。

“我跑沪萨线已经整整十年。”章志伟说,2009年年初,他开始跑拉萨线。章志伟介绍,当时列车可以直达拉萨。列车设备还挺好的,车底供氧,后面因为成本太高,2015年12月就换成现在的普通列车和高原车各走一段。

“乘客们爱吃红烧鱿鱼、蚝油牛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等菜品。”章志伟一溜串的报上菜名。

经历了二十年列车厨师生涯,章志伟却感叹现在旅客对盒饭需求量不是很高。

“现在旅客的需求比较多元化,可以选择方便面、面包、八宝粥之类,以及一些自热产品。”章志伟说,1990年左右,当时盒饭5元至10元一盒,日销售量可以达到上百盒,现在每天最多销售几十盒。

章志伟每天的工作从早上6点30分开始。一小时后,章志伟准时到达餐厅,开始准备早餐粥和面条。在准备完乘客的早餐后,章志伟并不能休息,他又要开始备员工餐。

10点20分左右,他开始炒菜、分装盒饭。

人到中年,身材发福。章志伟在稍微空闲下来的时间里坐在餐车座位上,拿起大茶杯美美的喝上一口。

繁重的餐车后厨工作结束后,厨师章志伟会坐在餐车喝上一口茶。  澎湃新闻记者 廖艳  图

其间,他还与同事们聊聊哪部小说写得好,或是笑嘻嘻的抱怨自己的儿子总是吃外卖,控制不住体重。

章志伟也免不了的要在列车上过除夕。

章志伟回忆,几年前,大年三十还在跑春运,列车返回上海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2点多,他到家大概是凌晨4点。“那时早上怕打扰父母休息不敢敲门,妻子也在外面工作没回来。我就坐在门口等到6点多才敲门。”章志伟说,见到父母时,也只是跟他们简单说了句:“刚回来,新年快乐。”

四、“挨骂”的新兵

在客运线路上工作,久而久之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人。

2019年8月,从西南交通大学刚毕业的朱森麟,成为Z164次列车乘务员当中的一员。

Z164次列车的新员工,朱森麟。 澎湃新闻记者 廖艳  图

“当知道自己被分配到拉萨这趟列车时,我以为要三天时间都在车上,直到终点拉萨站,我觉我好惨。”朱森麟笑着说,后来到车队报到后了解到这趟列车只要到西宁,他觉得又还好。

朱森麟总是笑盈盈的,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缝。

第一天上岗,一名男乘客便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我还没反应过来。”朱森麟回忆道,当时我正在例行查票,前面的乘客都挺配合的,一名男乘客却破口大骂正在查票的朱森麟:“神经病。”这让他顿时哑口无言,待回过神,朱森麟对该名男乘客说:“请注意您的言行,我们是例行检查。”但男乘客并没有配合,而是直接走开了。

朱森麟讲起这件事时,他叹了口气。

第一天上岗,除了经历被骂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有点难住了朱森麟——“上夜班”。

“我特别困,特别想睡觉。”朱森麟说,自己硬生生克服困意,顺利值完晚班。

在成为一名真正的列车员之前,朱先麟对列车员的认知停留在一个查票、扫地、接送旅客……现在略有加深,他知道除了以上事情,列车员还要会与乘客沟通。

此外,朱森麟还发现跑列车的一个乐趣,可以听到形形色色的乘客讲故事,比如,一些大叔“吹牛皮”。

“工作半年以来,我听了几十个故事了吧。”朱森麟仰头笑了笑说,挺有意思的。

朱森麟,作为本趟列车入职最晚的一员,却并没有觉得工作很繁琐,“工作还是要有一份责任心。”他接下来的目标,是争取早日考上列车长。

年关将至,工作排班表也已经出来,“今年大年三十我们刚好到达西宁。”朱森麟说,这也将是他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对于2020年的心愿,他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听完朱森麟的故事,列车已登上黄土高原。过了兰州,即将到达西宁。由上海局承运的Z164即将结束,他们在短暂的休息后又将载着旅客返回上海,重复着之前的工作。

1月12日21时07分,Z164次列车准点停靠在西宁站站台上。旅客们拖着行李到站台对面换乘增氧列车。

Z164次列车在西宁更换加氧列车后,开上青藏高原。图为列车在海拔4800米的安多站停车。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图

高原地区夜间气温低,陈彬斌和况太薰开始组织检查车内情况,朱敏打扫着餐车卫生,章志伟刚好擦完了灶台,坐定饮下一口泡了很久的茶。

一夜过后,他们将踏上返回上海的路,重新开始一段时长26小时奔波。

五、我们是兄弟

1月12日21时27分,Z164变换为青藏铁路公司承运的Z165,重新出发。

上车后不久,车厢车灯逐渐熄灭,乘客们缓缓进入梦乡。列车员们细致检查情况后,车厢内逐渐重归平静。

Z165次列车车长王庆国将在夜里值守。一夜无话,只有列车驶在铁轨上的震动和车厢内乘客的低声絮语。

摆在Z165面前的,是青藏高原,是可可西里无人区、是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这里高寒、空气稀薄、人烟稀少。

次日清晨,是个大晴天。

朝阳在海拔4000米上照耀万物,牦牛、藏羚羊、野驴在绵延的高原草甸上缓缓行进。窗外景观震撼,但列车组的人们无暇观看,细致处理着车厢内的每一处细节情况。

1月13日早上9点,王庆国该换班休息了。这位老列车长言语不多,与“小车长”马翔迅速做好交接后返回工作车厢休息。

西宁人马翔今年28岁,1992年出生的他却像极了老车长王庆国的老练和沉稳。

青藏铁路公司车组执运Z164次列车后,列车长马翔开始布置工作任务。 受访者供图

一碗黑米粥,一叠馒头片,几样小菜。海拔4000米上的铁路餐食虽简朴却不失风味。迅速吃过早饭后,马翔开始在各个车厢内查看情况,并通过对讲机与其他车厢保持联系。

检查置物架上的行李摆放是否稳固,提醒乘客保护个人财物,组织列车员清扫车厢内的泥水。每一步都在这位“90后”车长的掌握之中。

2013年入路工作之前,马翔学的专业是建筑。但他后来却选择进入铁路系统,直到2019年成为一名列车长。

成熟、稳重、自律,是周围同事给他的评价。

马翔说,虽然专业不对口工作,但是重复干,认真干,就能入行。上车工作6年多,但他却从未放下过骑行的爱好。

“大学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上了青藏高原,到了拉萨,我和这块土地有缘分。到了青藏线上看到很多虔诚的藏族同胞,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份工作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修行。”马翔说道。

马翔所说的修行,就是从一个学生向一名职业铁路人的转变。客运列车上,他需要与人打交道,曾经他性格直率,少耐心,但有了“修行”的概念后,他开始察觉这份工作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自己为人处世、纠正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需要换位思考,我的职务需要承上启下。”马翔说。

当马翔走到第8、9节车厢时,列车员李旭东正在清扫车厢内的泥水。“外面有雪和浮土,乘客们一踩就会变成泥水,得抓紧扫一扫。”李旭东说。

2018年年初,21岁的兰州人李旭东毕业后来到青海铁路公司,成为Z165次列车西宁至拉萨的列车员。

当谈及沿途风景时,李旭东把身子坐直,望了一眼窗外,他说,第一次见到高原冰川、遍地的牦牛、雪山等场景时,“我当时可兴奋了,老往窗外看看。”李旭东说。开往拉萨的线路,一天可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景,“看不过来,兴奋。”

1月13日早晨,Z164次列车驶过可可西里无人区。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图

马翔告诉澎湃新闻,他叮嘱李旭东扫地的时候别急,高原地区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影响正常工作。

当日下午,李旭东在车厢内给一个乘客办理补票的时候,对方不理解车票价格而不愿意按规定补票。正在餐车内写日志的马翔听到消息后迅速赶了过去,向对方解释清楚后平息了这样的小插曲。

没多久,李旭东来到餐车感谢马翔及时有效的帮助。

“唉你跟我这么客气干啥,我们是兄弟。”马翔坐在座位上看着李旭东,仰着脖子笑道。

“那我先过去了,有啥事对讲机找我。”李旭东说完后又回到他的车厢,开始这趟旅程结束前的准备工作。

即将到达拉萨站时,老车长王庆国也结束了休息,马翔给澎湃新闻记者指了指老车长过去的身影,“他是我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老车长就像一面大旗。”

47小时27分过后,Z164次列车缓缓停靠在拉萨车站。旅客们鱼贯而出,奔向旅途的终点。王庆国和马翔并肩站在车前,叮嘱着附近的旅客拉好行李,注意安全。一老一少,微微笑着,谈论起这趟车上的大小情况。

车站外,海拔3650的拉萨市迎来的归家的游子、旅游的行者。

年关将至,从上海到拉萨的铁路线牵起4373公里的两端,伴随着夕阳缓缓沉入夜空。千家万户间灯火闪闪,列车员们也把他们的梦想,融入在这段“天路之旅”。

1月13日傍晚,即将到达终点站拉萨的Z164次列车正在驶过念青唐古拉山。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图

另一边,陈彬斌和况太薰带领着车队飞驰在返回上海的列车上,由西向东。马翔拿起手机,给亲人报了平安。

未来,春运的大潮还在等待着他们。

    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