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春走基层|鱼跃龙门处的黄河桥桥隧工:最大挑战是克服恐高

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通讯员 张伟
2020-01-21 09:53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韩城桥隧工工区班长屈马博说,在恶劣危险的工作条件下,每个桥隧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克服“恐高”。与往年春节一样,为保障旅客出行安全,今年他还会继续在工区值班。 来源:西安局集团公司阎良工务段提供(03:39)
在陕西韩城桥隧工区,一群90后年轻人在湍急的黄河水上担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工作着。春节来临之际,为了确保更多人能够平安回家,他们不仅无法休息,而且更加繁忙。

位于晋陕交界黄河最狭窄处的禹门口,有着“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如今,候西线黄河铁路大桥、黄韩候铁路新黄河特大桥从这里飞跃黄河。

火车经过两座钢梁桥时的巨大震动,给钢梁带来不小的挑战,必须有人不间断对桥梁隧道等设备进行近距离检查。而这里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钢梁桥顶端距离河面足足30多层楼高、桥上最大风力可达十级,每隔6、7分钟就有一趟火车从桥隧工们的头顶或脚下飞驰而过。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阎良工务段韩城桥隧工区承担起这两座桥的维护检修工作。据介绍,该隧工区一共30人,一半以上都是90后,平均年龄才25岁。

1月20日,1990年生的工区班长屈马博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恶劣危险的工作条件下,每个桥隧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克服“恐高”,自己工作一年后才慢慢适应。与往年春节一样,今年他还会继续在工区值班。

高空危险作业,如“坐海盗船”

春运期间,北京、山西方向多趟客货车辆途经黄河桥进入陕西境内,屈马博和工友们要加密对两座黄河桥的检修。

据他介绍,两座铁路桥桥面勾护螺栓一共有1348条,铆钉10030条,高强度螺栓10070条,每次全面检查都需要六到七个小时。除了日常维护,这样的检查每个月有两次。

检修工作大体分为三种。首先,要学会在黄河上坐“海盗船”。年轻的桥隧工们需要从铁路桥上部通过5米的检查梯到达桥梁下面的支座,仔细查找有没有梁体裂纹、蜂窝、麻面;再进入一个10米长、两端用绳索悬挂在铁路桥正下方的桥梁检查车,对桥梁进行日常检查和除锈。

黄河在禹门口处急速收缩到40米宽,河水汹涌湍急,特殊的地理环境也让这里的风速可达十级,人在检查车上稍稍有动作,车体便会不断晃动。两侧工人拉动铁链,检查车便会向前缓慢移动,从黄河东岸到达黄河西岸。每隔6、7分钟一趟火车发出的巨大噪音,也常常让耳朵嗡嗡作响。

刚来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作业环境,难免恐高。班长屈马博对新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走走走,今天带大家去玩‘海盗船’。”他在“海盗船”里已经“玩”了7年,练就了一身高空检修作业的绝技。

不仅如此,还要做“蜘蛛人”——爬上高达50米、与地面角度达到70°的检查梯,重点检查连接杆件、铆钉等是否出现锈蚀、断裂的情况,观测梁体部分有没有细小的裂纹。

搜山扫石同样是重点工作。火车过了黄河桥直接进入隧道,隧道上方山体石头风化严重,一旦石头滚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屈马博和工友们需要背起20多斤重的工具,手脚并用沿着倾斜近90°的峭壁一步步向上攀爬,到达山顶;再将30米长的安全绳一头栓在岩石顶部固定在物体上,另一头栓在腰间,将身体悬挂在峭壁上;用眼睛仔细查看岩石表层有无裂纹、风化等隐患,再用撬棍一点点探测石头松动的“蛛丝马迹”。

既然选择这份工作就去适应

候西线黄河铁路大桥建成于1979年,黄韩候铁路新黄河特大桥于2015年全线贯通,两者均为钢梁桥。

屈马博告诉澎湃新闻,由于钢梁桥的裂纹以毫米计算,铆钉锈蚀也需要近距离观察,因此检查只能靠人拿起手工检查锤在梁体上敲击,听声音或者用眼睛观察。

“如果敲击时声音是脆的,证明连接是稳固的,如果声音木木的,比较沉重,或者敲这头但那头的震动不对,就有可能出问题。这必须要人来做。”他说。

屈马博曾在陕西渭南学习道路桥梁专业,2012年毕业,恰巧铁路局招人,他便来到了韩城桥隧工区。

据介绍,韩城桥隧工区一共30人,一半以上都是90后,平均年龄才25岁。对于一帮90后来说,这份工作除了危险,另一大挑战则是单调。

以前,工区宿舍就在大桥附近1公里处,而大桥周围没有任何年轻人的去处。屈马博总结了当时的工作生活环境:“工区后面是铁路,铁路下面是黄河,工区头顶是公路,公路上面是山,啥也没有。”

他们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后回到宿舍,除了刷手机,什么也做不了。这样的生活,屈马博过了七年。

2019年夏天,工区宿舍终于从山沟搬进了韩城市区。屈马博很高兴,如果晚上不值班,他可以和朋友聚餐,散步锻炼:“现在跟人接触多了,话就多了,以前感觉都快傻了。”

没有工作时,屈马博回家陪女儿。 屈马博 供图

现在的屈马博很容易满足。与毕业时心仪的工作相比,这份工作离家更近(距离70、80公里),每半个月他回家一次。即便工作环境危险,又累又脏,但他仍选择认真负责地工作:“你已经选择了,就得适应。”

去年春节期间,屈马博带着爱人来到禹门口,一起参观禹门抗战烈士纪念碑,体验黄河岸边的“玻璃栈道”,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知道丈夫的岗位一刻也不能离开,妻子对他的工作也从不理解变成了支持。与往年春节一样,今年他还会继续在工区值班。

    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