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她是上海的女儿,也是伦敦最迷人的东方公主
上海老底子
我是上海的女儿
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她身高一米五,却是中国第一位007女郎。
比后闯入好莱坞的杨紫琼,整整早了30年。
在上海,想邀请她吃饭的男士排队到外滩。
在伦敦,黄皮肤、黑眼睛,一身旗袍,她是最迷人的东方公主。
可她从未迷失在男人们的宠爱里,一路打拼,高歌向前。
成为外国人心目中最传奇的东方女性之一。
英国人甚至称呼她:身高一米五的炸弹。
1
这颗小个子的“炸弹”,是个美人。
叫周采芹。
父亲是响当当的京剧大师周信芳,而母亲则是上海滩天宝银楼的三小姐裘丽琳。
当年,裘丽琳随友人看戏,对舞台上的周信芳一见钟情。
堂堂豪门大小姐要下嫁一介戏子,为全家所不容。
裘丽琳宁肯背下“私奔”的污名,也要与爱人周信芳厮守。
这桩事轰动整个上海滩。1936年,裘丽琳在随丈夫演出途中诞下三女儿。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周信芳为女儿取名“采芹”,期盼她一生好学,至清至洁。
那时,周信芳正在全国巡演,小采芹在母亲的襁褓中,走过天南海北。
一双不知人间忧苦的大眼睛,见证了一场场离别。
也奠定了她动荡一生的基调。
记忆中的父亲,总带着中国传统父亲的威严。周信芳去接女儿放学,一言不发,也不牵着她的小手。
总是背着手独自走在前面,时而回头看看孩子有无跟上来。
一回家,他就钻到书房里,研究戏曲。
连10元、100元都分不清,活脱脱戏痴。
而母亲裘丽琳则用上海女人的精打细算,给全家带来俗世的温暖。
裘丽琳从小接受西式教育,认为女性独立是必要的。她在外帮周信芳打理剧院、梳理账目、管理财务,甚至还要与黑社会周旋。
对内,她常跟孩子一起打闹,玩游戏。
更重要的是教育子女,要做独立、有主见的人。
周采芹16岁那年,和弟弟一同被母亲裘丽琳送往国外。
两个从小生活优渥的王子、公主,很难理解母亲狠心的决定。
只有裘丽琳深知,若不出人头地,孩子们将一辈子活在“戏子儿女”的歧视下。
2周采芹从小被佣人保姆伺候着长大,别说做饭,连衣服都不会洗。
带到英国的50套旗袍,很快换了个遍,这下只好亲自洗衣服。
可天气潮湿,洗完不知怎么保管。
这些华丽的旗袍竟全在衣橱里发了霉。
虽说如此,周采芹还是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考入了伦敦皇家戏剧学院。
成为该校第一名中国留学生。
在同学眼中,她娇俏可人,是别样魅力的东方公主。
也正因来自东方,她在专业上饱受讥讽。
那些高傲的同学们刻薄地说:“你永远不可能得到演出机会,因为伦敦的舞台上不需要一张东方人的脸。”
这让周采芹十分愤怒。
要知道,她虽娇小,却绝不懦弱。
在少女时代,那双眼睛里就透出野心和张力。
毕业后,她给所有能联系到的制作人都发自荐信,寻找机会。
最终,1957年,一个来伦敦演出的京剧团,挑中了周采芹。
她在容纳上千人的会场上,向所有人介绍京剧。
京剧在伦敦水土不服,表演之后反响平平。
而身为中国京剧大师的女儿,周采芹却意外火了。
《明星报》评价她:是一位貌似奥黛丽赫本的漂亮女演员。
也因此,她收获了全伦敦的目光。
乘风借力,周采芹争取到了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的主角。
一位中国演员以主演身份,登上英国舞台剧的中心。
这份高亮的荣耀,狠狠地鞭笞了那些嘲笑过她的人们。从此,伦敦西区到纽约百老汇,都无法忽视这个一米五的中国女演员。
在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中,人们都像拳王弯腰致意。
只有周采芹出乎意料地,朝着拳王打了一拳。
这件事流传开后,她有了个别名“一米五的炸弹”。
言外之意,周采芹不好惹。
3
后来为了生计,周采芹踏入好莱坞,拍摄了两部007系列电影。
这与她以往的高品味,大相径庭。
拍完她也从没看过,直到现在都不喜欢提起这段往事。
于她而言,拍摄007只是为了赚钱谋生,才好继续追求舞台剧的梦。
周采芹兼具了周信芳的艺术天赋,与母亲的优雅独立。
在好莱坞名噪一时,也躲不过性骚扰。
一位大人物邀请她进餐。
席间直言,他在家庭外需要一名女朋友。
只要答应了这个条件,周采芹立刻就能拿到眼前的角色。
她断然拒绝了。
“我的母亲一直教育我永远不要轻易接受男人的礼物。”
对于爱情,她素来这样,干净直接。
就读于皇家戏剧学院时,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
对方是位香港人,专横暴躁,想要周采芹顺从安排,远离事业。
这让周采芹很气愤,诞下一子后,结束了婚姻。
毕业后,她又倾慕一位导演,本以为找到了理想中的爱人。
兜兜转转,三年之后,再度分手。
周采芹没有在爱情中获得滋养,尽是牵绊和缺憾。
这时母亲的一席话宽慰了她。
“人这一辈子还是要活得开心,成年人做什么决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负得起责任。”
婚姻和爱情都不是人生的必选题。
开心和负责,才是成年人一生的课题。
想明白了这点,周采芹便不再急着结婚。
在尝遍了演艺的快乐后,她利用一把好嗓子做起了歌手。
在英国发行的中文唱片,连续两年蝉联榜首。
人生如此,其乐融融。
4
70年代,周采芹的事业风生水起。
她将积攒多年的家业都投资到了房产,一场金融危机席卷,颗粒无收。
从上流贵妇到落魄中年女人,只隔了一夜。
走投无路的她,在公寓自杀。
幸而被人救下,又被关进精神病院。
穿着从二手服装店买来的廉价大衣和塑料靴子,她投奔了开高档餐厅的弟弟。
弟弟以傲慢的态度,给了她当服务员的机会。
她每日穿行在挥金如土的顾客间,低头侍奉。
更令人羞怕的是,很多人都曾是她的座上宾。
如今身份颠倒,物是人非。
加之,国内刚恢复通信。
她多年的精神支柱母亲裘丽琳,在动荡中去世,双重打击。
周采芹在人生至暗时刻,没得到亲人的安慰。
只身离开了弟弟的餐厅,去保险公司应聘打字员。
却因年纪大,被辞退。
她只好自嘲,“我不会打字”。
又想起母亲在艰苦岁月里,一个人的战斗,周采芹重燃斗志。
“我没有要求帮助。我必须要自己走完这段自我反省的道路。求生的决心,再生的勇气,都必须是发自我的内心。”
她甩开厚重的自尊,四处寻觅打工的机会。
与此同时,返回校园攻读戏剧硕士。
剩下的一点空余时间,她又加入剑桥话剧社,回归艺术的渲染。
“没有出路的时候,就学东西,总有一天能用上。”
终于,60岁时,她接拍《喜福会》,一鸣惊人。
美国人再次注意到这个年过半百的美人,依旧精神矍铄,野心勃勃。
她用张扬、利落,撕掉了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
2001年,获得了美国“艾美丝终身成就奖”。
还参演了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神盾局特工》。
同为亚裔的后辈演员吴珊卓,在与周采芹搭戏后激动不已。
如今,周采芹还成为母校皇家戏剧学院的院士。
还出演了李少红版《红楼梦》中的贾母,可圈可点。
5
16岁,离开上海前夜。
周采芹走入父亲周信芳书房,跟他作别。
周信芳像以往一样沉默。
只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手抄剧本《文天祥》,递给女儿。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父女这一别,竟是最后一别。
生死两茫茫。
1980年,曹禺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访问美国。
周采芹得知后,急匆匆赶到纽约,与他会面。
说出父亲“周信芳”的大名时,泪如雨下。
回忆汹涌而至。
60岁周采芹出演《艺伎回忆录》,跟巩俐对戏。
她还调侃巩皇:“我算是你的祖老师了,因为我的学生是你的老师。”
此话不虚。80年代,她曾答应曹禺回中央戏剧学院任教,填补了我国西方戏剧的空白。
彼时,与祖国阔别多年的周采芹,上海话和普通话都很生疏。
上课中英夹杂,有时还需要翻译在场。
但她一腔热血,整日在心里、胸腔里奔袭。
任教结束,她便立刻赶往上海。
在旧居,父亲的老书房里,回忆起临别赠书那一幕。
55岁的她,禁不住额头贴地,一再跪拜。
几十年的风霜灰飞烟灭,书房里再难寻觅父亲的痕迹。
可踏在这片土地上,她耳畔仍回响着: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6
做个中国人,更要做个独立的中国女人。
8岁时,周采芹交了一篇白卷。
那时老师布置给她一篇作文,题目叫《为伟大的女性而战》。
她想破了头,也不明白这几个字的意义。
可后来,随着年纪渐长,她恍悟。
原来母亲和自己都在用生活书写这篇作文啊。
离开上海时,她是不会洗衣、众星捧月的娇小姐。而今,叱咤演艺圈几十年。
巅峰过,跌倒过,往事皆洒脱。
历经岁月洗刷后,灵魂独立而自由。
84岁时,回顾这一生,她仍能骄傲地说:
“我至今,还没有教会自己相信命运。”
-THE END--
来源:向外一片天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原标题:《我是上海的女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