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播之声》:我家的“传家宝” —— 裴晶晶家庭故事
讷河市融媒体中心
传承好家风今天为大家播发讷河市最美家庭——市人民法院裴晶晶家庭故事。
(播音:王丽杰)
我的父辈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一辈子在农村 勤勤恳恳地耕耘着土地。我家不是书香世家,但是我们家人却用祖辈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正直、善良、爱党、爱国。做人要心善,与人为善,自己也会感到心安。
我的爷爷是个精瘦的老头,当了一辈子的村主任,他总是对我们说是共产党、毛主席让他过上好日子,后代能上学,他要报恩。正因为这样,他对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并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故乡这片土地。在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在我爸爸小时候,村里有家是危房,需翻盖房子,那家很穷盖不起房,爷爷得知后,便把自家准备盖房的木料水泥,送给了人家,二十多年来我们家一直住在三间破旧茅草危房里。奶奶常常数落爷爷,说爷爷是天下第一大傻瓜。爷爷就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群众为集体默默的奉献着。其实我的奶奶也就是嘴上说说,她自己也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那时候,家家都不宽裕,别人家里有困难了,奶奶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大家也都觉得她亲近,有什么困难也都爱找她帮忙,她总说:“你爷爷是村干部,干部家属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村民。”父亲虽然没念过多少书,可是在艰难重压的生活下,却志向高远。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看见父亲笑眯眯的在灯下看书,一个大字不识的父亲念了一个月的扫盲班,开始学文化,父亲让我当他的家庭教师。我突然发现一向没有笑容的父亲有了笑容,父亲很高兴的告诉我,他想成为一名党员,让我为他写好入党申请书。看到父亲刻苦的学文化,年少无知的我感到很好笑,心想年纪一大把的泥腿子,还学啥文化。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父亲有一个理想,是做一个有文化的党员,更好的为党工作,从此没念过一天书的父亲从一个文盲,变成了会珠算、写文章、看书看报有文化的农民。父亲也是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他答应别人的事情从不食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从不许诺,“言必行,行必果”是他的座右铭,当然他也经常教育我,做人要诚实。
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母亲经常对我们说:“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比学习、比劳动、比艰苦朴素。”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少不了打补丁,哥哥姐姐穿小了,只要还能穿,就不能扔掉,弟弟妹妹接着穿。母亲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习惯,她喜欢将自己种的劳动成果与别人分享。小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炎热的夏天,勤劳的母亲将自己很辛苦种的“白瓜”给我,让我拎着分给邻居们。于是那些夕阳夕下的黄昏时分,出现温馨的一幕一幕: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一起站在自家的门口,津津有味的啃着母亲种的“白瓜”,至今想起来,我都感觉浑身舒畅。
母亲关注我们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上学时,每个学期,她必定要检查我们的学生手册,仔细察看我们的考试成绩和老师评语,向同学、老师打听我们在校的表现,如果我们存在什么问题,她是决不会放过的;参加工作时,她首先告诫我们,要学好技术、尊敬师傅、主动干脏活累活,不许有娇生惯养的习气,不许给父母脸上抹黑。她还经常通过各种途经了解我们在单位的表现,一旦听到什么不良反映,她就唠叨个没完,我们确实很惧怕她,但也敬重她。在母亲的严格管束下,我们姐弟都很上进,我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在家庭内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姐弟之间,总是不自觉的在各方面相互看齐,唯恐自己落在后面,这种家风的树立和延续,完全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我们家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传统,那就是每天晚上的 7 点整,一家人总要坐在一起看新闻联播。爷爷总说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而长大后的我也越发觉得看新闻可以增长见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个习惯我也一直保留着,并影响着我的生活。家人对我的影
响还有很多,例如父亲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这也是我们要立行终生的;母亲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感恩,一定要记得别人的好,一定要努力回报他人;爷爷总是给我们讲家乡、家族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能忘本,是的,那是我们的根,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家人对我的影响至深,好多我都牢记在心,以后我也会教育我的孩子,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原标题:《《广播之声》:我家的“传家宝” —— 裴晶晶家庭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