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有不测:中国青少年的死因及其变化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相较于老年人而言,青少年的死则更多的表现为意外或者无妄之灾。同时,青少年的死亡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安全、健康的指标。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GBD 2016)数据库中有关中国的死亡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该系统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区上报的居民死亡数据均经过了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审核。此外,GBD还补充了来自中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妇幼监测系统和肿瘤登记系统的相关死亡数据,以及来自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死亡医学证明数据。
选取GBD 2016中1990—2016年中国10~19岁年龄组人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死亡率及主要死因的变化。
根据GBD数据显示:1990—2016年,我国10~19岁青少年第一水平死因引发的死亡数量发生显著变化。三类死因致死数量减少比例不等,但都在有显著减少。
尤其是因传染病、孕产妇疾病和营养性疾病致死的数量减少接近80%。
就青少年(10~19岁)的第一水平死因构成比例来看:1990—2016年我国青少年死亡中,传染病、孕产妇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在青少年死亡原因占比大幅降低。较之1990年,非传染性疾病、伤害致死比例在2016年青少年死亡原因构成中略有增加。
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年龄分组比较发现:1990年与2016年两个时间段的青少年死亡率均是高年龄组(15~19岁)的青少年死亡率稍高。
从性别结构来看:1990到2016年,男女青少年的死亡率都有很大的下降。但是,两个时间段都是男生的死亡率高于女生的死亡率。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6)》数据,1990年中国青少年死因前十位构成如上图所示。除疾病造成死亡外,意外事故(溺水、交通伤害等)也是主要的致死因。
2016年中国青少年死因前十位构成如上图所示。与1990年类似,除疾病造成死亡,意外事故(溺水、交通伤害等)也是主要的致死因,且死因引发死亡数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动,有新的致死因(机械力损伤)排进前十位。
从青少年致死原因来看:溺水、道路伤害、自我伤害、白血病,在1990年与2016年都是位居前列。同时,在前十五致死原因中疾病占据半数以上。排行变动顺序较大的死因中,脑和神经系统肿瘤从1990年的第十三位升至第七。
从上面两张图可看出:1990年、2016年,男性青少年死因居于前列的是:道路伤害、溺水、白血病、自我伤害。所幸,一个向好的趋势是:上述十五类死因造成的死亡数量都在显著的降低。
与男性青少年的情况相同:从上面两张图可看出1990年、2016年女性青少年死因居于前列的是:道路伤害、溺水、白血病、自我伤害。上述十五类死因造成的死亡数量也都有显著的降低。
相较于病患引发的青少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交通、溺水等意外事故在青少年死因中居于前列。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多数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救治以避免、减少死亡。虽然从数据来看:较之于1990年,2016年各类原因导致的青少年死亡都有减少,但是如何减少交通、溺水意外事故引发的死亡依旧是处在保护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的紧迫位置。
————————————————————————————
参考文献、数据:
1.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GBD 2016)数据
2.参考文献:1990—2016年中国青少年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变化
http://www.pubhealth.org.cn/cn/wxshow5890.htm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