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网评论员:夏娃能成华夏娃,大蟒焉不成木兰
1月19日,有媒体报道说,针对近日有人质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谓“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木兰”编程语言不过是Python(一种编程语言,词有“大蟒”之意)的套壳产品这一说法,中科院计算所团队项目负责人回应称,“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在32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对于此次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本人郑重道歉,对给中科院、中科院计算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表示诚挚的歉意。本人感谢大家的监督与批评,并深刻反省,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这个道歉声明,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类似现象中的当事人所发出的相对诚恳的道歉。编程语言,虽为小众范围的语言,但恰因如此,鉴别、判别其原创性,证实或证伪其独创性也相对简单。中科院计算所于15日刚刚对外发布其“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译技术团队自主研发、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的‘木兰’编程语言体系”,并推出“木兰”开源软件包,立刻就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木兰”的语言编辑器程序图标与用著名编程语言Python生成的应用程序图标完全一致。
好在有了上述道歉,否则,这款号称“专为人工智能教育而生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编程语言”最终会引出什么样的官司也实难预料。现实中,不是有“创造”了和著名商标一模一样的商标,反而要求后者赔偿并得手的例子吗!因此,也好在道歉者吸取了汉芯事件中的造假者买来芯片用砂纸打磨掉原商标图案、印上汉芯标识以充创新的教训,并没有改动Python生成的应用程序图标,而“就是在Python语言外边套了一层壳,还是比较简单的那种,相当于一个接口,连图标都没有改”,这样才遂使事情变得简单。
“木兰”也好,“大蟒”也罢,在现实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大蟒”不会因为换了个马甲而有了那些天花乱坠的新功能,“木兰”也不会因为套了层壳就能反吞“大蟒”隐其于腹。为Python加了层壳也是一种工作,但是将“语言设计上屏蔽了其他任何一种针对成人设计的编程语言特性,如编程环境调试复杂等,让学生在编程语言学习之初不为细节所牵绊,具有更易理解、易于学习、易于阅读、易于维护等特性”,说成是“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编程语言,与之配套的编译器与集成开发工具也完全由团队自主实现,‘是我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编程语言’”,作为专业科研工作者,就不是顺嘴胡说那么简单。
Python语言的使用,其开发者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特定限制,看得懂、用得着的人大可拿来大大方方、踏踏实实地使用。非要将其加上层壳,而后将其名字从“夏娃”改成“木兰”,再加持上什么“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概念,由此就好像带上了自豪感的光环,由此便可实现加壳者真正的目的了。这也正如报道所说,“木兰”的下载源设于一家名为“中科智芯”的公司网站上,中科智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中科院计算所的孵化企业。既为企业,就要做生意、讲业绩:Python变身木兰后,“以‘木兰’为基础延伸的自主研发编程软件、人工智能教材、教学装备现已投入中小学、幼儿园使用,截至目前,‘木兰’应用范围已涵盖中国18个省市共700所中小学”。
(原题为:《夏娃能成华夏娃,大蟒焉不成木兰 | 光明网评论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