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万古长青:纪念万籁鸣万古蟾诞辰120周年

“上海美影”微信公众号
2020-01-18 16:21
有戏 >
字号

上美影老艺术家、《金色的海螺》导演钱运达题字

从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大闹画室》到中国第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从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到第一部彩色影院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万籁鸣、万古蟾为中国美术片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雏形到精品的突破。

1900年1月18日上午,万家诞生了一对孪生兄弟——万籁鸣万古蟾兄弟。幼年时,万籁鸣带着弟弟们和邻居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玩耍,捕捉昆虫,观察花草,领略自然。“这里是一个人,有头,也有脚,那里是一棵树,一只老虎伏在树脚下……”年幼的万籁鸣想象力比较丰富,院子三面长着斑点的围墙对他而言好似一幅画。

万籁鸣和万古蟾念中学时,经常去离家不远的南京夫子庙,那里有泥塑木人、说书唱戏、卖艺杂耍,最为吸引他们的是走马灯、木人戏和皮影戏,还用硬板纸自制了一盒小纸人。夕阳西下,天色一黑,兄弟几人便在堂屋里桌子前扯起一块白布做幕,幕后摆上一盏小油灯,用筷子支推着小硬纸人,在幕与灯之间摇来晃去,嘴里还装模作样地说着,喊着,唱着,操作十分认真,引来了一批“小观众”。

年幼的万籁鸣心中十分满足,这种满足在很多年以后,花甲之年的万籁鸣在观看《大闹天宫》完成后的第一次试片时,舒展、绽放,化作了夙愿得偿的喜悦和激动。

有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大闹画室》等动画片的制作经验,从小喜爱《西游记》的万老终于在1940年,抓住了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将《铁扇公主》的制作提上日程。

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人力,面对重重困难,万籁鸣和弟弟们打趣说:“我们现在也在过火焰山,就像影片《铁扇公主》中孙悟空过火焰山一样。”《铁扇公主》在“大上海”电影院首映日之夜,万老带着孩子在电影院门口,只见人流如潮,拥挤不堪。影片结束后,万老又目送着观众满脸笑容地离开电影院。

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我为什么会走上动画的道路,就是因为看了中国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的成功对万籁鸣、万古蟾是极大的鼓舞,然而进一步制作《西游记》题材美术片的想法,却因为资金问题而夭折。

1954年起,万籁鸣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野外的遭遇》《大红花》《墙上的画》《美丽的小金鱼》《美妙的颜色》等动画短片;万古蟾担任了木偶片《双胞胎》的动画设计、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济公斗蟋蟀》的导演。

《野外的遭遇》

《大红花》

《墙上的画》

《美丽的小金鱼》

《双胞胎》

《渔童》

《济公斗蟋蟀》

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搬上动画银幕,是万籁鸣多年的夙愿。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特伟的赞同和支持下,与其他主创人员(副导演唐澄,编剧李克弱,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摄影王世荣、段孝萱,动画设计严定宪、林文肖、浦家祥、段濬、陆青、葛桂云、张世明、阎善春等)以及同事们一起,到处采风、收集资料,观察猴子的神态动作,听京剧演员给大家讲课。

万籁鸣将基本分镜头提供给各部门主创人员,把分镜头画面贴在黑板上,一个个讨论,确定基本方向。万籁鸣非常信任创作人员,常常对原画师说:“我是摄制组的大导演,你们原画都是小导演。我出题目,你们做文章,要把我的想法丰富,尽量去发挥。”

万籁鸣向创作人员展示动作

万籁鸣听取万古蟾对《大闹天宫》拍摄方案的建议

导演画面分镜头台本示意图手稿

导演画面分镜头台本示意图手稿

从1959年底开始采风,到1964年4月下集完成,4年时间里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十二本“图画台本”,七万多张原画,十几万张手稿,万籁鸣带领着创作团队艰苦而快乐地创作着。

据动画设计严定宪、林文肖回忆,当时工作的地方有花园、草地、池塘。万籁鸣看见同事骑自行车很有趣,就坐到书包架上,想兜一圈。一坐上去半个圈不到,车碰了一下,两人掉进了水里,大家都很紧张,跑过去扶他们。万老连说没事没事,还打趣说,“我们正在写孙悟空到龙宫去借宝,我想到池塘去体验一下”,说着从口袋一翻,有几个小蝌蚪,“这不,我把龙子龙孙都抓来了”。有时他还让大家学一学舞棍子,但是他自己舞不好,可他完全没有老艺术家的架子。

万籁鸣无法忘记《大闹天宫》完成后第一次试片时激动的心情,他坐在前排的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银幕上的孙悟空,百感交集,激动不已,止不住热泪盈眶。孙悟空“活生生地”站在万籁鸣面前。“喜莫过于夙愿得偿,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70年代末,万籁鸣和小观众们在一起

《大闹天宫》开始创作前夕,1957年春,经过半年多的考察,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花园绿茵深处一座红色砖瓦的小洋房里,剪纸片的试制工作正式开始了。同样对《西游记》心心念念的万古蟾,选择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剪纸片的人物设计与其他片种不同,它需要绘制出一个人物“解剖图”,以便制作的时候按图样把人物的身体、四肢和头部的五官轮廓都描绘底板上,再根据轮廓把它们剪刻下来,涂上颜色,装上关节。

万古蟾手举《猪八戒吃西瓜》纸偶

刚开始拍摄比较顺利,但影片洗印出来,放映效果却令人沮丧,存在不少问题。厂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励给了万古蟾强大的动力。他认真总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每个细节入手,严格控制人物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以及运行的轨迹。这次拍摄正值盛夏,摄影机房设在闷热的阁楼上,创作人员都汗流浃背,日夜奋战,几乎都睡在机器旁,随时听候调遣。

1958年9月,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问世。经过先前的探索,创作《渔童》时,人物形象塑造和拍摄技巧有了进一步突破。影片运用了装饰风格,体现出剪纸艺术的魅力,并产生了切换多场景的形式。1963年,万古蟾与钱运达合导了剪纸片《金色的海螺》,在塑造人物时结合了皮影和剪纸的方法,制作背景时采用镂空的处理方式,同时又加入绘画技巧,使得人物“跃然纸上”、背景“层叠立体”,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画面感。

万古蟾(右二)和工作人员在设计《渔童》的人物动作(图/新华社记者陈娟美摄)

导演万古蟾(右)和副导演钱运达(左)、青年设计人员胡进庆(中)在研究《金色的海螺》的人物造型(图/新华社记者林慧摄)

纵前路坎坷,不忘初心;纵道阻且长,不忘前行。万籁鸣、万古蟾的精神,不仅激励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代美术片创作者,更是年轻上美影人和中国动画工作者的榜样和楷模。

(题字排名不分先后)

上美影老艺术家、《金色的海螺》导演之一钱运达题字

上美影老艺术家、《大闹天宫》摄影之一段孝萱题字

段孝萱与万籁鸣、万古蟾合影

上美影老艺术家、《大闹天宫》动画设计之一浦家祥题字

上美影老艺术家、《大闹天宫》动画设计之一严定宪题字

上美影老艺术家、《大闹天宫》动画设计之一林文肖题字

上美影老艺术家、上美影前厂长周克勤题字

上美影老艺术家、上美影前厂长常光希题字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