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个女神一台戏,她们点燃了“MeToo”运动的导火索

2020-01-17 12: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万福村村民 看电影杂志

“高点,再拉高点。”

一脸横肉,淫油四溢的罗杰·艾尔斯,正得意洋洋欣赏着自己的“猎物”。他命令凯拉把裙子拉高,往上,再往上,像在指挥马戏团的一名小丑。

直到,凯拉白色的底裤露出,那是“投降”的标志。

艾尔斯长舒一口气,身体不自觉地软瘫下来,宣告本次表演结束。

这是电影[爆炸新闻]中最令人面红,也最令人切齿的时刻,饰演凯拉的玛格特·罗比贡献了自己最好的一次表演。

凭借[爆炸新闻],玛格特·罗比提名了今年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这场戏功不可没

那一刻的艾尔斯还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1996年,福克斯新闻集团的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放权给罗杰·艾尔斯,他成为了福克斯新闻的首席执行官。

在他的带领下,福克斯新闻成了美国右翼言论的温床,也成了高挑性感女主持人的聚集地。

收视率节节攀升,平均每天有200万观众收看福克斯新闻,甚至超过了CNN和MSNBC的总和(美国三大电视新闻网)。

罗杰·艾尔斯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福克斯新闻的影响力达到顶峰,成为了特朗普的宣传主阵地,集合所有资源为他摇旗呐喊。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2016年7月,艾尔斯突然被解雇了。原因是福克斯新闻的几名女员工指控他性骚扰。

第二年,已然臭名昭著的艾尔斯因病去世,享年76岁。

艾尔斯的性骚扰事件曾轰动一时,直接导致了哈维·韦恩斯坦长久以来的性侵事件被揭露,也被视作之后席卷全球的“MeToo”运动的导火索。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艾尔斯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分歧与征服:罗杰·艾尔斯的故事]和电视剧《最响亮的声音》。

《最响亮的声音》 豆瓣8.4 IMDb 7.9

但更多的是介绍艾尔斯如何掌舵福克斯新闻,始终未触及到性骚扰事件本身。

电影[爆炸新闻]的上映,算是这两部作品的后传,串联起来才是艾尔斯完整的一生,这也是首部将“罗杰·艾尔斯性骚扰事件”搬上大银幕的作品。

[爆炸新闻](Bombshell)

[爆炸新闻]的导演杰伊·罗奇,拍摄政治题材电影的一把好手,代表作有电影[总统之路][规则改变][选票风波]和电视剧《政治边缘》;编剧查尔斯·伦道夫,他的上一部作品[大空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大空头] 豆瓣8.4 IMDb 7.8

[爆炸新闻]属于二人所长的结合:对著名政治人物和事件的戏剧性加工,将观众带入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偏执,黑暗,权谋斗争。

电影将艾尔斯过往之于福克斯新闻的功绩通通隐去,他是一个可憎的反派人物。

约翰·利思戈 饰 罗杰·艾尔斯

[爆炸新闻]展示了艾尔斯如何对公司内部的女员工进行性骚扰,以及她们反抗这种劣行所要付出的代价。

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和玛格特·罗比,三大女神在电影中都是福克斯新闻的员工,她们前后都遭遇过艾尔斯的性骚扰,可事后也都做出了隐忍的妥协。

玛格特·罗比(左)、查理兹·塞隆(中)、妮可·基德曼(右)

她们三人与艾尔斯的对抗,属于各自出拳,因为她们之间并无太多交集。作为独立个体,在指控发生后,听从了内心的感召,选择勇敢地站出来。

三人唯一的同框,是在同一个电梯厢里,但彼此没有任何交流

梅根·凯利(查理兹·塞隆 饰)

真实人物(左) & 电影角色(右)

最先出场的是福克斯新闻的“头牌”——梅根·凯利。

她穿着一条紧身的红白蓝三色裙亮相,打破第四堵墙,冲着镜头以阴谋论的口吻做介绍:保守派的新闻网络如何运作,权力结构如何运作,新闻报道是如何被生产出来,以及权力阶级在公司内的分布…

塞隆完美地捕捉到了凯利声音的音调和变化,神情上也深得精髓,始终保持权威和镇定。

电影的化妆师是来自日本的辻一弘,他在[至暗时刻]里把加里·奥德曼变成了丘吉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电影用很长的篇幅去营造写实的观感,比如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首场公开辩论,凯利和特朗普之间的对峙;凯利曾说过“圣诞老人是个白人”,这个梗也多次出现;还有抗议者聚集在福克斯新闻集团总部的镜头。

它们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口惠,为凯利引发的闹剧而辩驳,毕竟作为电影中与艾尔斯这个大反派相匹敌的人物,仍然是需要一些美化的。

凯利多年前也曾遭到艾尔斯的性骚扰

格雷琴·卡尔森(妮可·基德曼 饰)

真实人物(左) & 电影角色(右)

格雷琴·卡尔森在福克斯新闻工作了11年。

卡尔森当选过“美国小姐”,艾尔斯称她为“性感尤物”,还暗示她要多穿凸显身材的衣服。

2013年,卡尔森从节目《福克斯与朋友们》(Fox & Friends)的主持位置被撤下,艾尔斯安排她去了没什么人看的午间档,并降低了她的薪水。原因是她拒绝了艾尔斯的求欢。

用卡尔森自己的话讲,“我被挪到了二垒”。即使这样,还是逃不过艾尔斯的魔爪。

卡尔森在节目中素颜出境,发表反对在“国际女童日”物化女性的声明。节目结束后,艾尔斯对她说,“没人想看一个更年期的中年妇女在镜头前流汗”。

艾尔斯试图通过剥夺她的尊严来打击她。这样公开的言语羞辱和私下的性骚扰同样令人发指。

当卡尔森离开福克斯新闻后,她成了第一个站出来指控艾尔斯性骚扰的人。

凯拉(玛格特·罗比 饰)

有别于凯利和卡尔森,凯拉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她是初入职场的新人,把福克斯新闻看作是一种信仰,代表一种未被染指的纯洁和天真。

当凯拉被邀请到艾尔斯的办公室,艾尔斯对她承诺,“将帮助你在事业上的发展”。代价就是,凯拉需要向艾尔斯展示她的“忠诚”。

凯拉对事业的决心,取决于她对艾尔斯非分的肮脏要求有多顺从,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撩起裙子的过程中,惊慌失措,心怀罪恶,但在身体上还是屈服了。坚守的纯真在顷刻间无存,残酷至极。

凯拉并非真实存在,可或许人人都是凯拉。她是艾尔斯恶劣行为下的一个受害代表,是这部电影的替罪羊,认为顺从和吞声是保住工作的唯一方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迟迟不站出来。

更令人心碎的是,当一群潜在的盟友近在咫尺时,却无一可求。

直到卡尔森对艾尔斯提起性骚扰诉讼,事件持续发酵,最终有20多位福克斯新闻的女性员工站了出来,当然也包括凯利和凯拉。

这件事才暂告一段落。

[爆炸新闻]有着一种细腻的写实质感,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权力阶层的阴谋诡计、满天飞的Fake News和不可告人的小秘密,电影都照顾到了,就像《新闻编辑室》那般扎实。

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又不失合理的戏剧性。最精彩的一个片段是拍摄了福克斯新闻的女更衣室:镜头横飞,快速切分,经过裙摆和金发碧眼,经过高跟鞋和浓妆艳抹,就像电影[复制娇妻]里的情节。

电影的服装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柯琳·阿特伍德(Colleen Atwood),她曾12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5次获奖

之所以安排这个镜头,因为艾尔斯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视觉媒体”——让女主持人在镜头前秀出她们的大腿,比提升她们的业务能力重要得多。

然而,电影[炸弹新闻]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是电影不够好,而是现实太糟糕。

最吊诡的是,电影几乎把福克斯新闻的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塑造成了一个英雄角色。他开除了艾尔斯,并向那些受到性骚扰的女员工支付了赔偿金,皆大欢喜。

而细节却是这样的:艾尔斯在离开福克斯新闻时拿走了4000万美元的赔偿金;卡尔森在最终的和解中,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赔偿金。

这是我们在新闻中可以看到的,看不到的其他人呢?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卡尔森确实是在被艾尔斯开除后才决定起诉他。卡尔森和凯利是受害者,也是某种意义上沉默的“同谋”。如果有人能早点站出来,就会避免更多的受害者。

《Slate》杂志是这么评价的,“即使是查理兹·塞隆来演梅根·凯利,我也无法将其视为英雄”;

BuzzFeedNews网站说,“从某种程度上讲,这部电影是后福克斯新闻时代的一个广告,同时宣传了一个没有艾尔斯的福克斯新闻将会更友善、更温和的理念”。

电影的立场不够坚定,不塑造英雄,也不敢塑造英雄。尤其是在结尾处,前面拼命攒下的共情一瞬间崩塌,满满的无力感。

这种割裂在于对戏剧性的贯彻缺乏勇气,尊重历史,尊重事实,那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好在,电影还有凯拉这样一个虚构的角色。她成为了电影的出口,在最后一刻升华了主题:她将自己的工牌丢进了垃圾桶,阔步走出了福克斯新闻。

你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了你所在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由你的每一个选择构成。

如果没有虚构的凯拉,这将会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美国的职场性骚扰行为,从1860年第一位女性进入美国财政部上班起,就出现了。上级或是同事,利用权力和身份的差距,企图控制女性。

将近160年过去了,该如何控制和防范“职场性骚扰行为”,依旧是全世界都在想办法解决的难题:处罚低、立案难、取证难、定性难、追责难,这都是痛点。

半个世纪前,美国的维珍妮牌女士香烟,在向女性宣传产品时,打出了带有赋权色彩的口号:“亲爱的,这一路走来你辛苦了。”

看过[爆炸新闻]这部电影再看这句话,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还记得去年年底胜诉的伊藤诗织吗?

她起诉了性侵自己的原TBS记者山口敬之,这是日本首次有女性以公开具名的方式指控权势性侵。

前后持续了四年时间,最终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伊藤诗织胜诉,同时驳回山口控告伊藤侵犯名誉的起诉。

伊藤诗织

伊藤诗织将此事写成了《黑箱:日本之耻》一书,书中的这句话,可作为这部电影,这个时代的注脚:

若始终保持缄默,它所姑息的恶果,就会如照镜子一样,反映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反映在我们孩子的人生中。

原标题:《三个女神一台戏,她们点燃了“MeToo”运动的导火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