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节家书︱1968年:无论屋外风雨,最暖莫若家人
【编者按】
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不断迭代发展,如今视频拜年、微信拜年从除夕一早就叮叮咚咚地响个不停,纵隔千里万里,亲友想要见上一面也不是难事儿。本世纪初风靡一时的短信拜年,迅速降温,似乎早已被人们淡忘,而再往前回溯,曾经作为社会最主流联络方式的书信,更成了文物般的存在。
农历新年之际,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与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共同策划推出“春节家信”系列,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收藏的近五十万封书信中甄选出6封与“春节”相关的家书,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百姓生活。(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信件中的人名全部是化名。)
亲爱的君玉贤弟,阖家好!
首先,共同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新春佳节收到由伯父亲自捎来的东乡土产。深厚的友谊,亲切的关怀,使阖家感激不已。特别是老伯父,年迈龙钟,不辞辛劳和另叔一淘光临敝舍,真是荣幸之至。事后,我知道后,就询问丽萍,她说,老公公要回东乡去过年的。听了之后,使我心有冷了起来。老伯父总是匆匆而去,连饭也不肯吃,儿辈实难交代。仅留下几句话:“玩具不要卖[买],以免孩子打架。”并留下二张购买“白喘朋”的证明单。翌日,是大除夕,风雨交加,飞雪迎春到,就在家里帮助爱人弄弄烧烧。年初一也是阴沉细雨,也不出外,在家与女儿们玩玩扑克,下午与丽萍到厂俱乐部观看电影《突破乌江》。年初二,携长女出外探望亲友,中午在父亲家用中膳,有新结婚的表弟伉俪和兄弟姐妹一起乐饮畅叙。在下午就到令叔处,到达时已是二点半了。适逢令婶和其嘉兴务农的弟弟一起到她姐姐家去,她叫我多玩一些时间就去了。热情的叔叔和好客的令尊二位老人家亲切的招待,使我感动不止。
最令人兴奋的是老伯父在沪过节,使我们重聚一堂,畅谈大好形势和家常。热情的叔叔先嚮以甜美的酒酿蛋。我老实的吃蛋剩酿,实在吃不落了。还是清茶最佳,去油腻而开胃消化。我们之间进行了极为舒畅的谈家常。好者,婶婶未在,老叔叔尽吐肺腑之言,出出心中久积之怨气。我们边用晚膳一边谈到七点多。老伯父频频进菜给丽萍,我们父女吃得老老饱的。饭只吃半碗,菜肴太丰富了。通过谈家常,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令叔的处境的确尴尬。五个舅子把他们的积蓄都弄光了,现在还是每星期日携大带幼到叔叔处大吃大喝,叔叔赚钱多么不易啊!全靠二条腿辛勤奔波而得来的。而他今年已是57岁了,老来依靠什么呢?积蓄一点才对哩。所以,我对叔叔直言而谏,劝他要牢牢掌握经济大权,要耐心说服教育老爱人。以防年老之万一。我今后一定遵照伯父的叮嘱,要多去叔叔处,劝劝婶婶,让她明白过来,老夫妻更加团结。我们父女在伯叔二人的送别下,满载深厚友谊归家。年初三,未出外,下午观看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年初四,到市区购买“百喘朋”,暂时无货,待以后我再去购买,买到即寄来。希勿念。在令尊处得悉吾弟不久将公出上海,这个好消息,使我欣喜不止。届时兄弟重聚沪滨,畅谈别情,小别四载,重逢春申,其乐无穷也。吾弟对我家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前年代购棉被,今年又欲代办席子,对我家的“冷暖”极其关心,我们难以交代了,一切当面谢谢。我们以恳切的心情祝你早日来沪。
年初四晚上,探望旧日宁波西乡的朋友,他原是布庄的店员,后外调赴哈尔滨市,因身体差而退职在沪,户口是搞到了,在做临时工,每天¥1.80。我已有数月未去望候他。那天我们共叙,他的妹夫也在,我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也顺知宁波西乡去年农业收成歉收,去年十个工分只有一元。吃过而未余。而东乡则丰收,只是百里之遥,而地区之间差别甚大,也说明东乡土地的肥沃。但在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的有利条件下,旱灾一定可以消灭,仅时间问题。
关于你们公社加工厂承接车木等业务,也希能根据具体承接加工内容,印成卡片,可专程来沪承接加工任务。我尽量在兄弟船厂介绍之。以利公社增加收入。
……限于篇幅和时间,就此搁笔了,料想伯父已经返家了,请再次地望望他老人家,祝他身体健康。并请代为吻吻卫民、卫家和小侄女,祝他们茁壮成长。老伯母、阿菊、瑞莲等也请代为望望。顺祝
春节好!
君信写于1968.2.5上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