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0后可以传给后代的,只有朋友圈吗?
时间的痕迹可视、可触,在我们每一代年轻人身上留下了影子。
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我们处于对时代变迁的深深恐惧中。
幸运的是,总有些纪录热爱与温情的物件一直默默陪伴在我们身边。
新世相曾发起过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的家当”,在微博上引起了2.1万的讨论,读者纷纷表示勾起了大家对老家的怀念,和对幼时的回忆。
留言五花八门,有说银元的,有说铁锅的,有幼时的玩偶,有从母亲手腕上摘下的玉镯,还有些是老家爷爷留下的旧茶壶、旧蒲扇等等。
对我们而言,这些家当就像看得见摸得着的“家”。
早在201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图片编辑马宏杰老师拍摄了一部《中国人的家当》作品,花了10余年时间,走访了中国40多个地区,近50户人家拍摄了他们和他们家当的故事。
其中有精美高级的物品,也有及其平常的日常用品。每个家庭的家当都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在物质上的所有。
我们不禁开始思考:
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今天,家当在我们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和它的关系究竟如何?
去年11月,微众银行联合新世相举办了一场线下展览,展出了“我们的家当”系列摄影,邀请了青年作家蒋方舟进行采访。
展览第二站在深圳,也邀请了多位艺术家一起谈谈自己的家当。
有“河北爱迪生”手工耿带来的各种新奇有趣的“无用良品”,有新裤子乐队彭磊充满奇思妙想的家,有School酒吧创始人刘非带来的微缩版摇滚现场,还有陈国泰的铁皮玩具王国……
透过艺术家们的家当,仿佛看到了不同的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梦想的追求。
蒋方舟说道:
“家当是我们血缘里面的东西,记载了我们一段时间的状态,承载了我们一段时期的记忆,它组成了我们为什么成为我们。
当被问及想要展示的家当是什么时,蒋方舟说是自己珍藏的一套200年前的莎士比亚的书籍。
它备受喜爱的原因是上面有很多阅读过的痕迹,前人画过的笔记。
从中可以看到大家阅读之后产生的相似的情感,在生活中留下相似的印记,也是组成了一种共同的记忆。
是啊,原来每每提到旧物我们的心头就泛起感动的原因就是,人与物在某种程度上编织交融在一起,物的记忆便是我们的记忆,物的一生便是我们的一生。
经常逛豆瓣的人会发现,话题广场上有各式各样的“回忆老物件”话题。
尽管人们我们来自天南地北,尽管家庭背景浑然不同,但只要提到“爷爷奶奶的抽屉”、“爸爸的自行车”“上初中的随身听”每个人都能说出很长很有意思的童年故事。
豆瓣er@俞说:爷爷的抽屉里,最左边的放着他的小本本,灰尘很大了,但是齐全得再现了他的工作史:九十年代初开船卖泥到砖窑厂,后有去皮具厂做了几年,随后,随大流进了景兴纸业。
中间两个抽屉放着他修理各种的工具,最右边放着一些杂物,还有一包烟。
豆瓣er@Shadow说:我记得有个小木盒,里面有一些古老的纸币,也有一些硬币,皱皱的,像爷爷饱经风霜的脸颊。我把它们紧紧的攥在手心,又轻轻拂平,关上盒子放回原处。还有爷爷一个秦腔的磁带,我不知这是奶奶所爱还是爷爷所爱,不过我知道,爷爷爱奶奶,胜于其他。
这一件件物品物品赋予我们弥足珍贵的时光重量,我们珍视物品的背后,是珍视附着之上的人与人的温情。
偶然的一天,大洋彼岸的美国作家克丽丝·坎德在自己的读书宣讲会上听到了一段读者之间的聊天。
“我最近心思都花在一架旧钢琴上了,那是我7岁时收到的父亲给我的生日礼物,虽然可惜我一直没有学会弹它,但父亲在世的这几十年我都保留着。
前几个月父亲去世,我想我可以将这架钢琴交给下一个人了,但那是父亲跟我几十年的时间的家当,我一定要想到一个有意义的方式交付他人我一定要想到一个有意义的方式。我的父亲,我的家,我长大的那段时光整个人生,哦,那架钢琴见过太多东西了……”
物品能看到人的一生。一架钢琴从诞生到未知的结局所经历的时间,不会只是几年,而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人生人生的长度。
这架钢琴能看到多少故事呢?在钢琴眼中,人生的故事会是什么模样呢?——这样的想法让作家克丽丝·坎德心驰神往。
在作家的构思与专业的钢琴制造商、销售者和和演奏家的热心帮助之后,克丽丝·坎德让这个想法长成了一部讲述一架钢琴在两个女人之间跨越50年的颠沛流转的小说——《钢琴的重量》。
苏联女孩卡佳在6岁相遇了一生挚爱,一架博兰斯勒钢琴。卡佳和钢琴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相伴长大。当生活物资越来越缺少时,她被丈夫硬拖着移民到了美国。那架卡佳珍爱的博兰斯勒钢琴也被大胆的丈夫卖给了朋友。
离开了乡土,又失去了博兰斯勒钢琴,直到钢琴被朋友不远万里送来了,卡佳的生活才又有了新希望。卡佳的丈夫已经变成了酗酒暴力的醉汉,卡佳的心像是生活在荒漠,她爱上了跟她学钢琴的学生布鲁斯。布鲁斯和妻子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他们唯一的女儿在父母无爱的家庭长大。
有一天事情偷情败露,盛怒下的卡佳的丈夫要砸碎这架钢琴。卡佳连夜让布鲁斯把钢琴运走。也是同一晚,布鲁斯与妻子摊牌,期盼着带卡佳和布鲁斯远走高飞。但一场意外大火夺去布鲁斯夫妇的生命。这一天,他们的女儿恰好被送到朋友家,一夜过后成了孤儿。
卡佳的人生还能承受多少打击?她知道布鲁斯的死后,忍了一年,还是没有办法活下去。在一个荒凉的山谷,她选择追寻她那些消失了的爱恋,结束自己的生命。
时间一晃40十几年,钢琴现在的主人是名26岁的年轻机械技师。她独自生活在加州小城的一间逼仄公寓里。情感封闭又极度孤独的她,格外珍视她的博兰斯勒钢琴,那是父母意外去世后给她留下的唯一遗物,克拉拉视之为消失的家庭的纪念物,自己一生的护身符。
这架博兰斯勒钢琴就是那场大火后侥幸存下的遗物,它从卡佳流转到布鲁斯,又世事变迁流转到克拉拉手里,它也成了克拉拉觉得应该背负一生的纪念。
这时,卡佳的儿子格雷戈机缘巧合找上门来,他已经成了一名摄影师,想找这架钢琴拍一个系列作品。克拉拉在和格雷戈相处过程中,克拉拉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发现了这架钢琴的前世故事。
它只是一架老旧的钢琴,它曾经光泽照人,它曾经弹奏动人的音符,但克拉拉也不会弹钢琴,现在它只是一个接近散架的老家伙,而且是一个非常重的老家伙,重到她不能再背负它过下去了。
……
这架钢琴如同最忠实的老朋友一般,见证了一段段生命的旅程,从战火结束的苏联到安静普通的加州小城,跨越40年后,将一位乱世中的女钢琴家与另一位女汽车技师的命运紧紧相连,让她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岁月与天涯的长诗。
它曾是一个人对抗残忍世界的希望,也曾是另一个人逃脱孤单生活的寄托。
捕捉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本身,以物的形态去透射寄寓其中的人的内在属性。
一架家钢琴的重量,正是所有情感与音乐的无形分量。
每一件老物品都不是独立,冰冷的存在,他们像一位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家,有了这些可爱的,温柔的陪伴,才让我们有力量,有勇气走过漫漫的人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