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0天,200万步,能否换山区孩子一个有尊严的未来?

2020-01-15 20: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 ▏申剑丽

编辑 ▏张文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社会创新家( social_innovator )

2019年3月25日,2019徐州国际马拉松赛场,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副会长、东大国际董事长满志因连续三年参加,取得不错成绩,获颁三朝元老奖。

满志是一名长江校友,目前任长江深圳校友会华南训练站名誉站长。因为爱好跑步,最近几年,他和校友们不停地探索,将跑步和公益嫁接起来,让人既能参与公益,又能运动身心,不亦乐乎。

他和众多校友们的探索成果之一——玉树智慧教室,就是公益+运动有机结合的典范。

 01 引入专业机构运营智慧教室

信息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几乎不可逾越的数字鸿沟,并且马太效应明显,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务工养家,留在家中的老人、孩子怎么办?即便学习了文化知识,可是眼界因何打开呢?

正是看到广大空心化乡村的信息需求,近几年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发起了“智慧教室”项目,反哺乡村、回报社会。其中,大量的校友也自县乡走来,不少还正在服务于当地的助农项目和助农事业,所以,当有校友提出智慧助农、信息助农时,大家一拍即合。

不断讨论和摸索,一些做法逐渐达成共识:“智慧教室”以“扶贫先扶智”为核心,因地制宜,依托校友资源,以“人、财、物”三个维度向有需要的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其中包括“智慧教室”硬件建设(以远程教育和无纸化体验为核心优势)、优秀师资输送、教育资金帮扶等,以期有的放矢,真正帮到有需要的学校与孩子。

“智慧教室”最早的实施是在张家界——这个湖南地界风景异常秀丽的地方。

 

在张家界永定区合作桥乡中心学校举办捐赠物料仪式

“智慧教室”落地湖南后取得的成功,经深圳校友会评估后,大家都一心想推进下一个。过程中也不断总结经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引入专业公益机构持续运营,是大家逐渐达成的共识。

长江深圳校友会公益委员会秘书长吴昌敏见证了筹备过程。他接受采访时指出:从前期张家界智慧教室的落地经验看,我们自己组织、自己采购,精力也勉强,但由于大家都工作在各个领域,社会事务、家庭事务都比较多,后期跟进相对会困难,“我们在想,能不能找一些专业运营的人来持续做呢?这样更多的校友就解放出来,负责搭平台、聚资源,扩大活动影响力”。

一念起,就有人感应到。刚好同为长江校友的潘江雪所在的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近年来一直在持续进行乡村支教教室的推动,双方一拍即合,“她们口碑不错,全国好几千个项目呢,执行力也很强”。

真爱梦想基金会以非传统之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儿童素养教育的践行。它的载体是一间学校的教室,内容是从1到9年级的数十门梦想课程,授课方式包括主题学习、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分享展示等。迄今,真爱梦想用了10年时间,在中国31个省区600多个区县建成了3173个梦想中心。

这样的合作,让事情变得简单很多。

长江深圳校友会公益委员会常年都有数百万捐赠资金要对接到各个项目上,具体合作中,公益委员会负责搭平台、出资,衔接各种资源和力量;真爱梦想机构作为运维方,按照自己的运作逻辑,定期公布项目进展报告,包括整体预算、阶段预算、项目月度进展反馈等。

敲定初步合作意向后,就开始选址。当时刚好有长江校友在玉树援建,是当地项目总指挥,也反馈了当地的物资匮乏情况,于是敲定选择玉树作为落地方。

执行过程中,校友们的想法越来越聚焦:校友会负责搭建平台,组织校友,汇聚资源,而不是直接进行公益项目执行,这样能干的事情会更多,并且,找到专业机构来持续推进,也让公益服务运行更加专业化,如此,很多项目都可以得到持续、高效地运行。

“让公益平台化”这一点,校友们都觉得特别好,而这也改变了长江一些公益项目落地后无疾而终的尴尬境地。

真爱梦想的执行力很强,从酝酿到正式落地,花了不到几个月时间。自2018年6月26日开始建设,不到一个月智慧教室就竣工了。在建好的教室里,各种硬件焕然一新。

从初步了解学校、书面评估到电话沟通、实地考察,每一步,大家都异常用心。项目点确定后,真爱梦想工作人员负责招标采购各项硬件设备,并组织物流运输到当地学校。

智慧教室建好后,也有一系列的后续事宜推进,诸如启动仪式、教师培训、通过梦想盒子网站进行网络支持、定期回访、教室维护等等。

按照真爱梦想的规划,智慧教室(也称梦想中心)的运营和梦想课程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长期的过程。在梦想学校完成硬件建设和教师基础培训后,真爱梦想将根据学校和老师开展课程情况,支持老师参与各级培训、组织地区课程等工作,将梦想课程的开展日常化。

其中重要的一个活动是梦想教练计划,是真爱梦想针对“梦想中心”学校一线乡村教师定制的培训项目。大规模招募城市志愿者,经过遴选和集中培训,利用暑期下乡与教师当面交流,传递梦想课程理念, 展示梦想课程授课方式,建立志愿者和教师的人际关系。

梦想教练计划自2010年发起至今,累计参与志愿者人数1975人,服务老师34794人。2400所梦想中心(智慧教室)参与了梦想教练计划。

 02 智慧教室嫁接公益跑

张家界智慧教室落地后,校友们开始酝酿下一个智慧教室,如何扩大公益项目的影响力,从一开始就被考虑进来。

深受校友们青睐的跑步活动被及时地嫁接过来了,“我们不是单独地号召大家捐款捐物,也不是通过跑步来劝募,而是通过跑步扩散信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个公益项目,对接各种资源。”吴昌敏介绍说。

他介绍,每年校友会公益委员会都有固定的资金用于公益支出,日常的公益项目资金其实是不缺的,但如何让公益项目形成品牌示范力,吸引大家从多个角度参与,乃至把公益文化引入到自己的公司等机构中,是他们更为关注的。

深圳校友会华南训练站名誉站长满志是一位运动达人,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各种马拉松赛事。

在校友会公益和慈善主流文化的示范下,他也经常参与校友会的一些公益项目,大家聊天之间,他也在琢磨如何将个人的兴趣和公益相结合。

满志认为,爱好跑步的人很多,都有专门的运动打卡软件,各个校友班级都有PK,你追我赶,这一点如果和公益嫁接会很好玩。

彼时,第二间智慧教室敲定在玉树建设。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围绕玉树智慧教室进行公益跑传播的点子,逐渐成型。

校友们各自都有很多公司和兼职机构,满志揣测,如果将冠名权和公益跑结合起来,相信也会很好玩,“以集体为单位,看谁跑步多、公里数长,就可以获得公益项目的冠名权”。

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校友们的支持和认可。大家最终商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步(含散步)PK,大家为了集体荣誉互相带动跑步、走路,前三名有表彰,第一名可以进行公益教室的冠名。

大家一拍即合,校友总会也很支持。技术上满志的公司也做好了准备——利用打卡软件来记录步数,每星期都统计步数,进行排名。

2017年9月13日,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公益委员会和长江华南站乐跑大本营(长江华南训练站),共同发起“打破时空 乐跑为媒”深圳校友会智慧教室公益跑,参与对象为全体长江校友。

 

智慧教室开跑仪式上,长江深圳校友会公益委员会主席及秘书长们与长江华南站跑友们合影,一起助跑,智慧公益

持续到11月2日,为期50天。每日线上打卡计步,班级为组累计步数,依托“咪咕善跑”软件(“咪咕善跑”创始人为长江商学院EMBA21期学员蔡永军)统计步数,决出团体及个人名次,冠军班级将获得“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智慧教室”的冠名权,并参与到玉树智慧教室的执行中来。

满志介绍:活动期间,每星期进行步数总结,在各个群里大家互相鼓励、你追我赶,形成了班级集体运动的氛围。而且大家的运动也有了目标,“以前大家只是跑步、散步,单纯运动,但这次更知道是为了谁跑,比如为了玉树的孩子跑。”

 

EMBA23期组织智慧教室公益跑冲刺跑,争取冠军冠名权,助力智慧教室落成

到活动结束统计,这次公益跑共获得超过600名长江师生的参与支持,最终首站活动由EMBA29期1班同学夺得桂冠,获得智慧教室的冠名权,EMBA29期1班将协助真爱梦想,参与到公益项目的执行中来。

 

智慧教室公益冠军班级EMBA29期一周年庆典

彼时个人排名第一的校友吴文君来自E29-1班,以近205万步,为班级贡献了9.4%的跑量,领先个人第二名整整100万步。

看到大家参与热情高涨,满志说:“这个跑步叠加公益的方式,其实可以推广到很多项目。”他指出,跑步的形式运用好,其实可以提升公益活动的宣传效应,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曾经在伦敦的马拉松赛事上,满志就看到,参赛选手穿的不是纯跑步服,而是来自慈善机构的衣服,这代表一种跑步的使命感。

和以往的冠名需要出钱不同,这次玉树公益跑冠名没有捐钱的硬性要求,当然也不反对企业捐助的热心——如果在公益跑活动过程中,一些捐赠的需求被激发出来,那么满志他们作为活动主办方,就会及时地牵线搭桥,将企业资金对接到他所青睐的项目中去。比如这次公益跑过程中,就有校友提出他的企业也想冠名,公益跑组织者就把他的需求及时对接给真爱梦想基金会,真爱梦想的慈善项目分布广泛,也确实需要资金支持。

这一点,满志认为,也可以持续推广。让一个公益项目撬动更多的项目;一些人的热情,撬动更多人的善心善念和公益热情。END

(本文选编自《无公益,不长江——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2019》一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