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升职加薪了吗?有对象了吗?这里有一份春节回家自救指南
原创:文 | 时差大叔 时差少女
01
上周,我们征集了大家对春节回家过年的各种焦虑,收到了很多 “真诚” 的苦恼!
我们知道,几乎每个人,都会期待家是一个安全港湾,让出门在外久不归的自己,过年回家可以感到温暖,感到满满的爱。
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春节回家成了年轻人内心特别恐慌的一件事,害怕回家、害怕见父母亲人。
在这次征集中,我们将大家的留言分为了四类,每一类的背后都是深深的焦虑,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焦虑吧。
注:我们在这次征集中忘了让你们留下昵称,所以都没有署名(暴风哭泣中……)。
02
四大焦虑,令人崩溃
第一类:
没出息,怕爸妈询问后失望
1. 今年高二狗,马上放寒假,成绩很差,很差…… 无论怎么努力都提不上分,马上放寒假,等待我的还有期末考试,一旦开始走亲戚就要面临灵魂拷问:考的怎么样,能上本科吗?
说实话,压力挺大的,无论是父母的期盼还是老师的希望,或者同学们的嘲笑 —— 这么努力不还是考的跟我天天睡觉一个成绩。还有就是亲戚的攀比,我家孩子考上了985、211,你家孩子呢?我有时候都不想放寒假,不想回家,不想面对爸妈,我快崩溃了。
2.记得去年我考得特别差,然后回家父母就一直在喃喃我的成绩,我妈就很生气,在春节前一直打扫卫生,叫我在旁边帮忙,但是又不说要做什么我只能在旁边待着,不敢玩手机不敢说话。我当时为了散心经常下午找朋友去打球,我的生日又正好在春节前后,我没宣扬,生日那天我就找朋友打球,那天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生日,经过我提醒只有几个人知道。后来我回家又被我妈骂了,因为我没有打扫卫生,之后一天我妈翻日历才发现前一天是我的生日,我天我太委屈了。仅仅是因为成绩差就要这么难过节,我宁可在学校生活。
3. 还有几个月就要省考公务员了,家人们满满的期待,害怕被唠叨,心里压力大。
第二类:前途迷茫,一到假期就唤起无尽的空虚感
4. 今年的工作不顺心,不想再委屈地干下去了,在亲戚家工作太难。自己看不到希望的工作干着没意思,但又舍不得对自己好的人。烦着呢,三十多岁的人了还不能稳定,继续干就是混日子,离开又舍不得,留下来还怕自己能力不足,是继续还是离开???不想回家……
5. 坦白说,真的有些焦虑。不确定的人生,以及我还是一个人。离开校园,不再是学生身份,去年考研失败,因为不甘心,工作没多久就又辞职考研了。当时工作也是随便找的吧,只是想支撑我考研期间的花销,索性自己坚持了下来。考完后的我,一度陷入迷茫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害怕、焦虑、不安……
还有当别人问起最近在忙什么,毕业了做什么工作时,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解释再多也无用。过年了,走亲访友的难免会问这问那,想想真是头大啊……
第三类:社交焦虑,最怕七大姑八大姨
6. 亲戚聚会,特别尴尬,融不入这一个大家族群体。同龄人都各自低头玩手机打哈哈,也许只有大人们才会乐呵呵地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周围的一切好像都与我无关。
作为一个学生,也许是年龄带来的代沟,也许是网络世界缤纷多彩,也许是真的缺少日常沟通交流的技巧…… 几乎一到过年的大型亲戚聚会,无聊透顶,只想避开,却无可奈何,在人群中孤独地只剩下自己。
7. 有亲戚的地方总是很吵,没错就是传统观念中的:女人赶紧随便找个男的嫁了生个娃比什么都强,去什么大城市不长久,三十岁没结婚的学长被他们说成变态,根本讲不通道理。并且因为过年引发的家庭婆媳等矛盾每年都避无可避成为垃圾桶。心很累,不想去应酬。
第四类:
百年催婚大计,最怕的是在伤口上撒盐
8. 春节回家最焦虑是被问有没有男朋友,这个问题好像怎么都躲不开!自从工作稳定后,家人就开始催促着找对象,太难了,找对象真的不是买大白菜。
随着年龄增长,体重稳定,慢慢变成一个绝缘体,对异性越来越没有兴趣,自己也开始没兴趣和别人攀谈,特想当一只乌龟,缩在自己的壳里面,除了上班以外,自己就在壳里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想法很自私,但这就是最真实的我!
9. 一个月前和马上要订婚的男朋友分手了,怕被问为什么分手?想再找个什么样儿的男朋友?我真的没想法,目前也不想找。
10. 我妈会拿以前我谈的男朋友说我,每次都是二次伤害,她说是为了帮我记牢…… 记住自己的眼瞎么??说别人找的又有钱又好,我怎么就找山沟沟里的,人品不好又没钱,因为我觉得很有钱的肯定看不上我啊,而且我可能渣男体质吧,不会谈恋爱,,算是容易追的,自己喜欢的、喜欢我的对我好,就啥都忘了,偏偏上海这么大,外地人那么多,我去哪里找她要求的那些高富帅。我不想回家。11. 今年还单身,依然没有从前年的分手阴影中走出来,没有放下。余生很长,不想将就,更不想凑和,只想简单地过好当下,未来太远、够不着,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但家人的催婚,似乎不让我
看完各种回家过年的焦虑,我们表示深有共鸣,父母的唠叨、不理解,亲戚的八卦、追问,真的会让人抓狂。其实,无论这些焦虑的细节是什么,共同的来源都是 —— 在春节这个大型交集场合,我们会面对太多人的询问和眼光,因而导致各样的失意都被放大了一百倍。
面对这些焦虑,我们首先或许要意识到,短短一个假期,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别人的价值观、无法改变家人的期待……
所以,与其吵吵闹闹、伪装自己、不如用一些 “技巧”,让自己过得开心些,反正春节一过,日子还是得过,考试还是得考,工作还是得忙。
为了让大家能够过个好年,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份《春节回家自救指南》,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总则就是: 规避要害,快乐至上。
03
四招,找回快乐
第一招:反问法(或者叫 “转移话题法”)
每当七大姑八大姨开始询问我们工资、婚姻、前途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认怂,而是主动反问,比如:
这么多年,你们夫妻恩爱的秘诀是什么呀?
听说您儿子今年高考,成绩怎么样啊?
您孙子都五岁了?上幼儿园了吗?孩子适不适应?
……
其实,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当我们转移话题时,之前他们抛出来的问题,或许就会被忘掉,完全沉浸在讲述自己的生活事情中。[1,2]
但如果想巧妙使用这一招,关键的一点是临危不惧,面对他们的汹汹攻势,你要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来,要知道他们对生活可很有经验,毕竟可都比我们大几十岁。第二招:乖巧 + 委屈法
长辈们的关心,有时候确实是一种八卦心态,但不可否认还是有很多人真真切切在关心你。
所以有时候面对真诚的关心,也不好总是泼冷水。但是坦白又会引来新一轮的进攻,所以不如就服软,表示一下理解,最好能带点煽情的泪水。
“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长大了,这些我都懂!”(含泪)
“我跟你们一样着急,可是你女儿长得这么丑,又笨,你说能怎么办呢?……”(委屈脸)
“我明白你们也很焦虑,但我真的努力了好久,可分数就是很难提上去,对不起……”(很难过)
切记不要跟他们讲道理,这样只会让话题一直持续下去。相反,适当表达理解与共情,让长辈们知道你能够理解 ta,懂得 ta 的一片苦心,不仅能够快速结束讨论,甚至他们也会来安慰你:[3]“谁说我女儿丑了,明明就很好看。”
“爸妈是很着急你的分数,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第三招:孤独无聊?设置边界,优雅退场
长辈们聊着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同辈们各自刷着手机,虽然置身在人群中,却显得格格不入,与他人没有亲密的连接,倍显无聊孤独。
特别是如果自己比较内向,很难忍受这种嘈杂的环境,一两个小时还好,三四个小时简直就要崩溃……
大叔有话说:每年我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找一个安静的房间,一个人去那里待一会。虽然也是刷手机,但这个时候却心情大好,仿佛安静的环境,能够给自己 “充电” 一般。
不得不说,即使是亲朋好友,每个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与他人保持界限,不必为了陪别人,而委屈自己。或者说,这种陪伴与交互,需要有一个边界,当达到自己无法忍受的边界时,选择暂时从那个环境中跳出来,给自己一些时间补充能量。
但姿势一定要优雅 ——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第四招:放弃比较,自我关怀过年过节,最怕的不仅是别人问起自己难以启齿的问题,更怕的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容易被人带跑偏。
当别人跟你说表姐表哥的工资时,你开始焦虑,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窝囊;
当别人说起邻居女儿25已经二胎了,你开始焦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希望渺茫……
当别人提起学习成绩,你就恨不得钻缝里,觉得自己愧对父母的培养……
我们会不知不觉和别人比较,特别是在与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上行比较(upward comparison)时,经常会带来极大的挫败感。
而且这种没有人家好的感觉,可能会让我们不断远离他们,恐惧与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中。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意识到,自己并非完全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或者说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
例如,大叔虽然赚得少,但一想到自己在坚持普及心理学知识,给到很多人些许帮助,就会觉得没有对不起自己,因此也就没必要嫌弃自己了。
如果你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或许也可以告诉自己,确实在努力,没有虚度光阴。这样的自我关怀,能够让你从比较中跳出来,更好地爱自己。[4]
这一点,值得我们一生都坚持做。
写在最后
“回家” 是一个特别温暖的字眼,因为那里有爱我们的人、期待我们回去的人。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回家,因为那曾经温暖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了心里的禁地。
有读者留言:“不是不想回家,而是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被允许回家 —— 考不上研就别回来了,找不到女朋友就别回来了,给不起红包就别回来了……”
我们知道,很多父母仅仅是期盼孩子可以回去,回去就行。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爱是有条件的,一种特别冷漠的条件 —— 优秀。
不那么优秀的我们,面对过年回家这件事,倍感压力。
春节本是团圆喜庆的日子,大叔能做的,便是和时差少女一起,为你呈现这篇《春节回家自救指南》,希望可以让你在 2020 年的春节,开心一些。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References / 参考的文献资料:
[1] 翟明月.《最强反催婚心理学指南:如何一句话噎死催婚的人?》来源壹心理.
[2] Dukas, R. (2004).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limited attention. Brain, Behavior and Evolution, 63(4), 197-210.
[3] Davis, M. H. (2018). Empathy: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Routledge.
[4] Longe, O., Maratos, F. A., Gilbert, P., Evans, G., Volker, F., Rockliff, H., & Rippon, G. (2010). Having a word with yourself: Neural correlates of self-criticism and self-reassurance. NeuroImage, 49(2), 1849-1856.
阅读原文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