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撸猫,诗歌来到云平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重开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0-03-24 18:26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Museum(博物馆、美术馆),从英文词根可解读为“缪斯的住所”。疫情稳定后,相关美术馆博物馆渐有序开放,原来越多的观众也开始戴着口罩回到美术馆参观。虽然目前各家美术馆主要开放了展览空间,但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隐藏菜单”,让公众到美术馆不只看展览。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已于3月14日恢复开放,除了展览空间外,美术馆内的“民生美术文献中心”同步开放(疫情防控期间文献中心瞬时接待量≤5人),以慰籍热爱阅读,求知欲爆棚的艺术爱好者们,而文献中心内还驻守着一只三花公猫。

驻守在民生美术馆美术文献中心内的三花公猫

2018年12月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结束了位于原世博会法国馆的运营,并宣布迁入新址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此处原为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2019年5月,新馆开放,这也是开馆十多年来第三次搬迁。

从徐汇红坊到世博法国馆,再到如今的静安新业坊,民生的馆址在变,但红坊时期的公共教育活动“诗歌来到美术馆”、法国馆时创办的“国际艺术评论奖”“文献中心”,依旧在新馆址延续,且在新馆“美术馆撸猫”虽为无心插柳,却在文艺青年中不胫而走。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一张身份证,在文献中心看(lu)书(mao)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位于美术馆一层,虽为独立空间,但因原厂房的超高层高,故与展览区域在空间上不连但相通,构成了丰富的建筑空间层次。文献中心分为一层半,一层为借阅区,半层设置了桌椅供读者静心阅览。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借阅区和领养的流浪猫“小黑”

站在文献中心的门口,便大约可浏览其中构造,并伴有轻微的、似有若无的“喵喵”声。门口的阅览须知上写,只需存上携带的包袋后,以有效证件换得代书板,便可入内阅读。门口悬挂“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艺术分馆”的铭牌,以及对艺术机构、艺术家个人等的致谢名单。在这些名单中,也蕴含着文献中心的诞生故事:2017年,当时还在世博法国馆的民生美术馆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也因为做展览和各类交流活动积累了一批以当代艺术为主的图书文献和展览画册,但多年以来一直存放在仓库,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美术馆发挥工作人员专业优势,开始组建文献中心,该计划当时受到了浦东新区世博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并列入政府项目。2018年下半年,因市政建设原因,当得知美术馆有迁入静安的计划时,静安区政府便来接洽,并在文献中心还没在新馆重开时就拨了资金支持。用这笔资金,文献中心在国内外采购了一大批最新、最当代的艺术类专业书籍。一些国外博物馆的图录还是工作人员自己去国外背回来的。

文献中心收藏的国外画册

澎湃新闻记者在文献中心中看到,一些国外画册的书脊上,除了索书号外,还均贴有中文名,方便读者寻找和翻阅。且其检索书号并非自成一体,而是与上海图书馆的系统一致,故为“静安区图书馆艺术分馆”,民生美术文献中心也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

文献中心收藏的艺术类专业书籍与国外画册

周末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此看展翻书,需要查找艺术类专业书籍的艺术爱好者也会慕名而来。据说,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到此参观时还发现了一本自己“年久失联”的老画册。“这本书我都没了,这里还有。”这也是很多艺术家到了文献中心常发出的感叹。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的阅读区

民生仅成立十余年,为何文献中心会拥有市面上罕有的藏书资料,这就需要再次关注到文献中心的致谢名单,其中包括了向机构和个人艺术家的征集。

“征集首先从机构开始,上海的美术馆都给予了配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外滩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OCAT上海馆等都把自己家的宝贝捐给了民生,我们特别感动。”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说,“上海的美术馆间彼此鼓励,这也是上海的文化氛围、是城市文化发展中难能可贵的。”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的阅读区域,一位观众正在专心阅读。

除了本地美术馆外,广东的两家美术馆的“捐书”故事也展示了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征集之时,恰逢广东美术馆整理仓库,当时广州方面既表达了捐赠典藏书籍的愿望,又提出整理仓库期间无多余人力可顾及此事。于是民生美术馆派出两位男生去广州整理、打包、运送,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将广东美术馆典藏的200多册图书资料带回上海。此外,因为城市更新园区关闭,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在2019年11月发出了闭馆公告,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也将自己十多年积累的图书全部寄到民生美术文献中心。一个美术馆的痕迹在另外一个文献中心存在和延续,这也是对当代艺术的一种留存和记录。此类美术馆除红专厂以外,还有瑞象馆、《艺术世界》、《Hi艺术》等,虽然已经关闭或者停刊,但曾经的历史仍然留存在文献中心,历历可查。

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在文献中心翻书

在将机构捐赠的图书整理归档后,文献中心也想向艺术家发出邀约,在致谢名单上,澎湃新闻记者除了看到了刘小东、许江、向京、李磊等艺术家的名字,还看到了叶永青的名字。“那天收到一个收件人是我的包裹,我看很重就判断是文献中心的书。” 甘智漪说,“打开一看,是叶永青和他夫人及女儿的画册,其实这批书是否在文献中心陈列也曾犹豫过,但我觉得,‘文献中心’具有历史性、客观性,我们应该客观记录中国当代艺术。”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的藏书

目前,民生美术文献中心入藏各类文献总计6187册,并实现了线下空间全年一周6天开放,线上24小时全区域检索查询。目前,民生美术文献中心入藏各类文献总计6187册,并实现了线下空间一周6天开放,线上24小时全区域检索查询。3月中旬重新开放后,在文献中心看书的多为一家三口或情侣结伴,而且往往一看就是半日。文献中心的一层借阅区和半层阅览区也成为互相保持安全距离的天然区隔。而为了安全期间,美术馆还安装了红外线测温设备,并为需要的观众提供口罩。

美术馆重新开放后,戴着口罩在文献中心阅读的一家三口。

意外获得“三花公猫”,“馆猫”也要“靠脸吃饭”

自古藏书不易,且在民生所在的园区因为有餐饮,所以老鼠难以避免,其实早在法国馆就领养了一只名为“小黑”的流浪猫,希望可以以猫叫震慑老鼠,但“小黑”野性未消,难以胜任“馆猫”一职。所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新址重开之前,工作人员就在网上询问爱猫人士和公益组织,希望能以“领养代替买卖”的方式领养一只性情温和的橘猫,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出现。但民生在找“馆猫”的消息也在爱猫人士之间传开。

民生美术馆领养的流浪猫“小黑”

在开幕那天,一位热心人带了三只自己收养的流浪猫来馆,因为其中一只额头上有“M”(民生拼音首字母)而被一眼相中,并取名为“民生”。民生工作人员意外发现“民生”是一只“三花公猫”(身上有黑、白、橘三种颜色),一只公猫呈现三种颜色是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缘何如此稀有,这就涉及到遗传学,因为染色体的缘故,母猫有两个染色体、而公猫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显示出一种颜色,所以三花猫很少是公猫的。也正是因为它的珍贵,雄性三花猫在日本被视为招财猫,拍卖价格大约为150万日币,且几乎都是明星一般的存在。

额头上有“M”的“三花公猫”

说起“小民生”,最初是爱猫人士在自家窗口看到楼下有人将一只小猫丢弃在草丛中,马上下楼到草丛中找。但因为家中已经有8只流浪猫,没有能力再养,便经过推荐带来了民生美术馆。这就是小猫“民生”的来历,而后又有人带来了一只头上有M的流浪猫,取名“美术”,此后“民生”与“美术”便坐镇文献中心,“民生”是来帮文献中心吓老鼠的,可三花猫的捉老鼠本领不强,却有着一流的黏人能力,关键是手感还特别的好,所以对于观众而言,在文献中心的“张爱玲椅”上撸撸猫、看看书,会体会到说不出来的惬意。

乖巧、黏人,任人抱,“民生”现在住在文献中心的猫别墅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俨然成为了美术馆的形象代言人。因为鼠年的到来,文献中心里还多了一只艺术家限量版的米奇。

因为鼠年的到来,文献中心里还多了一只艺术家限量版的米奇。

追溯中国养猫的历史,最早可在西汉的文献中找到记载,到了隋唐,“狸奴”的形象出现在宫廷绘画中;明代养猫成了风尚,清代三百年,猫被频繁提起,还出现了关注猫的百科全书,猫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伴侣。时至今日,伴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宫猫”“馆猫”等名词伴随着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发展开始涌现,在日本和歌山铁道贵志站,“猫站长”还让原本亏损连连的和歌山电力铁路公司,重新生气勃勃。

三花公猫“民生”脑门上长着一个大写的M

其实,要当民生美术馆的馆猫需要具备三大条件,乖巧、好看、会撒娇,而且“民生”还自带M标志的,更是馆猫的首选。三花公猫“民生”脑门上长着一个大写的M,让它一反纯种猫的优势,激荡出特别的花色。

俊俏可爱的“三花公猫”民生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的猫儿们,也是美术馆一种柔性的、走入公众之中的姿态,让原本高高在上的艺术走进寻常的生活之中。

诗人赵丽宏抱着小“民生”

诗歌来到美术馆等公教活动,疫情期间云端开放

文献中心挂牌当天,同时举办了赵丽宏《疼痛》诗集的发布会,参加活动之时,他刚刚获得了2019年荣获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他也是荣获此项国际诗歌奖的首位中国诗人。而在2019年获得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国际诗歌大奖的翟永明,也在这一年带着诗歌来到了美术馆。作为民生美术馆培育七年的公教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在今年迎来爆发式效应,至今已迎来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超过80位优秀诗人,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外延。

诗人翟永明带着诗歌来到美术馆

现年89岁的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再次到来让美术馆备感荣幸的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9年11月3日,第六十二期活动当天,近千名诗歌爱好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与诗人交流诗歌与生活的奥义。

那一天让阿多尼斯和他的粉丝难忘,殊不知活动背后的筹备凝结了美术馆团队的诸多心血和处处周全的考量。在美术馆发布活动官微的第一时间,原本设置的200个报名名额就被“秒杀”,诗歌爱好者的热情让美术馆不得不再开放了200个名额,又瞬间被“抢空”,美术馆又开放了最后一批名额。最终微信报名800余人,而实际参与活动近千人。

著名诗人阿多尼斯参与“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二期
这么多人参与,首先考验的是空间,这场交流会需要在足够大的展厅举行。空间问题解决了,美术馆还有需要足够的座椅服务于到场公众。只有一夜的时间,美术馆团队到处买椅子,最终几乎买空了一连锁家居商场的所有同款折叠椅。在给诗歌爱好者提供与诗人面对面机会的同时,活动当天美术馆更需要服务好高龄的诗人,面对500多人的签售队伍,尽量简化流程、控制时间。
公众排队请诗人签名

“诗歌来到美术馆”从红坊办到法国馆,再办到如今的静安,有一批追随者也是一路相伴。依托展览和公共教育的带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年参观人数从最初在红坊时期的5万,到法国馆时期的20万,现今近30万。而且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完全免费的,但却不因为免费而低成本的艺术普及,而是陆续推出“上海制造”“民生WE剧场”等多个系列,将公共教育兼顾专业性内容的构建和多元开放的在场互动。据统计,2019年5月至12月,美术馆共完成公教活动129场,吸引151210人参与 。

但因为疫情的发生,美术馆实体的公共教育项目转至“云上”,目前公众可在馆内参与的活动只有上海民生美术馆的精选了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的部分公共教育活动,并将其化为二维码,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再次回顾收看,而且美术馆公号还贴心地以文字形式划了重点。其中,当然包括那场两千人线上线下同时参与的“阿多尼斯诗歌朗读交流会”。

民生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

此外2019年11月起,还推出“夜间美术馆”计划,首场活动为现代舞《POLA宝拉》。虽然目前“夜间美术馆”因为疫情暂时搁浅,但在未来将引入更多的优秀项目,回馈放弃休息时间来到美术馆的公众。

“夜间美术馆”演出现代舞《POLA宝拉》

从2008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在红坊开幕,直至2020年,美术馆三易其地。记得2014年,澎湃新闻记者在红坊的民生现代看了艺术家刘小东的展,名为“儿时朋友都胖了——刘小东1984-2014影像展”,展览展出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并以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呈现社会变迁的“现场”。再看这几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本身的发展和变迁,也是一种现场。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

从2008年至今,上海的美术馆发展呈现了井喷的态势,除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公立场馆外,越来越多的民营美术馆也相继开馆。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或也有一些不规范之处,希望美术馆能给走入美术馆的公众带去艺术的滋养,而做美术馆本身也不应看重经济效应,而应该关注精神收益。

春日里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注:目前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杨诘苍:三魂七魄”展出至4月30日(疫情防控期间展览瞬时接待量≤100人,且需测温、佩戴口罩入馆)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