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校园篮球能教会我们什么?这是基层教练和少年们的真心话
少年们在比赛中。
当男足和男排先后无缘东京奥运会,中国男子“三大球”再次引发巨大讨论——我们的青训体系到底怎么了?
而在青训体育中,校园体育教育对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竞技这么简单。
“校园篮球比赛里学到的不仅是技巧,还有团队精神和领导力。”这是即将毕业的上海中学国际部(下称:上中国际)高三学生陈子杰在输掉2019-2020赛季Jr. NBA校园篮球联赛-上海站总决赛后的感慨,“因为打篮球,才塑造了现在的我,包括我的性格和个性。
罗思杰教练。站在一旁的球队教练罗思杰微微点头,作为一名从英国来到中国扎根校园的专业篮球教练,他经历了中国校园篮球在过去几年间的变化。
而当他和“老对手”冠军高中南洋模范中学(下称:南模中学)主教练孟家森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他们都希望有更多、更专业的高中联赛,为更多学生提供“感受体育精神”的舞台。
少年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的学生没有一个能成职业球员”
当这场被渲染为“三番会战”的总决赛还剩最后8分钟时,南模中学已经将分差拉开到了两位数,罗思杰教练突然愤怒地转向球队替补席,快步走到球员面前。
“你们为什么要害怕,为什么这么犹豫?”这是罗思杰全场比赛最愤怒的一次,音量甚至和球员身后球迷的呼喊都不分伯仲,“不管什么情况,你们要保持信心,有机会就出手,否则比赛没有结束,你们就已经彻底输了。”
就在这个小插曲过后,被罗思杰替换上场的球员们一度扭转了局势,将分差缩小到6分,只不过,大赛经验更加丰富、身体条件也更加出色的南模中学笑到了最后,连续三年捧走了Jr. NBA校园篮球联赛-上海站的冠军奖杯。
“输球是教练的问题,球员在场上出现失误或者犹豫不决,也是教练的问题。”赛后,罗思杰将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输球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他们要记住输球的痛苦,以及在球场上错误的地方。”
NBA名宿鲍文也来鼓励孩子。
过去四年,罗思杰带领的上中国际篮球队一直站在这项赛事的决赛舞台上,在第一个赛季赢下总冠军后,他们从第二年开始遭遇上海高中的“王者之师”南模中学,其后的三年,他们三度都败下阵来。
“2013年开始成为球队教练的时候,其实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回忆起刚刚接触到中国校园篮球的时候,罗思杰面对着一群“以学业为重”的孩子和他们家长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多数人对于篮球是否影响学习还存在顾虑。
“从最开始的一周一练到一周两练,再到后来三次增加到四次,家长们肯定还是会有顾虑,毕竟这些孩子平常学习成绩都很好,有的甚至是‘学霸’。”
在英国篮球学院学习篮球技巧、体育心理学和篮球教练相关课程的罗思杰,将“以体育人”的理念带到了这支球队里——除了每周都必须完成的力量训练,战术训练和投篮训练之外,罗思杰一直在强调着对待训练态度、训练比赛和学习间的时间管理,对裁判和对手的尊重,以及和队友相处的团队精神。
鲍文和孩子们击掌。
“自律,我觉得是7年多来我交给这些孩子最重要的,不管是未来大学还是工作,都非常重要。还有就是团队精神,同样也是未来可以拥有到的东西。”
而据罗思杰透露,在两年前,当姚明还是上海男篮投资人的时候,他曾经接到姚明的邀请,加入上海男篮青年队的教练组,但后来因为俱乐部和他个人的一些原因,没有成行。
“我当然希望未来能够执教职业队,但现在我还希望待在校园里。”罗思杰对校园篮球的感情寄托,在于他用篮球教会了更多孩子如何做人,“目前来看,我的队员没有一个能成为职业球员,但校园篮球让他们的性格更加健全。”
现场的助威T恤。家长还没理解篮球的教育功能
连续三年在Jr. NBA校园篮球联赛-上海站的决赛舞台上碰面,罗思杰教练和球场另一端的孟家森教练已经是“老对手”了。
两位教练来自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一个是英国的学院派,一个是扎根中国校园篮球26年的实战派;两位教练带领的球队也截然不同,一支是几乎从零开始的校园业余球队,另一支则是天赋出众、长期接受半职业训练、大部分球员进入大学篮球,少数甚至进入青年队的上海市区属二线队。
不过,两位经历截然不同的教练,却有着一份相同的情怀。
“篮球能够塑造一个孩子全面的人格。”这个理念始终贯穿于孟家森26年的教练生涯里,就如他在比赛结束后听到观众席上唱响的南模中学校歌,他立刻示意球员们应该向同学和家长致敬。
“我觉得这次能够获胜,主要是大家在最后的执行力和专注力都非常好。”在赢下这个冠军奖杯之后,孟家森教练率领的南模中学已经称霸上海高中篮球超过21年时间,他现在更关心的不再是赢球的荣誉,而是他的球员们能从比赛里收获到什么。
“在落后的时候慢慢把比分咬回来,这是很难得的经历。而且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甚至是工作中,专注力和执行力都非常重要。”
在球场上,孟家森是一位个性张扬、情绪激昂的教练。当球员表现不如他预期的时候,他会在暂停时候两个箭步冲上前去直接大声批评,但当比赛结束之后,他又能和球员打成一片。“我们现在一周六练,从周一到周六都有训练,而且队员们没有寒暑假,训练确实很辛苦。”
让孟家森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他在球场上教出来的一批批球员中很大一部分也都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体育与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赛场上的成就和挫折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学生提高成绩。”
只不过,在现实中,他自己也承认,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未必真正理解篮球的教育功能,甚至会出现排斥的心理。
这就导致了中国校园篮球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学篮球教练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差不多忙碌,但得到的认同感并不高。
“作为教练,我可能比班主任更害怕学生成绩下降。”说这番话时,孟教练自己也苦笑了起来,“和孩子们接触这么久,我希望能帮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
孟家森其实可以算是中国高中篮球教练里幸运的一位,他的学生每年都会被不同的大学篮球队相中,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批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中,已经有6位得到了上海或外地大学的橄榄枝。
现场观众。
更多优秀赛事,才能贯彻“以体育人”
相比于南模中学的一座座金杯以及在上海校园篮球“统治级”的表现,孟家森教练最骄傲和自豪的是,篮球所带来的教育意义让学生球员在走向社会之后一生受用。
事实上,教育部早在2016年就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推进了校园篮球试点工作。彼时,教育部和美国职业篮球联盟签署了中美人文交流框架协议,在北京、山西、上海、四川等11个省每个地区的50个中小学推广校园篮球。
随后几年,篮球教师培训营被搭建起来,专业的教学教材也一步步完善,青少年学生在校园内得到越来越多参与运动的机会。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6000所学校加入“校园篮球”项目,超过800万名青少年有机会感悟到篮球运动的精神内核。
“我们知道中国一直倡导‘体教融合’,我们办青少年联赛的目的就是鼓励更多学生通过打球获得正能量。我们也很乐意跟大家一起探讨‘体教融合’这件事在中国应该怎么做。”NBA中国青少年发展副总裁王晔曾在两年前和澎湃新闻记者聊起了最初举办一个高中联赛的期望。
“我们的着眼点还是希望通过篮球丰富校园内的体育文化,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重点,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办联赛也是校园篮球的一部分,这项赛事如今沉淀四年,10所参赛队在接近3个月的赛程里打了48场比赛,为更多球员带来了更多比赛和历练的机会。而在赛场之外,这项赛事还鼓励更多高中生践行公益,并且培养关爱他人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仪式。每场比赛,场边广告牌上写着的“团队”、“关爱”、“决心”和“尊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从2018年开始,这个联赛还在8个省市的9座城市,办起了女子篮球比赛,来自138支女子球队的1560名球员参与了397场比赛——“Her Time to Play”的口号,鼓励更多女生加入其中。“我觉得这个高中联赛最好的方面就是他们有常规赛季,可以让我们和每一支球队碰面,在更多比赛中认识更多朋友,也学到更多东西。”
当在赛后被媒体的长枪短炮围住,问起参赛的感受时,一位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球员说得很实在,“很多高中比赛都是赛会制的,小组赛直接淘汰,如果弱队在第一轮就遇到强敌,他们可能连更多比赛的机会都没有。”
孟家森教练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以前参加其他比赛经常没有打对方就弃权了,这违背了篮球的精神,但在这个更加专业的比赛里,我们可以和每一支球队交流。”
在这场总决赛结束时,上中国际高二的陈麒钧泣不成声,他身旁高三的吴若一一把搂住他,不停安慰。一年多前,在另一场决赛里,同样是输给南模中学,陈麒钧也哭了,那时,搂着他的是当时高三的中锋庄成则。
“陈麒钧对每一场比赛都无比认真,他做人和做事的积极态度是所有高中生里最突出的。”罗思杰教练希望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希望在比赛之外,每个人都能学习这种精神,这就是篮球的魅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