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皋兰路,一曲孤独的探戈
原创 fanggong 晏秋秋
文/晏秋秋
对皋兰路,我真是很熟悉了。
这条小路总共只有278米长,一头在复兴公园后门,另一头在瑞金二路。有些人会把皋兰路,和普陀区的岚皋路混起来。其实,这两条马路的差别可不小。
皋兰路上,有一个思南路幼儿园。八、九年前,工作还不是那么忙的时候,我常送孩子上幼儿园。车子沿着瑞金二路开,开到一个卖藤椅的店门口,这就是皋兰路了。右转弯,在车流和人流中,耐心寻找路边停车的机会。实在没有车位,就开到思南路、香山路、瑞金二路,几个右转,回到原路,再找一遍。卖藤椅的店,早就不见了。现在原地是一块标语牌。我的两个孩子,十年间先后到思南路幼儿园念书。前后郭园长,后有吴园长,每天等在门口,迎接孩子们入园。她们看孩子的眼神,满是笑意,充满阳光。对孩子们来说,那真的是最好的礼物。
1
皋兰路这条路虽短,却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了。道路建造之初,法租界公董局以法国诗人高乃依命名。高乃依是和莫里哀、雨果齐名的文豪,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者,人称“雄伟的天才”。
高乃依最有名的诗句,是年过半百时追求一位美人不得,而写出的《致伯爵夫人》,其中有“日月这始终如一的运行,安排着我们的昼夜”之语。后来,这条路又叫文安路。1946年起,称皋兰路。
皋兰,是甘肃省的一个县,却也是“高乃依”的谐音。也是昨天,我发现原本的皋兰路16号圣尼古拉教堂,现在成了一个诗歌书店。兴之所至,就走进去逛了逛。书店的布置很棒,确实有诗歌一般的境界。仓促之间,我没有找到高乃依的诗集。如果有的话,我想,买上一本,倒也是一件风雅之事。皋兰路上的诗歌书店,应该买得到高乃依的诗集。就像高乃依写的,“请相信,这样死去会永世长存”。
皋兰路很短,也很窄。根据官方地名志,最窄处是12.3米。这个标准,是法租界公董局规定的“最窄标准”。所以,皋兰路不但是老卢湾这一带最短的路之一,也是最窄的路。皋兰路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建筑还是那些建筑,也不存在动迁。附近出现了科学会堂、思南公馆,皋兰路还是那么的安静。这种安静,是有力量的。
2
任何一条马路,门牌号码总有1号。
皋兰路1号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到底在这里住过多久,没有太多记载。如果他来住过,那也应该是在1934年。此时的张学良,刚从欧洲考察回国,有据可查的是住在香山路(莫里哀路)的洋房。当时的报纸,记载张学良在莫里哀路的活动颇多。我却从未找到过他在皋兰路1号的记载。
据说,皋兰路1号,是张学良的副官出面借的房子,应该是让赵四小姐住的。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相聚,就在这里,他应该短暂住过几次。这个说法对不对?还请方家指教。
皋兰路1号已经闲置蛮久了。去年上半年,一个朋友要扩大业务,想租一栋别墅办公。我联系了皋兰路1号的业主,并随朋友去看房。
花园不大,入口拐角的设计有些局促,最多停三辆车。不过还是看得出,绿化经过精心设计,有大家之风。像这类花园洋房,最忌讳的是树小墙新画不古。我看别墅墙体,是修旧如旧的。花园一棵大树。楼内房间整气,露台大气,不是暴发户的模样。租金?我只能说,对上市公司而言,不算贵。最终,因为某些政策原因,朋友还是转租了他处。我每次经过这里,总是会想,后来赵四小姐陪着张学良,一起度过幽居岁月时,不知道会不会想起皋兰路1号那片如洗的草皮。
3
皋兰路2号,是复兴公园的后门。
说到复兴公园,上海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最早的“钱柜”,那个曾经最潮的夜场圣地。多少荷尔蒙旺盛的年轻人,在这里等位排队,最终经历心惊肉跳的买单,看到复兴公园的日出和老年人的早锻炼。随后坐上出租车,对的哥说:“一定要把我送到天上去!”
复兴公园里的这个“钱柜”是什么?是亦正亦邪的黄药师。当年,标准荷尔蒙过剩的通宵流程是,先到陕西南路的季风书店,喝个饮料看看书,然后去吃小龙虾。到复兴公园和陌生美女搭讪,随后去“钱柜”唱歌。分手时掏出诺基亚手机,留下彼此的MSN号码。如今,季风书店搬走了,“钱柜”关门了,诺基亚倒闭了,MSN不用了。陌生美女成了大妈,体内的荷尔蒙,也早已支撑不了通宵。
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只留下满满的回忆。
哦,对了。支撑起“夜场圣地”名号的,除了“钱柜”,还有Richy、官邸、Park97三家夜店。这里,从来都是人头攒动。吴大维、李亚鹏,都曾是这里的业主。在隔壁的卡座,也许是陆毅,也许是薛之谦,也许是王菲,也许是刘嘉玲……也许已没有也许。
在复兴公园的另一边,马克思恩格斯雕像,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厚重的历史内涵,这里有。同时,这里也曾有热闹的夜生活。在这里浪够了,就在复兴公园里散散步,走到西门,走到皋兰路。从热闹走到安静。
如今的年轻人,已转战别处。附近的思南公馆,稍远处的田子坊和更远一点的新天地,是他们热衷的场所。新的场所,有白萝卜一般的大长腿,有嫩得出水的肌肤,有鲜亮如苹果的容颜,却唯独没有爱情。4
1936年,上海宁波同乡会向工部局建议,将一条路命名为“虞洽卿路”,以纪念虞洽卿七十大寿。工部局欣然同意,并决定将西藏中路,命名为“虞洽卿路”。
这是虞洽卿一生的巅峰时刻。
这个上海滩人人皆知的“阿德哥”,幼时到上海当学徒。因为舍不得新鞋,赤脚走进店门,刚进门就跌了一跤。老板惊呼:赤脚财神来了。此后,虞洽卿一点点展示商业天才,甚至当上了上海总商会会长。
“虞洽卿路”的命名仪式,在1936年10月1日举行,据说围观者达三十万众。宁波同乡会,在虞洽卿路480号。如今,这里是申花足球总会所在地。虞洽卿并没有住在虞洽卿路。他住在皋兰路18号、19号。就是上文所说,圣尼古拉教堂边上。
我记得几年前,皋兰路18号,是宝马的一个中心。但前几天去看,早已是人去楼空。宝马不知何处去,此地空留看门人。看门人说,这里已是私宅。
皋兰路25弄5号,是原国民党将领王耀武的故居。王耀武此人,骁勇善战,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说。王耀武抗战打满了8年,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他被共产党擒获,进入功德林接受改造。毛泽东托罗瑞卿带话给王耀武:“你功是功,过是过,人民是清楚的。你在抗战时期的功勋,我们也是不会忘的……”皋兰路29号,是另一名原国民党将领卫立煌的故居。卫立煌一生的辉煌顶点,是率部远征缅甸。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国民党兵败大陆后,卫立煌到了香港,并于1955年回到大陆。毛泽东给他的欢迎电话,开头八个字是“先生返国,甚表欢迎”。5
早先,皋兰路近瑞金二路处,就是我上文说的藤椅店的对面,是“卢湾区二中心”。
如今,这里依旧是校园,依旧是红砖房,只不过变成了“上海市第四聋校”。
在皋兰路上,类似的变化一直出现。说变化,可能大了一些,应该说是“微调”。教堂变成了书店,故居变成了中心,风流变成了残留,英武变成了往事……
皋兰路一直在量变,却从未积累到质变。它只是一曲孤独的探戈。过去一百多年,皋兰路始终处于历史的角落。它的短小,它的狭窄,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了一种保护。身旁再热闹,它却只包容书声琅琅。身旁再黑暗,它却似乎始终拥有一米阳光。不要去想望眼欲穿的等待,也不要去想醉生梦死的体验。生命永远是一个过程,你我永远是一个过客。选择被等待,选择的是一种主动。而往往,很多人选择等待,满脸星光。
再微小的变化,总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是为皋兰路。
图片来源:晏秋秋摄 上海老洋房日记 上海老底子 市政厅 东方网
责任编辑:张勤愚
文章已于修改
原标题:《皋兰路,一曲孤独的探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